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詩詞閒話153-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

關於格律詩的對仗,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古律詩中有用動、名詞來對數詞嗎?

.....

前言

一般來說,非常工整的對聯一般不會用詞性不同的詞來對仗,但是古人的對仗比較靈活,有很多相對寬鬆的對仗方式。作詩如果太拘泥於工整的對仗,反而容易合掌或者限制意境的營造。

在流傳下來的古詩裡,可以看到不少數詞對仗動詞、名詞、副詞、形容詞的情況。

一、古詩中的數詞

古詩詞中的數詞,不光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百萬億等數目字,還有:孤、獨、無、再、雙、數、群、眾、幾、半等字。例如唐代詩人方乾的《上杭州杜中丞》,寒角細吹孤嶠月,秋濤橫卷半江雲,孤對半:

昔用雄才登上第,今將重德合明君。苦心多為安民術,援筆皆成出世文。

寒角細吹孤嶠月,秋濤橫卷半江雲。掠天逸勢應非久,一鶚那棲眾鳥群。

又如萬楚 (唐)的《五日觀妓》,新歌一曲令人豔,醉舞雙眸斂鬢斜,一對雙:

西施謾道浣春紗,碧玉今時鬥麗華。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豔,醉舞雙眸斂鬢斜。誰道五絲能續命,卻令今日死君家。

老街詩詞閒話153-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

二、多詞性的數詞

有些詞有多種詞性,例如獨,在古漢語中是數詞,也是副詞,有時候也當作名詞和動詞。

1、名詞

不算勞神運枯木,且廢為官恤惸獨。門前有吏嚇孤窮,欲訴門深抱冤哭

在唐朝 趙摶的詩《廢長行》中, 不算勞神運枯木,且廢為官恤惸獨,“獨”是名詞。

2、副詞

這個“獨”在杜甫的《登高》中是副詞: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在“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中“獨”與“常”相對,在這裡有“少”和“多”的意思。用來修飾動詞的“獨”,在這裡是副詞。

3、數詞

權德輿 (唐)的絕句中,獨,對孤,是數詞對數詞。

孤舟漾曖景,獨鶴下秋空。安流日正晝,淨綠天無風。

老街詩詞閒話153-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

三、數詞對名詞

名詞對數詞其實也很常見,不過這裡的數詞多是偏正詞組中對於中心的修飾部分,例如下面這幾個例子:

1、杜甫的《上白帝城》是一首五言排律,節選如下:

江城含變態,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歸萬古春。

英雄餘事業,衰邁久風塵。取醉他鄉客,相逢故國人。

天欲今朝雨,山歸萬古春。其中今朝對萬古,都是時間名詞詞組,其實很工整。“今”對“萬”,名詞對數詞。

2、廣宣 (唐)《九月十五日夜宿鄭尚書絪東亭,望月寄杜給事》

霜天晴夜宿東齋,松竹交陰愜素懷。迥出風塵心得地,可憐三五月當階。

清光滿院恩情見,寒色臨門笑語諧。霄漢路殊從道合,往來人事不相乖。

這一首的頷聯:迥出風塵心得地,可憐三五月當階。“風塵”對“三五”挺不般配,可是“風塵心”對“三五月”就工整多了,風塵是修飾心的,三五是修飾月的。風塵對三五,名詞對數詞。

老街詩詞閒話153-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

四、數詞對動詞

無,既可以作為數詞也可以作為動詞 。

1、唐代棲蟾的《居南嶽懷沈彬》:

石房開竹扉,茗外獨支頤。萬木還無葉,百年能幾時。 隔雲聞狖過,截雨見虹垂。因憶嶽南客,晏眠吟好詩。

萬木還無葉,百年能幾時,無在這裡是動詞,幾時的幾是數詞。

2、孫昌胤《和司空曙劉昚虛九日送人》:

京邑嘆離群,江樓喜遇君。開筵當九日,泛菊映浮雲。朗詠山川霽,酣歌物色新。君看酒中意,未肯喪斯文。

開筵當九日,泛菊映浮雲,九日對浮雲也是寬對,九對浮,是數詞對動詞。

老街詩詞閒話153-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

五、數詞對形容詞

1、贈美人四首 其三(唐·方幹)

酒蘊天然自性靈,人間有藝總關情。剝蔥十指轉籌疾,舞柳細腰隨拍輕。

常恐胸前春雪釋,惟愁座上慶雲生。若教梅尉無仙骨,爭得仙娥駐玉京。

第二聯,剝蔥十指轉籌疾,舞柳細腰隨拍輕。十指對細腰也很工整。十,對細,數詞對形容詞,這裡的對仗主要是“手指”對“細腰”,十和細都起到修飾後面名詞的作用,並不重要。

2、 杜甫的詩,《寄賀蘭銛》:

朝野歡娛後,乾坤震盪中。相隨萬里日,總作白頭翁。歲晚仍分袂,江邊更轉蓬。勿雲俱異域,飲啄幾回同。

相隨萬里日,總作白頭翁。這裡“萬里日”對“白頭翁”,也是名詞的詞組相對。萬里日的日是時間,時間對人物是一種寬對,杜甫在《秋興八首》中也有這種用法: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新主對昔時,人物對時間。老街有點扯遠跑題了。

好,再回來說一下,《寄賀蘭銛》中的萬對白,也是數詞對形容詞。

老街詩詞閒話153-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

六、數詞對副詞

1、唐·於鄴《天南懷故人》 :

獨行千里塵,軋軋轉徵輪。一別已多日,總看成老人。 洞庭雪不下,故國草應春。三月煙波暖,南風生綠蘋. 。

一別已多日,總看成老人。與“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異曲同工,總和常意思差不多。一,對總,數字對副詞。一,修飾別,按照現代語法是可以當作副詞來看待的的。這裡也是少和多來對比的意思。

2、著名的借對 杜甫《曲江二首》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這首詩裡的頷聯非常出名,其中“尋常”對“七十”是著名的借對。尋、常,都是古代長度單位,但是尋常組合到一起是副詞,例如杜甫另一首詩《江南逢李龜年》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老街詩詞閒話153-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

結語

學習格律詩創作時,對仗很見功夫,一定不要拘泥於工對,要敢於使用寬對。如果想掌握這種技能,必須要多讀古人作品,同時多加練習才能使用自如。熟練了以後,被某些“詩友”指責對仗不工整時,心裡也不會發虛。

古詩的語法與現代散文的語法不同,如果都用今天的現代語法套用,會發現古詩有很多的病句,我在《只背唐詩宋詞寫不出好詩 先花10分鐘學學詩家語》引用過錢鍾書的話:

……蓋韻文之制,局囿於字句,拘牽於聲律,散文則無此限制。……故歇後倒裝,不通欠順,而在詩詞中熟見習聞,安焉若素。......各自不同,韻文視散文得以寬限減等爾......屬詞造句,一破“文字之本”,倘是散文,必遭勒帛。

上文中用現代的語法來解釋數詞與其他詞性的對仗,並不符合古人的認識。古人沒有什麼副詞、形容詞等詞性劃分,經常簡單地分為實詞(名詞)和虛詞(其他)。一般實詞相對,虛詞相對就可以了,所以會有那麼多的寬對,這正是我們現代人學習古詩的難點之一。

另外要注意偏正詞組是由修飾語和中心語組成的,修飾語要求寬鬆,中心語的詞性相對要求更嚴格一些。例如“風塵心”對“三五月”。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