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五臺山碧山寺,也名廣濟茅棚!

碧山寺在臺懷鎮以北100米處,也名廣濟茅棚,昔為五臺山十大青廟之一。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碧山寺,只因其靠山碧綠而得名。該寺建於北魏,明成化年間重修。在1700多年的歲月中,幾易其名,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再修,更名碧山寺,並御賜匾額:“人云天籟”。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乘參、恆修兩位僧人為各地朝臺的雲遊僧提供食宿,在北臺南麓搭蓋了幾間茅棚,稱為“廣濟茅棚”,這種模式廣受歡迎,廣濟茅棚很快名傳遐邇。再後來,廣濟茅棚與碧山寺合併,將子孫廟的碧山寺改為十方禪處,使其成為了五臺山唯一的一座“十方叢林”。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穿過題有“清涼震萃”“清涼聖境”的高大木牌樓,前面是一條20餘米的青石甬道,山門殿與天王殿合二為一,氣勢宏大。門額上方懸有橫匾塊,上書“護國碧山十方普濟禪寺”幾個鎦金大字。天王殿內彌勒佛居中,兩側為四大天王。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中軸線上的第二重大殿為雷音殿。殿內主供毗盧遮那佛,故又稱毗盧殿。該殿面寬五間,為單簷廡頂式建築。殿門上懸掛“雷音寶殿”金字牌匾,佛教上講,毗盧遮那開口說話,聲若驚雷,故該殿也名雷音殿。殿內塑像莊嚴,金碧輝煌。這一殿堂塑像表明了它既是華嚴道場,又是禪宗叢林,還是該寺做早晚功課和法會的道場。值得注意的是該殿樑上還有乾隆皇帝御書“香林寶月”木廈一塊,藍底金字,字體圓潤,當是珍貴文物。大殿左山牆外壁,嵌有一塊明萬曆年間的石刻題詩,題為:五臺北山寺觀百歲老僧。有詩四首,第二首寫道:“眼昏不辨天花落,口說前朝事可憑,鐵棒五郎曾護駕,銅臺大顯五臺僧。”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民間傳說五臺山是楊家將活動過的地方,楊五郎出家時先投碧山寺,後又到離碧山寺不遠的太平興國寺。太平興國寺為宋太宗時修建,因楊五郎是這個寺院的第二代當家和尚,老百姓就把它叫成“五郎廟”。廟外山上有一處高臺,人們管它叫“五郎閱兵臺”。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碧山字塔,是一部《華嚴經》用楷體小字組成一個大佛塔,此字塔由於過去一直保存在碧山寺故稱碧山字塔。上面的楷書小字砌成七級寶塔,字小如蟻,但字跡卻十分清晰。

走进五台山碧山寺,也名广济茅棚!

過去每年六月廟會期間,此華嚴經字塔在碧山寺天王殿展出,是五臺山的珍費文物。目前此華嚴經字塔已經珍藏於顯通寺佛國藏珍樓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