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東湖深隧第三臺盾構機始發,位於地下43米,將下穿嚴西湖

武汉大东湖深隧第三台盾构机始发,位于地下43米,将下穿严西湖

“綠投號No.5”盾構機順利始發

楚天都市報訊11月12日訊(記者林永俊 通訊員阮哲予 周旭)記者獲悉,11日,武漢大東湖深隧主隧6號豎井內,“綠投號No.5”盾構機順利始發,標誌著大東湖深隧項目最難隧道區間開始施工。

此次始發所在的6號豎井深約43.4米,盾構機將從這裡掘進至6A號豎井,區間全長2.37公里,期間將下穿地質情況複雜的嚴西湖湖底以及岩溶發育的灰巖段。

“綠投號No.5”由中建三局投資建造,為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總長約128米,開挖直徑4.65米,盾體長度10.2米,配套有18節拖車,採用分體始發技術。

記者瞭解到,這是大東湖深隧始發掘進的第三臺盾構機。這臺盾構機的始發區間,地質情況最複雜,屬水下超長距離掘進,溶洞區域見洞率最高達87%,岩層最大強度高達125MPa,標誌著該工程最難隧道區間正式開始施工。此前先後始發的兩臺盾構機“綠投號No.1”“綠投號No.2”已分別掘進516米、90米,狀態穩定。

大東湖深隧主隧跨越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東湖風景區,連接二郎廟、落步嘴、武東3個預處理站和北湖汙水處理,全長17.5公里,是目前國內傳輸流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長、首次在主城區全部採用全地下式汙水預處理站的排汙深層隧道。工程建成後,武珞路以北半個武昌城、東湖核心區周邊的汙水都將“乘坐專列”快速進入北湖汙水處理廠,近期實現每天80萬噸汙水處理能力,未來將達到每天150萬噸,服務人口300萬左右。

該工程投資方中建三局介紹,大東湖深隧盾構隧道由9個盾構區間組成,相當於一條“特種地鐵”,將汙水直接輸送到處理廠集中處理。這是全國首條深隧超深高水壓汙水項目,沒有成功經驗可供借鑑,又面臨複雜的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安全風險大,施工難度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