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近一段時間,武漢這座城市興奮得合不攏嘴。

一直力爭優秀的武漢頻繁出現在各大排行榜上,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城市中名列前茅。

誇讚來得太猛就像龍捲風,究竟都有誰看好武漢?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在最新出版的英國《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中,全球科研城市50強中有10座中國城市入選,武漢位於全球第19位,全國第4位。

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2019》中,武漢經濟競爭力在全球1007個城市中排名第40位,在293箇中國城市中排名第7位。

此外,2018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發佈後,武漢排在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一個,成為“中國第五城”;在中國創新城市TOP10中,武漢排名第6;在《機遇之城2018》報告中,武漢總排名全國第6

誰在誇獎武漢?

武漢最近登上的五個榜單中,兩個為全球城市榜單,三個為全國城市榜單。評定機構既包括世界性期刊和機構,也有國內科研院所。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評選歷史較長的是《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從2010年就開始發佈,今年的研究範圍擴大到全球1007個城市;英國《自然》增刊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和普華永道的《機遇之城》都是從2014年起開始發佈,今年是第五期;2018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和中國創新城市TOP10都是今年第一次發佈。

都看好武漢什麼?

近期的幾大城市排行榜,評選根據少則一個維度,多則達到十個維度。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綜合這些榜單的維度可以發現,武漢在經濟實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交通通達和完善程度四個方面佔據優勢,獲得評分較高。

經濟影響力

武漢2017年GDP達到1.34萬億元,在全國排名第9。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近期,武漢公佈的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今年武漢的GDP已經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579.5億元,GDP增長比上年同期增長8.3%,增速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連續7個季度加快,創2015年以來季度新高,分別快於全國、全省1.6和0.4個百分點。

雖然“不唯GDP論英雄”,但城市發展過程中,經濟實力也是衡量一個城市活力的標準之一。同時,經濟基礎也為城市其他方面建設奠定基礎。

科研能力

武漢有89所高校,121家科研院所,科研力量一直是武漢引以為傲的優勢。

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3年期間,武漢發表的高被引論文數量有超過500%的增長。

在2017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中,武漢11所高校87位學者入選。據權威媒體介紹,如果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意味著該學者在其所研究領域具有世界級影響力,而武漢擁有不少在名單上的科學家,武漢理工大學餘家國教授是國際上近10年在光催化領域發表高被引論文最多的作者之一,高被引論文數量排名第一。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武漢對教育、科研方面的財政投入也比較大。據武漢市財政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武漢在教育支出267億元,科學技術支出近116億元。

今年8月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佈2018年度獲資助情況,43家在漢科研機構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總金額超過12億元。

創新能力

武漢的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2827家,比上年增長29.9%。其中,“四上”高新技術企業(含高新產品登記備案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總產值9479.64億元,增長15.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670.57億元,增長13.3%。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全年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49726件和25528件,分別增長10.9%和11.2%,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3243件和8444件,分別增長12.6%和29.6%,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第7和第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8.8件。全年技術合同成交總額603.2億元,增長19.6%。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從數據可以反映,武漢的科技創新實力和知識產權質量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在前列,這與近幾年武漢市在副省級城市中的GDP排名基本吻合。由此可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實力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

交通完善水平

在經濟日報與華頓經濟研究院聯合發佈的2018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上,武漢的交通完善與通達度評分達到96.68分,僅次於北上廣深;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佈《機遇之城2018》報告中,武漢在交通和城市規劃維度上,評分表現也較高。

近年來,軌道交通成為武漢交通發展的亮點之一。隨著今年7號線和11號線兩條地鐵新線開通,武漢地鐵運營里程將達到288公里,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五,常態化客流接近350萬乘次/天,約佔全市公共交通客流45%,說明武漢向世界級地鐵城市第一方陣又邁進了一步。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武漢作為全國高鐵網絡的軸心,城市發展依靠快速通達的交通優勢,目前,以武漢為中心,“1234小時”交通圈正在逐步建立,“鐵、水、公、空”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也在逐漸完善。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武漢的空間在哪裡?

武漢能躍居在各大榜單,體現了這座城市綜合實力的發展迅速,不過,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其他城市的優勢也可以成為武漢發展過程中借鑑的方向。

綜合所有的排名來看,南京與武漢相似度很高,尤其在科研實力、創新能力、交通等方面的優勢很接近。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自然》增刊發佈的“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中,南京排名世界第12位,全國第3位;在中國創新城市TOP10中,南京排在武漢前面;在《機遇之城2018》中,南京在除北上廣以外的26座城市中排名

第3,緊緊跟在武漢後面。

雖然目前武漢的經濟總量領先於南京,但是南京借勢長三角的人才資源、創新環境,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優勢,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成都,在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中,成都緊隨武漢排在第6位。從具體維度分值來看,成都在GDP分值和城建水平兩項上都略高於武漢

武漢、成都、南京,誰才是中國第五城?

成都與武漢兩個城市的GDP總量一直是你追我趕,2017年,成都GDP略高於武漢。成都可以說是經濟發展的新興者,在商業、動漫、遊戲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但武漢在工業上有較大優勢。

付出正在獲得收穫,努力的武漢將更加精彩!

數據來源:武漢市統計局、武漢市財政局、2017年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長江日報等。

長江日報九派新聞內容團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