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力 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再降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支持民營企業的利好政策紛至沓來。繼出臺具體措施緩解民企股權質押風險、加大對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的優惠力度,抓緊解決政府部門和國有大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等措施之後,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下一步,要力爭主要商業銀行第四季度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比第一季度下降1個百分點。

“從民營企業的情況看,據不完全統計,現在銀行業貸款餘額中,民營企業貸款佔25%,而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超過60%。民營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和它在經濟中的比重還不相匹配、不相適應。”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從長遠來看,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支持,應該契合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相應比重。

《證券日報》記者從銀保監會了解到,2017年第四季度,大型商業銀行及股份制商業銀行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分別為74225億元、42862億元,較2017年第三季度累計增加3072億元。而此前,銀保監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18家主要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平均利率6.23%,較第一季度下降約0.7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如果按照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第四季度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比第一季度下降1個百分點”的要求,那麼,第四季度主要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只要再降0.3個百分點即可。據此測算,這將會為小微企業減負近10億元。如果再加上城市商業銀行及農村商業銀行,減負金額無疑會更大。

昨日,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監管層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不斷加碼,總體看,主要體現出以下三方面特徵:一是更加註重政策的統籌協調,從之前依靠貨幣政策(比如定向降準等)逐漸轉變為貨幣政策、財稅政策和信貸政策的統籌協調,幫助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升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扶持小微企業的意願和能力;二是更加註重在信貸、發債以及股權融資等方面的精準發力。如對商業銀行的宏觀審慎評估(MPA)中新增專項指標、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和股權支持工具等;三是更加註重引導企業規範經營管理,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切實提升核心競爭力。

吳琦表示,由於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措輕重的地位,因此,如何重新激發民營企業活力,顯然是未來的工作重點。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要整治不合理抽貸斷貸,清理融資不必要環節和附加費用,嚴肅查處存貸掛鉤等行為。同時採取措施做好信貸風險防範。

對此,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上述措施將起到兩方面作用。一方面,整治不合理抽貸、斷貸行為,能夠緩解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流動性風險,避免那些有市場、有前景、有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因暫時困難造成資金鍊斷裂,甚至破產倒閉;另一方面,清理融資不必要環節和附加費用,嚴肅查處存貸掛鉤等行為,主要能夠為小微企業大幅降低融資成本,特別是存貸掛鉤行為往往會大幅推高企業實際融資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