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賞發燒音樂以及HIFI音響?

陳羅彬


發燒音樂和高保真音響是一對夥伴,要鑑賞當然也要同時使用。發燒音樂作為一個錄音門類其實也存在兩種方式,即真燒和假燒。真燒的發燒音樂會採用遠遠高於普通音樂的錄音指標,不僅僅細節豐富、音色好聽,而且具有超高的信噪比和動態範圍;假燒的發燒音樂則另闢蹊徑,通過另類的調音濾除細節,只保留主調範圍內的音樂信號,給人以高信噪比和動態範圍的假象。如果沒有試聽條件,可以從價格上做簡單的判斷,真正的發燒音樂產品價格比普通正版音樂產品的要貴30%以上,假的則沒有差別、甚至更便宜。

在高保真音響系統方面,可以從結構、價格和性能指標三方面判斷。好的高保真系統供電系統功率為輸出功率的三倍以上,採用分立平衡設計方案,價格是普通系統的5倍以上,系統重量也是普通的3倍以上,性能指標超過普通系統。

使用高保真系統欣賞發燒音樂時首先需要一個獨立的聽音環境,具有適宜的混響效果,背景噪聲應該低於30分貝,供電線路容量5倍以上。聽音時主音量必須控制到滿足聽清背景噪聲的水平,這樣在大動態到來的時候才能還原真實的錄音效果。同時注意保護聽力,連續大音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連續聆聽時間不超過90分鐘,中間休息5分鐘以上。休息時間要注意適量走動和鍛鍊身體。飲食方面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排氣制動


音樂鑑賞,需要的是對音樂的認識,你不懂樂器,不會樂理,也不去看作品相關的資料,也聽不出音,聽不出和絃。那你聽音樂你除了聽個感覺,還能聽什麼?

聽音響設備,如果你沒有好的聽力,聽不出頻響範圍,聽不出各個頻段的大概狀況,聽不出音響播放的時候的細節,聽不出聲場的好壞,等等。你除了聽個響,還能聽什麼?

想學會聽音樂聽音響,不是嘴巴上說說的,是需要學習,需要鍛鍊的。並且這個學習過程是需要真金白銀,需要消耗好幾年的時間。要欣賞音樂,要達到“鑑”賞,要學習很多音樂的知識,包括樂理,樂器,音樂歷史,等等。聽音響,得去聽很多很多不同的設備,好的壞的,做很多調試對比,砸的真金白銀去倒騰,才有可能真正學會聽。

反正,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時間還有錢包。你有時間和有錢折騰嗎?有多少?都沒有,聽個響就好。



覆聽音樂的天職老師


應邀。這問題其實可以很簡單,先找機會比如去實體店聽一下比較貴价的系統,如果感覺和自己小几百小几千的認為區別不大的話,那就不用浪費時間和金錢,音響與你沒緣或者你打心就不喜歡這東西。

音響是很個人的喜好,沒有任何東西能適合所有人群的,而在入門時要先辨別那些文章和論壇的言論是水文,說的天花龍鳳其實就是收了錢,所以先搞清楚自己喜歡聽什麼類型的音樂,自己負擔能力的限額去挑選合適自己的系統,這不是一樣容易的事,燒又一般都經過漫長的年月才比較滿意自己的系統。也不用一步登天因為音響是一個系統,把資金大部分都壓在功放或者壓在音箱而其它東西就只能用剩餘的少量資金去湊合,如此做法也肯定發揮不了你投放最多資金的那樣設備。所以大部分燒友都是慢慢的升級,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另外真正去聽音樂,是要安靜用心去聽,一邊聽一邊想著其它事情或者邊聽邊玩手機的,也不用在音響大費周章。

最後,要先問問自己有沒幾個基本條件,有沒地方,有沒興趣,有沒時間,最好是有能折騰的錢,不過錢這東西多和少都有適合的玩法,比如自己做一臺電子管功放,製作過程都是一種樂趣。

還有再一次最後也是這兩年很流行的風火水電玄學派,這些人的言論當玩笑就好,把音響當成玄學而說一大堆的,只要問一下他們現在如何配搭,一千個裡有九百九十九個都說不出來,這些人都是沒玩過而不停用自己臆想的東西來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不用理會他們就好。


過路閒人路過


喜歡音樂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只是或多或少,類型和風格的不同而已。隨著現代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各種陌生的、怪異的、刺激的新鮮事物應接不暇充斥著我們的感官神經,這時候人們開始迷戀一種高保真音樂,也就是俗稱的“發燒音樂”。“發燒”一詞十分傳神地表現了音樂愛好者的熱情,“發燒”不僅是一套高保真音響器材、一張發燒唱片,它更是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聽“發燒唱片”除了對音響器材有嚴格的要求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所以相對而言“發燒友”以白領和中產階層居多,有很多追求時尚品位和講究生活情調的人們也是發燒音樂的狂熱追逐分子。喜歡發燒音樂的人往往都是30歲以上,對音樂充滿熱誠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小圈子,討論著器材討論著唱片的音色和錄製水平,在他們眼中“發燒”是一種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