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鄉鎮事業單位青黃不接,沒有年輕人進來?

持杆叟2


上週有機會到鄉鎮走訪,看到了一些情況,聽到了一些聲音。在當地駐村扶貧的年輕人和我們講:鄉鎮幹部已經三個月開不出工資,年輕幹部留不住。為什麼出現題目中出現的現象呢?

一是鄉鎮幹部收入低。鄉鎮幹部工資由縣級財政負擔,縣域經濟比較好的地方,工資還有保障;縣域經濟差的地方,幹部工資待遇很低。

二是鄉鎮留不住幹部。為充實基層幹部隊伍,國家每年從畢業生中選派選調生派駐基層。年輕人不安心紮根基層,具備條件的紛紛調到省直或市直機關,差不多的也努力調到縣政府工作。

三是鄉鎮不吸引年輕人。鄉村人口大量外流,很多農村已經老齡化、空心化。鄉鎮有點能耐的人都外出打工創業,派駐鄉鎮的大學生又怎麼可能在此安居樂業呢?基層鄉鎮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留不住年輕幹部的人,更留不住年輕幹部的心。

過去常有一句話: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能夠在基層奮戰的老同志,恐怕都是紮根太深、感情深厚、無法離開吧。


入青0601


鄉鎮事業單位確實不好留人,每年都有不少人考進事業單位,幹著幹著就走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工資待遇低

在鄉鎮,工資肯定不會太高。我朋友就在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一個月兩千八,但是工作量太大了,有時候就是集體通宵處理工作。工資和工作量不成正比。而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是越來越高,而且花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工資少,肯定得想好自己的出路。

2.工作壓力大

鄉鎮工作千頭萬緒,工作繁重,滿身都是責任。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上面佈置個任務,下面就得加班加點處理工作。而且除了本職工作,還得應付其他突發情況,比如基層有群眾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他們到單位了,肯定得有人來處理。此外,還有扶貧等工作。而且有些工作就是重複勞動,同樣的表格得月月填。

3.晉升空間小

越在基層越難往上發展。而且基層的晉升機會,未必能輪得到自己。大部分人在基層工作,那基本上就是一眼看到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子。而且在最基層的話,未來發展也有限。

4.跳板

鄉鎮事業單位對很多人而言就是個跳板,很多人在裡面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公務員,騎驢找馬。年輕人不會想著一直呆在基層的,都想往上走。


傑說職場


我現在就在西部某地區鄉鎮事業單位上班,我先來說說我的感受吧:

2017年1月上班至今,一年多一點的時間,我總共換過五個崗位,其中國土崗位呆的時間最長,沒有遇到領導安排的重大事項以外,在鄉鎮還是不算很累,到問題就是,各種雜事情總是不斷的從上級傳來,讓基層的人應接不暇。

基層的工資待遇比起城裡的單位待遇要好一些,因為多了邊補和鄉鎮一般提供住宿,這兩筆就要比城市事業單位多將近千數元。但是鄉鎮的事業單位員工乾的活比市區只做統計的要累太多。

你所說的鄉鎮事業單位青黃不接的情況在我這裡並不存在,事業單位作為國家公職人員,是很多畢業生非常向往的職業,但是,基層的確沒有前途,這是事實,每一個想來鄉鎮的都需要考慮清楚基層是否符合自己在做報考決定。


小虎找真相


其實說鄉鎮沒有年輕人進來有點過,每年事業單位、公務員招聘,大部分的崗位都是設置鄉鎮的,每年都招,為什麼鄉鎮年輕人還是這麼少呢?

我在鄉鎮做了兩三年了,也對鄉鎮有所瞭解。鄉鎮年輕人考進來,大部分是把鄉鎮作為跳板的。我也不懂是什麼原因,來鄉鎮的年輕人基本上有能力的,一兩年就給縣、市借調走了,鄉鎮根本留不住。有的更是把鄉鎮作為嫁衣的,現在升職要基層工作經驗要求,上面就會派人來基層鍛鍊兩年達到要求了,又調走了。

個人覺得,雖然說現在注重基層工作經驗,但是對於在基層工作的機制還要進一步完善。五年基層最低工作年限要求,可是卻很多基層年輕人剛進來或者進來兩三年就給三年以借調的名義調走,年限一到就到縣裡去了,難怪縣裡都很少招,年輕人卻很多,鄉鎮每年招,年輕化還是低。只有靠機制的完善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王者榮耀叮噹貓


一、進口不暢;二、流失嚴重。

一、進口不暢。

1、機構規格降低,人員編制縮減。鄉鎮的事業單位,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七站八所了,隨著社會化、市場化的發展,七站八所業務越來越少,歷次機構都是削弱的對象,許多站所都成了其它辦公室的掛牌機構,一套人馬,數塊牌子,機構好像越來越多,實際單獨存在的機構是切切實實減少了。隨著職能和機構的減少,機構規格降低,多半是副科級或者股級機構。人員編制也隨之減少,過去十幾、幾十人的單位,現在成了一兩個人,多的也就幾個人,分工還都有包村、扶貧任務等兼職,還因而誕生了一個名詞:“專幹”,其實就是原來站所的職工。過去鄉鎮街道上主要的建築就是站所單位,現在除過派出所、金融機構單獨存在外,其它大多數都和鄉鎮政府合在一起。


2、條件差,事務繁重,沒人願意來。鄉鎮事業單位都承擔著許多十分具體的任務,工作繁重,還要兼職搞扶貧、包村等,工作十分辛苦。再加上吃住、交通、休閒等比較困難,未來發展也十分有限,對年輕人和新鮮血液的吸引力不強。

3、招考項目少,限制太多。

鄉鎮公務員都沒有人來,更何況事業單位招聘,隨著近幾年省市縣開展的專門針對鄉鎮力量補充公益性崗位的停招,和所招人員就業保障不足,進入渠道不暢,服務年限限制太死,不能佔編等因素的影響,鄉鎮事業單位的人員更沒有補充來源。

二、流失嚴重:1、由於條件差,工作人員只要有可能,就會採取各種措施,向城鎮裡面流動。這些措施包括招考、提拔、借調等,只出不進,單向流動。

2、一些新進人員,包括千方百計考到鄉鎮事業單位的畢業生,因鄉鎮條件差、工作繁重,或者個人前途發展等原因,主動辭職或者乾脆不到崗,這種現象在鄉鎮事業單位,尤其是醫療衛生、教育機構更為嚴重。


真寧腔調


一是鄉鎮事情繁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單位的老齡化非常嚴重,如果有幸進入一個年輕人,真的是當牲口用,很多年輕人集黨建,信訪,綜治,文秘於一身,真的是身心俱疲。只要但凡有一點點路子,都已經想辦法入城。

二是工作環境惡劣。在八項規定出臺後,禁止修建樓堂館所,其實政策是好的,但是下面的基層就理解為辦公場地都不能修葺,大家可以抽空去鄉下看看,很多80年代的危房都還在使用中。小編曾經接待過同系統沿海城市的朋友,他說我們的辦公樓比他們廁所還差。

三是待遇水平低下。年輕人幹工作沒問題,但是他也是為人子,為人夫吧,他也要養家餬口吧,按照基層一個月2500的工資待遇,能夠留住哪一個年輕人呢?既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這在現實中行不通的。

四是晉升渠道狹窄。一個年輕人進入公務員隊伍,首先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但除此之外,還是要追求一點政治進步吧,原本鄉鎮晉升就難,後面接二連三的出臺“禁止在職公務員考試,最低五年服務期”,無疑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導致很多年輕人逃離鄉鎮。

最後,解決年輕人逃離基層問題,需要高屋建瓴,畢竟這不是某一個地方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有出臺相關政策,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發展鄉村。

如果小編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點點關注,謝謝


專業公考解答


湖北鄉鎮事業單位改革,把鄉鎮七站八所(除公安,財政,學校,醫院)全部改成無編制,無經費,無工資保障,無辦公費用的社會組織,就連養老保險也按最低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買,對於一名工作近三十年的人來說,有一種卸磨殺驢的感覺。政府也不需要新人進來。但其他事業單位卻是人滿為患,無所事事。


滿山紅葉10218236


鄉鎮事業單位人員青黃不接是不爭的事實,但說沒有年輕人進來卻言過其實。準確點說,是鄉鎮事業單位需要的年輕人不願來,像衛生院的醫生、水利站的工程設計建設人員、林業站的技術員等等,無乎招不到本科畢業生,甚至大專生都難招,但對有些專業的本科生,他們即使想來鄉鎮事業單位也不想招。鄉鎮事業單位需要的年輕人不願來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鄉鎮事業單位的崗位吸引力不夠是直接原因。像衛生院的醫生、水利站的工程設計建設人員、林業站的技術員等等,能幹這些活的本科畢業生到城市照樣能找到不錯的工作,而且技術上成長提高還更快。鄉鎮這些崗位偏低的工資待遇、偏差的成才環境及年輕人流向城市的大趨勢,吸引力明顯不足。

二、人才供給的結構性矛盾是深層次原因。這些專業相對有些專業學習難度更大,工作環境也更差,不少高考生不願選,加上社會各方面引導不夠,造成這些專業的人才供需緊張,鄉鎮事業單位與城市相比自然敗下陣來。

三、用人觀念的滯後是重要原因。長期以來,萬金油+專業人才是鄉鎮事業單位的最愛。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靠自有人才解決專業性問題對鄉鎮事業單位越來越不現實,更多的是要靠他人的智慧來解決,自有人才關健要懂得如何把關,比如以前是自已的人要做設計方案,現在是自已的人要審設計方案。鄉鎮要轉變傳統用人觀念,更善於用好外力、藉助外力,大膽選用愛農村、愛農民、愛農業的各類畢業生。


我真是一片雲


不要怪年輕人不願意去鄉鎮,只是現實太殘酷。

職場天花板低,正科一堵牆,絕大多上人都會倒在這堵牆下。

收入低,鄉鎮同級別幹部肯定比省上、市上工資低。

結婚難,在鄉鎮工作想找一個各方面條件好的結婚很困難,尤其是女幹部,想找一個條件好的更難。

個別鄉鎮交通條件差,結婚後也是週末夫妻,照顧不到家庭、孩子。

人際關係網狹窄,長期在鄉鎮工作,人際關係就侷限在鄉鎮,無法拓展人脈。

多種原因導致年輕人不願意去鄉鎮,即使去了,也是想方設法的調動。


理性生活029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說作為鄉鎮事業單位年輕幹部的我最有發言權。下面我就自己在鄉鎮工作和以上所提的問題,就我所知道和理解的說一說。



第一,工作繁雜,務實性不強。在鄉鎮崗位工作的幹部,說起鄉鎮工作,就是“上面千根線,基層一根針”,除了忙,還是忙。一是在鄉鎮工作,不光要完成自己所在的辦公室業務工作,還要完成包村工作。對於業務工作,作為年輕人,一般不會有大的困難,但有一點確實讓年輕人最為難以接受的。那就是,各站所的工作有時候會有交織,可同樣性質的工作也許在上個月,這個站所給自己的對上部局報過一樣的信息資料,但到一個月那個站所又得重新從各村收集相關的資料。最後的結果是,每天忙的工作會出現重複性,使年輕幹部不是在各村收集所需的資料,就是在辦公室裡填寫相關報表,或者在往上報送資料的路上。疲於奔波,忙於應付,忙了工作,卻沒有了該休息的時間,幹部怨聲載道。二是包村工作,包村工作每天除了和農民群眾打交道,就是和村幹部打交道。農民群眾中最難解決的就是矛盾糾紛,耗時長,方法和技巧性強,不是年輕幹一兩天能夠獨當一面的。但,面對村幹部,怕就怕遇到一個不管事,也怕管事的村幹部,每天找不到人,心思全部在村上的工作。這就是最為難年輕幹部的,你又說不得,工作也得幹,只能是醒著頭皮上了。三是迎來送往多,各種檢查多,做不好就是你的責任和失職。相對於縣區級以上單位就不一樣,工作單一。

第二,職業晉升通道過窄,職業尊重性不強。說完了工作的繁雜,就說說晉升渠道吧。好多年青幹部心裡總是在想,工作忙歸忙,只要心裡有了盼頭,忙了也為所謂。但,在鄉鎮待上五六年,就看出了差別,同樣是一年考進來公務員,五六年要已經是科級以上幹部,而你呢,沒有多大的進步。不是你不想進步,而是這樣的晉升對於事業單位就是很少的。幹著同樣的活卻拿著不同的工資,只能是往外走了。



第三,工資待遇過低,激勵政策不強。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鄉鎮工作人員最為關注的話題。在鄉鎮工作,工資待遇和縣區級政府和部門的工作人員相比,沒有多大的差別。就拿我來說,除了鄉鎮崗位津貼二百,其餘的就一樣。拿差不多的工資,卻幹著不一樣的工作,年輕人多少都有埋怨。再者,現在的年輕人,對於自身的發展和生活更有不一樣的需求,可在鄉鎮有些本該有的政策性福利卻打了折扣。比如,他們對於該有的休息期望更大,但鄉鎮則以工作忙為由,減少了該有的休息性福利。



以上原因就是我對其問題的分析和理解。但不管怎樣,現在鄉鎮的年輕幹部不是怕困難,而是怕自己得不到認可。

我是“沐晨問答”,希望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