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才120块“”给多了

“一天才120块“”给多了

大家好,我是阿聊,每个公司都有几个浑水摸鱼的人,心里想的是,工资这么低,凭什么做那么多的心态过日子。

抱怨福利不好;工作太累,没有想过的是,你做了多少,创造了多少价值,有资本可以匹配更高的工资。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更贵。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你启发。

做人,米4要拿出米8的气场,只是米4却只想做0.4霍比特人。

朋友部门有几个实习生,有个小哥哥,刚来公司简历上面多漂亮,让部门大佬都差点没拍桌子。但是进来不到两周,领导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同样的分配任务,不反馈、不回复。客户在群里@他,等了一两天才回复问是不是XXX问题,要不就是不回复,搞火客户恼火的电话他领导。

组长问小哥哥,任务做的怎么样,他说;A部门的小柳也不知道怎么办,组长头顶三黑线,那你这几天干什么?

小哥哥无辜地仰起脸:我带了这本编程书,都在学习。

组长再也忍不住了,合着公司招你进来就让你学习?!

小哥也委屈,我一天实习工资才120元,是没太多经验和能力,可我也有努力学啊。

他可能不明白,公司花钱招人进来是做事的,让组长带每一位实习生都是要付出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的。

否则别说你一天120块,就算你是免费劳动力,企业也会拒绝一个工作起来一地鸡毛,空有好学之心的员工。

“劳民伤财”型的员工,即便自身硬件是青铜,很容易糟践成破铜烂铁,更奢望不上成为“王者”。

几乎每个公司也都有。就是那种看似人畜无害,实则整天坑爹坑队友的“小白兔”。

因此,当我看到以下新闻时,恨不得隔空鼓掌。

经济学上说“劣币驱逐良币”,时间久了,有能力的优秀员工一看,我去,这么烂的员工居然活得好好的,我凭啥这么卖力?!

一转身,走了。

于是如瘟疫一般,剩下的人要不有样学样,要不也无声蒸发,团队终成为一潭死水。

“一天才120块“”给多了

除了硬实力,软实力上,凡事一副“好好好”“对对对”的接受主义者,也很难担起重任。

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项调查,分析上班族的“随和度”特征后发现:脾气好、容易相处的人的平均薪酬要比“带刺儿”的、难相处的人低18%。

不完全因为“人善被人欺”。

有人是因为抹不开面子, 有人因为过分低估任务难度,有人因为抱着“反正公司不是我开的,随便呗”的想法。

最怕冲突,最爱和谐。

朋友公司就有个小主管,领导开会压任务,“A项目进度提早1个月,B产品收费用户增加60%,整体纯利翻倍。”

组里的人当场提出异议,这位主管先是一言不发,然后幽幽地来了句:“我们回去看看,尽量吧。”

明明完成的可能性为0,没人没方案没资源,你拿什么做?梁静茹拿着扩音喇叭给你唱《勇气》都搞不定呀!

果不其然,中途核心员工走了两位,公司内部根本没人愿意调到这个魔幻的项目组,新招人也出现奇怪的现象,但凡有几把刷子的,几乎待不了几个月就提出转岗或离职。

到最后,组里只剩下3个混吃等死的人。

讲真,我特别怕老好人型的领导,不患寡而患不均,凡事以天下太平为目标,一团和气之下就是自己带着员工一起变傻,直至团灭。

害人害己的“peace&love”逻辑呐。

“一天才120块“”给多了

那,怎么在职场中显得不掉价、显得贵些?

事实上也不是什么难事。

1、做事靠谱

网上有个标准我挺认同: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人知道,事情到你手里是可控而非失控,别人才愿意与你合作。

2、有一项特牛X的技能

学生阶段与工作阶段,一个重要差异在于,上学时是”短板理论“,全部科目只要挂一门就和奖学金say byebye;职场竞争推崇“长板理论”,你每项都60分,还不如所有都烂但有一项90分。

一块长板,就足以让你立足。

3、别掉入薪酬陷阱

你觉得你实习一天只拿120块,工作价值就应该是廉价的,那么,你这辈子都贵不起来。

廉价与否,不是靠别人或工资数字给你贴标签,而是用力撕掉后,以专业能力一笔一划写下力透纸背的新标签。

我们都不想庸庸碌碌变成低配机械,浑浑噩噩人到中年,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贵些,意味着一份遇山开山、逢水斩水的资本,一种向好而生的态度,一张升级人脉的门票。

毕竟,没有一只狮子想与兔子为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