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疆域真的遠及伊朗與阿富汗麼?

唐朝的西部疆域,讓很多軍事歷史迷為之神往。按照我們熟悉的歷史地圖冊乃至於領國日本的地圖描述,唐朝,尤其是高宗時期,唐朝疆域一度遠及中東地區的阿富汗與伊朗,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宏偉規模,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唐朝疆域真的遠及伊朗與阿富汗麼?

東西方的碰撞

公元656年之前,唐朝在西域的政治影響範圍從未越過帕米爾高原,唐朝與突厥勢力在塔里木盆地附近的安西四鎮與天山以北的庭州進行了長時間的拉鋸戰鬥。當時中亞與阿富汗等地分佈著大片的粟特人(昭武人)的獨立邦國,並且受到來自波斯與突厥勢力的羈縻管轄,與唐朝並無直接來往。

劇變發生在顯慶二年(657),當年,唐朝徹底擊潰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兵鋒從天山以北直插碎葉城以西,唐朝軍隊踏雪追趕阿史那賀魯的大軍直達碎葉河畔(今天中亞楚河),前鋒蕭嗣業甚至一路追擊到藥殺水(錫爾河)北岸的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威震西域。

正是在同年,阿拉伯帝國將領愛彌兒統兵渡烏滸水(今阿姆河)北上,嚴重威脅著河中、烏滸水域諸國的安全。另外,當時的波斯王子俾路斯以波斯極東省份塞因斯坦 (sejinstan)的首府疾陵(zareng)為根據地,謀求復國。

就這樣,來自東西方的兩大勢力在中亞近在咫尺,西域諸國必須進行站隊。由於,大食的瘋狂軍事侵略與一神教崇拜令西域諸國十分恐懼,因而皆紛紛投庇於唐,要求將自身國土併入唐朝版圖。唐朝並未遣一兵一卒前往,僅是在公元661(龍朔元年)年派遣一介使臣王名遠,齎璽書誥令,更其國名,憑空建立16都督府,使唐朝一舉“囊括了”阿富汗大部與伊朗東境的領土。

唐朝疆域真的遠及伊朗與阿富汗麼?

瞬間的消散

王名遠建立十六都督府的準確時間是公元661年7月19日(在吐火羅阿緩城,阿富汗汗阿巴德地區),然而,這種名義上的歸順卻是曇花一現,就在當年,吐蕃、大食二國若有默契,大食發兵進攻波斯、吐火羅,吐蕃也師出烏滸水域,攻佔了“地當四鎮入吐火羅道”的咽喉重地——剛剛被唐朝改置為鳥飛州都督府的護密(今天的阿富汗瓦罕走廊),從而切斷了唐朝同烏滸水域諸羈縻州府的交通聯繫,有利於大食放手進行河外擴張,而自是唐朝則門戶洞開。

次年(662),吐蕃又進一步策動龜茲、疏勒及西突厥弓月部的親蕃勢力反叛,安西大都護楊胄陣亡,而北方的突厥部落又因為唐朝將領蘇海政的錯誤舉措而反叛,唐軍在西域開始全線撤退。

唐朝疆域真的遠及伊朗與阿富汗麼?

由此來看,唐朝對波斯與阿富汗等地區的名義佔領在維持了不到一年後就徹底喪失,這些地區就成為了大食的附庸之地。

參考文獻:1.安西與北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