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張勇與馬化騰隔空激辯“賦能”和“產業互聯網”

11月11日,在位於上海的天貓雙11媒體中心,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隔空懟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他說,自己不喜歡講“產業互聯網”,覺得這個詞最近被提得有點多,但“產業互聯網”不是新名詞,是一個很多年就存在的概念,但今天核心應該是怎麼讓產業發生升級,發生本質的化學反應。

就在不久前的11月8日,馬化騰在烏鎮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企業家高峰論壇上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一提完之後,好像大家都非常清晰了,現在BAT都看上了產業互聯網。”在一旁的百度董事長李彥宏欲言又止。

馬化騰當時表示,消費互聯網目前正轉向產業互聯網,因為現在人口紅利已經差不多了,剩下基本上在人口的基數上開始進行數字化整合等。

馬化騰當時就懟了阿里,他說,“我們不直接介入到商業,所以我們是做好自己的定位,我們都不提賦能,賦能還是太高調了,我們叫助手、助力,也就是傳統行業為主,我們在旁邊遞一個工具等等,提供一些幫忙。我覺得這是傳統產業進入數字化時代,最關心的一個,別做著做著,我的成了你的,你把我吃掉了,這個心態我們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我們非常理解,我覺得把位置要擺正。”

而“賦能”正是阿里經常提及的,對新零售領域有更多投資併購的也是阿里。

對此,張勇11月11日對記者表示,“我認為最終還是要讓市場驅導,讓用戶驅動,讓消費驅動,最終才能夠,面對著市場機會大家願意去改去嘗試,最終才會從消費者帶動供給側的改革,形成這樣一種真正的化學反應。”

“雙11是大家創造的,如果沒有合作伙伴、沒有大家一起努力,我們是不可能打造今天這樣一個雙11,所以雙11是屬於一個社會的雙11。在這個角度上,正因為阿里形成的生態已經是社會化大平臺、大生態,所以很難討論邊界這樣的問題,它是一個自然衍生演化的,但是我認為,最終能不能為社會、用戶、客戶創造價值,這個演化就能自然發生,所謂突破邊界就能自然發生。如果你不能創造價值,你自然就被阻擋住。不用刻意討論是不是跨界,像阿里這樣的平臺型企業,很難定義邊界,因為它就是一個社會化平臺,社會化生態的反應。”張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