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存放多少年以上可以稱之為老茶?你怎麼看?

CaliforniaCHEN


我們會習慣性的以不同的時間節點來區分新舊,以這種方法來區分新茶老茶顯然是不嚴謹的——且不說不同的倉儲環境茶品陳化速度不同,僅就以時間點進行劃分而言,茶品轉化是連續過程,不可能在跨過某個時間點的一瞬間發生從新茶到老茶這種“質變”。

定義新茶老茶,首先要考量定義者自身接觸普洱茶的背景問題。我們總是習慣以自身的經歷作為時間尺度的衡量標準,比如對於近兩三年方才開始接觸普洱茶的茶友,六七年的茶品就可稱為老茶了;對於2000年前後開始喝普洱茶的茶友,則起碼要九十年代的茶品才能稱為老茶。而在上世紀八零年代普洱茶尚未獲得重視的時代,可喝到的普洱茶多是百年左右的號字茶和五十年代後的印級茶,在當時的飲茶者認為八零年代的茶品是新茶(在當時普洱茶處於“香港歷史”時期,未經入倉存放的茶品被認為是半成品,不可品飲),這種觀點甚至會保留到現在。

另外,還要看定義者自身收藏或接觸過哪些茶品。如果手中從未持有或是未曾品飲過印級茶甚至號級茶,自然無法對於這些茶品形成直觀的印象。相反,若是對於印級茶、號級茶有足夠的接觸和了解,那麼對於老茶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刻——當然,對於老茶之“老”也會有更為嚴苛的標準。

同時,老茶的定義還需要結合倉儲條件、茶菁種類以及人體對茶品的反應。以 老師在臺灣南部環境條件(年平均溫度25℃,年平均相對溼度72%)下對普洱茶倉儲的觀察經驗,古樹茶以五至六年為一個轉變週期,臺地茶是七至八年為一個轉變週期。

通過倉儲,使得茶品的茶性從寒涼性轉至平、溫性轉化。若要讓茶品轉化至性溫的狀態,古樹茶需要兩個轉化週期(十至十二年),臺地茶需要三個轉化週期(超過二十年以上)。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轉變時間僅僅針對石昆牧老師所觀察的倉儲環境,當倉儲環境參數改變轉化週期亦會隨之改變。

若要以茶品對於人體的刺激性強弱作為劃分新茶老茶的標準,那麼茶品起碼要轉化至茶性平溫的狀態。古樹茶在前述倉儲條件下起碼需十年以上,臺地茶需要起碼二十年以上。討論這個問題時不能僅只考量倉齡這一個參數,一定要結合茶品茶菁的種類和倉儲環境(溫度、溼度),茶品的轉化程度一定是由多重因素複合作用決定。對於老茶的定義,從茶品的茶質茶性的轉化狀態入手會比只簡單的考量時間長度這一單一變量來的更為準確。(節選自 老師普洱茶專業著作《經典普洱名詞釋義》)





天威德成經典普洱









侍覺山茶鄉小段


普洱茶具體存放多少年算老茶,沒有統一標準。業內一般認可的是:

1、5年之內為新茶;

2、5到10年為中期茶;

3、10年以上基本算老茶。


言茶教授


熟普需陳放5年以上,等待渥堆味轉化或下降,滋味變得醇化之後,才能成為老茶,而想要變成完全的熟普,就須要陳放20年以上或者更久。

而普洱生茶,在合適的環境下自然存放後,也要存放20年以上才能醇化至成熟。


茶葉靜堂姑娘



閩南聯邦調茶局


茶頭蘇、做茶十年,與您共享好茶!

這也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因為沒有統一的官方標準,所以說法各有不同,現在相對比較受認可的是十年以上稱之為老茶!希望能幫到您


茶頭蘇說茶


由於存茶的環境不同(包括大環境及小環境)所以茶的轉化時間也不一樣,用時間難以分別,我以為分辯主要還是靠味道、茶湯、茶底等因素來判斷比較適合。老茶口味甘滑醇缺一不可,沒有放夠年份的茶重泡後青茶苦澀的味道就會出來,不可能達到甘滑醇的口感,不夠年份高溼高溫催出來的茶在茶味及茶底及並形上都可以發現痕跡,當然這需要有較豐富的茶葉知識及見多識廣的能力了!


南天周勇


最少10年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