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考更瘋狂的全國考試,有人考到一百多歲也沒考上

我國科舉制度是我國的一大制度創新,這一制度為萬千寒門學子提供了進入仕途的機會,也為國家擴大了人才來源渠道,湧現出了諸多優秀人才。從隋朝到清朝,一千多年,在“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主導下,為了考取功名,無數人埋頭苦學了幾十年甚至到滿頭白髮了,也不願放棄。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比高考更瘋狂的全國考試,有人考到一百多歲也沒考上

清朝廣東人黃章就是典型的例子,六十多歲才考上秀才,八十多歲才考上貢生,去參加鄉試的時候已經102歲了,自己連重孫子都有了,不知道是不是想謀個好彩頭,黃章入帷時,讓曾孫子領進的場,還在提進考場的燈籠上寫“百歲觀場”四個大字。不過這一次這位百歲老人還是沒有考中。這樣的例子絕對不是個例,謝啟祚生於康熙年間,雖然家中靠經商有優渥的家底,但是商人的社會地位很低,謝啟祚就想靠讀書考個功名以光耀門楣,誰料到,一直到乾隆年間,他還是個秀才。九十八歲那年,謝啟祚仍要去參加鄉試,還說功名天註定,說不定就中了,只要中了,就是給老讀書人爭面子了。幸運的是,這一年,謝啟祚還真的考上了舉人,第二年謝啟祚又信心滿滿地去京城參加殿試。

比高考更瘋狂的全國考試,有人考到一百多歲也沒考上

雖然落榜了,但謝啟祚應該說是最幸運的落榜考生了。乾隆皇帝見到這麼大年紀仍堅持讀書科舉,很受感動,破例授予他“國子監司業”。後來乾隆又賜封一百零一歲的謝啟祚為翰林院檢討,好為八十歲的乾隆皇帝點燃壽燭,然後乾隆親自題寫對聯:“百歲登科古無今有,一經裕後人瑞國華”。倒是極盡殊榮了。

比高考更瘋狂的全國考試,有人考到一百多歲也沒考上

古代科舉是很嚴格的,老年考生不易,不僅有毅力上的要求,還有身體素質上的要求。考試當天,考場打三通鼓,秀才們即便遇到大冷天,冰霜凍結,也得解開衣服,左手拿著筆硯,右手拿著簿襪,站在門外聽候點名。為了杜絕考生夾帶作弊物品進入考場,每個秀才,還要由兩個搜檢軍搜檢好幾個時辰,各個凍得牙齒打戰。若是大熱天,幾百個秀才也只能擠在豔陽底下。

考試之時,四個方向有四個瞭望軍監場,連抬頭四面看都不行。雖然考試時間持續長,但是別說困了站起來,打個哈欠,就算歪著坐,便算作犯規,文章再好也要降一等。為了得到好成績,考生個個正襟危坐好幾個時辰,弄得人人腰痠背痛,甚至大小便也不得自由。可見考科舉的人,若不是年輕力壯,還真是堅持不下來。

比高考更瘋狂的全國考試,有人考到一百多歲也沒考上

古代科舉對年齡沒有限制,清朝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參加考試的情況尤其多,乾隆常常被這些堅持不懈的老年考生感動,經常破例賜予老年考生功名,皇帝的支持又激勵了更多人不計成本地投身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