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仰望天空

黃堡文化研究 第470期

仰望天空

和 谷



和谷|仰望天空

秋日午後,走過城門洞的石橋頭,見一群人仰望天空。

我順著眾人的目光所向,也高高地舉起頭,在雲霞舒捲的天空搜索目標。沒有什麼啊,除了遠處的摩天樓,就是無垠的藍天和浮雲。在眾人此起彼伏的驚訝聲中,我終於望見了雲朵間那一枚小小的黑點。這才收回酸澀的目光,發現了人群圍攏中心的角色,那個放飛風箏的老人。

精幹,爽朗,大約年近七旬,戴遮陽帽,穿運動鞋,嘴角噙一支雪茄煙,抬起手臂擺弄著控制風箏的轉盤。他饒有興趣地向眾人解疑,當然都與風箏知識有關。不是無所事事,比起那些百無聊賴的營生不失為一種雅興。他手中的絲線收放自如,其能見度只是三五百米,在遠處的摩天樓頂消失了,卻依然連接著飄渺處的飛行器。

陸續圍攏又離開的一批批觀者,有黃種人白人黑人,有男人女人,有窮人富人,有老人孩子,有情侶或獨行客,他們都為此情景止步,免費觀看錶演。大多是在被誘惑而迷惘片刻後,突然一陣驚喜交集,發現並欣賞著。

這周圍的許多人,在城市的樓群與車輛之間奔波勞頓,已經很久時間沒有機會或閒暇問候一下頭頂上的天空了。似乎,天空多與天氣預報有關外,不與其它貼身利害攸關。人們與天空親近的這一時刻,面孔還原為天真無邪,好奇而安靜,暫且忘卻了腳下的塵埃,讓心煩意亂的瑣事走開,心隨風箏在自由自在地徜徉。

天色向晚,老人的風箏徐徐降落,人皆散去。握在他手中的是一張方桌大小的塑料薄膜,中間畫有飛機的圖案,用細細的竹篾子連結著。他收起這看似再簡單不過的物什,臉龐盪漾著一種收穫的喜悅,準備騎自行車離開。

我上前詢問老人,老先生的風箏能飛多高?

老人說,這要看風力風向,你不妨猜想。

我說,一千米?

他說,兩千五。

我不由“噢”了一聲。老人離去,石橋頭又復寧靜。我回望了一眼那片天空,浮雲消失後呈現湛藍色,風箏徘徊過的那片遠天不勝寂寥。仰望天空,風箏那麼微小如豆,而風箏倘若有靈,它所俯瞰的人群豈不一樣渺小如蟻?

敞開心窗,讓目光抵達久違了的天空,不是都需要風箏一類目標所牽引的。



和谷|仰望天空


和 谷

國家一級作家。1952年生,陝西銅川黃堡人。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歷任《長安》《特區法制》《百年陝西文藝經典》主編,陝西省文聯副巡視員,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團顧問。

《市長張鐵民》《無憂樹》等多部作品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報告文學獎、新時期散文獎和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等。著有《和谷文集》14卷、《柳公權傳》、長篇小說《還鄉》《穀雨》等60多部。舞劇《白鹿原》《長恨歌》《孟姜女》編劇。作品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試卷,翻譯為英文、法文。

從事文學創作之外,兼事書法繪畫,畫作《東原》《閨怨》《種豆南山》《北地》等入選《中國作家書畫集》等多種書刊展覽。曾獲陝西省直機關書畫獎項和陝西中青年書畫家稱號。

黃堡書院設有和谷文學(藝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