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歷陽鎮

歷陽鎮,為和縣縣治所在地,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2000多年前,項羽封范增為歷陽侯,始建歷陽城,又名亞父城,自古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居縣境中部,東靠南京,與馬鞍山市區一江之隔 已有馬鞍山跨江大橋相連,境內有長江黃金水道和三條通江河流,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歷陽鎮有春秋時期伍子胥渡江的“漁邱渡”和“浣紗詞”,三國時孫權為其母做壽而建的萬壽塔,唐代劉禹錫的住所“陋室”及其千古名篇“陋室銘”,唐代詩人張籍讀書的“桃花塢”,宋代建造、朱元璋登臨賦詩的“鎮淮樓”,明代建造的“文昌塔”、 “和陽橋”等諸多名勝古蹟和遺址位於其中,境內中部為一西向長壠,東北、南部均為平原和湖區。

歷陽鎮興起,主要就是因為政治和軍事原因。在歷陽鎮為中心的這一地域,以縣名之,就叫歷陽縣,以州名之,就叫和州。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烏江鎮

位於和縣東北隅,距縣城21公里。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面臨長江,與南京、馬鞍山市形成鼎足,素有金陵門戶之稱。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終不肯過江東,與烏江自刎,結束了楚漢之爭,烏江也因此名揚天下。項羽死後,當地曾為其修築了“衣冠冢”。後人亦於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 南唐文學家徐鉉撰寫《項王亭碑》。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烏江項羽廟為“英惠廟”。歷代屢經修葺與擴建,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宮等共99間半。殿內有項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並有石獅、旱船、鍾、鼎、匾、碑等文物。唐宋詩人孟郊、杜牧、蘇舜欽、陸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題詩。後屢遭兵燹,大部建築物被毀。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塑霸王像。懸“拔山蓋世”匾額,並有楹聯曰“山襟水帶,虎嘯龍吟”。

小鎮街道縱橫,建築多呈低矮的深巷,青石板的路面,狹窄而長,鎮上商業發達,有棉花行、米行、商店、茶館、客棧等近百家。烏江是千年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籍,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張孝祥、張孝伯、張即之,以及當代草聖林散之的故鄉。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和縣歷陽鎮篾匠街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和縣歷陽鎮新生街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和縣烏江鎮鼓南街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和縣烏江鎮鼓南街霸王酥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和縣烏江鎮鼓南街百年老字號烏江陸記炒貨

——五香花生米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和縣烏江鎮惠北街


和縣的古鎮、老街、老巷


和縣烏江鎮惠北街(鳥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