山西票號防偽技術,至今都堪稱技術一流,當時無人可破

山西票號,又稱匯兌莊或票莊,是一種金融信用機構,開始主要承攬匯兌業務,後來也進行存放款等業務。總號設於北京,分號遍於各省市,所發莊票隨處皆可匯付。因其執事者山西人居多,故稱”山西票號",也稱山西票莊

山西票號防偽技術,至今都堪稱技術一流,當時無人可破


其實,古代票號有一套非常嚴密的防範措施。票號發明了一套完整的防偽手段,其內部有一套獨特的漢字密碼,每一個字、每句詩詞、每一個數字都有獨特的含義,只有內部的人知道,外面的人根本看不明白。同時,票據上還有獨一無二的微雕章和高超的水印技術,想仿也仿不出來。此外,票號還要核對簽發人的筆跡,其防偽措施非常嚴密和先進,直到現在仍然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我們不得不驚歎古人的智慧。

最後,票號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用以防止內部出現紕漏。票號會選用品德好、有能力、信得過的大掌櫃,票號的掌櫃和店員之間相互監督,東家和股東也會定期督查,各大票號之間的掌櫃還會經常輪換,以防止出現腐敗現象和內奸,力爭從內部堵塞腐敗的根源。如此嚴密的防範手段和管理制度,使得票號經營了上百年。

山西票號防偽技術,至今都堪稱技術一流,當時無人可破

家有家法,號有號規。在號規上,票號一直做得很是嚴格。其有二十四字店訓:立法定規,實行法制;嚴厲執法,嚴格守法;任用賢才,起用能人。

不管大小員工,都不準帶家眷出外;不準在外娶妻納妾;不準宿娼賭博;不準在外開設商店;不準捐納實職官銜;不準攜帶親故在外謀事。

票號在用人上還呈現出一種“用鄉不用親”的模式,這對尤其注重親情的山西人來說,能立這樣的規矩,不得不讓人佩服。

對內管控的同時,票號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對外防偽。誰能相信在當時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情況下,居然沒有發生過一張假匯票?這也是票號之所以能“一紙匯通天下”的最有力的保證>日升昌(“西裕成”轉型之後改名為“日升昌”)

在平遙古城的舊址的西側櫃房牆上,有一些詩文,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詩文中的句子分別為:“謹防假票冒取,勿忘細視書章”“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圖自利,陰謀害他人,善惡總有報,到頭必分明”“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以及“國寶流通”

……把這些不相關的句子放在一起,讓人很摸不著頭腦。

山西票號防偽技術,至今都堪稱技術一流,當時無人可破

但顯然,票號並不是在做提醒或者無聊的說教,這些句子其實構成的是中國最早的銀行密押制度,即用漢字代表數字的密碼法。詩文的第一句,12個字,對應的是每年的12個月份。詩文的第二句,30個字,對應的是每個月的30天。詩文的第三句,10個字,對應的是銀兩的數目。詩文的最後一句,對應的是銀兩的數字單位“萬千百兩”。

對外人來說,這種密押無疑就是天書,如果看都看不懂,也就沒法冒領。更重要的是,這些密押也不是一成不變,用過一段時間,再行變更,若有人想要破譯或者偽造,更是難上加難。除此之外,匯票的防偽措施還包括,隱含在匯票裡的水印、印章,還有匯票書寫的固定筆跡,層層構築起了匯票的“防火牆”。

平遙雷履泰故居只是,管控和防偽做得再好,它們也只是技術手段,深入不了內心,但票號還有一種無形中的治理,那就是其多年遵循的誠信。當年的晉商除了質樸、會經營之外,還是儒家所追求的“以義制利”的典型。《清朝續文獻通考》卷十八稱:“山右鉅商,所立票號,法至精密,人尤敦樸,信用最著。”自日升昌開始,就確立了一個原則,即只要儲戶手拿匯票,不管何時何地,都必須無條件兌換。票號與官府的密切聯繫票號喜歡做一些達官貴人的生意。一方面,官員自身的積餘應是不少。

晉商使用的防偽技術是慢慢成熟的,是多重嵌套的

山西票號防偽技術,至今都堪稱技術一流,當時無人可破

曾所謂“多重嵌套”防偽,第一層防偽是手寫體,由一個文牘先生(管理信件的)與賬房先生互通信息並謄寫票券。文牘先生都有一個絕活——寫一手好書法,而且,這種手法是可以辨識的,山西和北京的兩家分號的文牘先生和賬房先生彼此熟悉對方的書法及寫字習慣。

第二層防偽則是印章防偽。晉商的印章有一個嚴密的用印體系,比如按照功能分類,有抬頭章、壓數章、落地章和騎縫章。信紙起手有一個印章是抬頭章,在票號上的數字上蓋章是壓數章,信紙落款處會有落地章,一式兩份的信紙,會在兩份中間加印一個章,章印吻合才可以取出。

除此之外,商號的書信中某位置還會加蓋一個防偽章,比人巴掌小一點的印章上,用蠅頭小楷刻滿《蘭亭集序》或《小石城山記》等等,小小印章上足有千餘字,用牛角或犀牛角刻成,可謂精美絕倫。商號甚至在刻印防偽章時還要留一手,令工匠故意刻錯字,讓不知情的外人更加難以仿造。如果涉及金額數量特別大的,大掌櫃還要親自簽字並加蓋印章。

這些算是比較常用的印章方法,最高級別的防偽是“漢字密碼”,即用漢字來替代所要傳達的信息。比如傳遞數字信息,某商號就內部規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分別代表1—10;再比如傳遞商品質量等級,某商號就用“元、隆、興、記”四個字來指代,“元”指第一等棉花,“記”為第四等棉花,外人無從知曉。

此外,晉商誠信體系的維持還仰賴商號內部人的忠誠。商號的用人原則是“用鄉不用親”,只在商號財東或經理的同鄉人中選拔,要考察新學徒的家庭出身、學徒的品行、上輩人的為人處事、德行信譽等,實行學徒保薦制。推薦人從他所瞭解的人員中挑選,所以多為親朋引進,而且推薦人要對所挑選的學徒負責,事關個人信譽,因此推薦人都很認真負責,絕不敢推薦不肖子弟。

山西票號防偽技術,至今都堪稱技術一流,當時無人可破

另外,商號還採取“人身頂股制”,夥計也配有股份,該兌現分紅的,東家絕不會藉故剋扣和提留。正是這樣合理的用人和分紅制度,使得員工不僅勤奮工作,更珍視商號的聲譽。

如今,晉商稱雄商界已經成為一段輝煌的歷史,但晉商誠信經營留下的,不僅僅是一枚枚造型精美的印章和佳話。在我國當前的誠信現狀之下,追尋和探索晉商誠信體系無疑具有深刻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