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礱砥礪憶當年——訪新中國第一批有色金屬露天開採建設者邸寶田

磨礱砥礪憶當年

--訪新中國第一批有色金屬露天開採建設者邸寶田

1954年10月4日 ,安徽省銅官山露天銅礦成立,老廟基山、小銅官山採場開始剝土。這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個有色金屬露天開採礦山。

也許是一種緣分,已經退休36週年的邸寶田居住在離他當年工作地不遠的楊東新村。銅陵市楊家山楊東新村南面不遠處,50多年前,曾是銅官山露天採礦場,現在早已是高樓林立、店家雲集了,只有“露採新村”這個小區的名稱,才能隱約尋找到一絲曾經斑駁的記憶。

磨砻砥砺忆当年——访新中国第一批有色金属露天开采建设者邸宝田

邸寶田在電鏟前留影(前排中間)

一天下午,筆者拜訪了今年88歲高齡的邸寶田,他是銅陵有色第一批露天礦電鏟司機,也是新中國第一批有色金屬露天開採建設者。1931年3月出生的他,1950年3月參加工作,一上班就在遼寧省鞍山鋼鐵公司大孤山鐵礦露天開電鏟。由於年青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礎,1952年,上班沒幾年的邸寶田被派到鞍鋼技校學習機電專業,使他很快成為理論和實踐都十分優秀的技術人才。當時,安徽省銅官山礦還在建礦初期,派到東北撫順、鞍山等地學習的技術工人很多。銅官山準備開露天礦,急需要有工作經驗的電鏟司機。 1955年10月11日,邸寶田被國家冶金部調到銅官山礦務局。

25歲,邸寶田來到銅官山礦務局報到,這也是他第一次來到銅陵。他從掃把溝乘著小火車來到紅旗新村車站(現在人民醫院小街菜市場附近)。一下車,他傻了眼,到處是草房和簡易的工掤,連像樣的路都沒有,生活條件極差。當時的人民醫院屬於銅官山礦務局,也只有幾間茅草屋。不過年青的邸寶田,是作為專業人才引進來的,優待安排住在工人新村的瓦房(現黑天鵝賓館西面),而礦山大多數工人都住在草房。邸寶田一調過來,工資待遇就很高,七級工、85元錢,而當時的礦長李英信,是位部隊派來的老革命,也只能拿到83元。當時銅官山礦區幾千號人,大多隻有三級工,五級工每百人也不出三個。現在的人也許對85元工資沒有什麼概念,當時一個職工如果每月能拿到40幾元,就可以養活一家4、5口人,而85元工資在當時絕對是高薪。

磨砻砥砺忆当年——访新中国第一批有色金属露天开采建设者邸宝田

1963年先進小組在銅官山露天礦2號電鏟前留影;

來了就能幹事,邸寶田被安排在2號電鏟。這臺原產於前蘇聯的四立方電鏟,是1954年從其他國家轉手過來的,銅官山露天礦共有四臺。當時露天礦工人有近千人,有開電鏟的、有開鑽孔機的、有開汽車的,更多的是維鏟的輔助工種。經過2年、前期200多萬立方的基建剝離後,1956年9月21日,銅官山露天銅礦正式投入生產,這算是新中國第一座露天機械化礦山的雛形吧。除了開電鏟,邸寶田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當電鏟師傅,帶徒弟。邸寶田在銅官山露天礦工作了11年,記不清帶了多少學徒,有銅官山本單位的,也有甘肅白銀、湖北大冶和安徽馬鞍山等單位送來委培的學員,一茬換一茬。邸師傅一視同仁,絕不藏私,既教實踐又教理論,一直將學員教會才放過。他的2號電鏟組幾乎年年都被評為先進小組。

1966年,銅官山露天銅礦地表資源已逐漸枯竭,銅官山有色金屬公司決定將四臺、每臺淨重185噸的四立方電鏟撤卸分裝,用拖車運往100多公里的銅山銅礦。36歲的邸寶田就這樣,和他的2號電鏟一起來到銅山銅礦這個新的“戰場”,同時被調來的還有50多名露天礦同事。在他們調來前,銅山銅礦的銅山露天採場已經開始在剝土,不過只有兩臺1立方的小鏟,大多是靠工人們揮舞著鐵鎬和鍬,用人力去挖露天上部表層泥土,再用自制的小板車將泥土一點一滴地推走,勞動效率極低。從銅官山露天礦調來的四臺四立方電鏟,如同龐然大物一般在銅山露天矗立,整個礦山開始沸騰了,工人們可以從繁重的土石方剝離勞動中解放出來了。邸寶田和在銅官山礦工作時一樣,一邊開電鏟一邊帶徒弟。由於工作業績突出,1968年11月29日,邸寶田出席了在銅陵天井湖賓館召開的銅陵特區首屆“積代會”。

雖近90歲,邸師傅和筆者聊了1個半小時,但仍然精神矍鑠,他還清楚的記得,“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銅山銅礦已有銅山和前山兩大露天採場,礦部又從太原重型機械廠引進了三臺防蘇式四立方電鏟,露天運礦車輛也從開始的平板車改為自卸式翻斗車,後來又引進了蘇馬車、貝脫拉等車型,銅山銅礦露天機械化程度在當時的有色行業已經是首屈一指,所以被人們譽為新中國第一座露天機械化礦山。1982年,邸師傅光榮退休。1993年全家搬到銅陵市區居住。

磨砻砥砺忆当年——访新中国第一批有色金属露天开采建设者邸宝田

邸寶田1968年出席首屆積代會留影(前排左邊);

採訪結束前,筆者問邸師傅認不認識銅山銅礦女電鏟司機張吉芳。張吉芳是全國“三八”獎章獲得者、省級勞動模範,筆者九十年代曾經採訪過她。邸師傅哈哈笑著說:“小張是我徒弟。她能吃苦好學,她是6號女子電鏟組組長。”1976年,張吉芳以單人單鏟完成12萬立方剝離任務,在銅陵市引起不小的轟動,她因此光榮地出席了安徽省工業學大慶群英會,給邸師傅長了臉。

採訪回來,筆者打通了現在銅陵市郊區銅山鎮居住的張吉芳電話。也已退休20年的張吉芳在電話中高興地說:“邸師傅身體可好?他對徒弟可好了!有什麼教什麼,從不保留。剛上鏟時,我文化低,看圖紙都看不懂,邸師傅教我特有耐心。他後來還是我們8名女子電鏟組的技術顧問。”我跟張吉芳說,邸師傅至今還保留著教學用的電鏟圖紙。張吉芳在電話中驚歎道,她電鏟圖紙早就丟失了,邸師傅一輩子對露天電鏟感情深啊!

磨砻砥砺忆当年——访新中国第一批有色金属露天开采建设者邸宝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