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人送別程勇鏡頭拍了5天,他是《我不是藥神》幕後最大功臣

白血病人送別程勇鏡頭拍了5天,他是《我不是藥神》幕後最大功臣

貓眼評分9.6,票房超30億,《我不是藥神》在2018年的夏天成為了“現象級”爆款電影。一時間,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人不在討論《藥神》。

電影本身聚焦的現實意義,主演徐崢的表演深入人心,配角們貢獻的神演技,都是《我不是藥神》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當然,它的出彩,更離不開最大幕後英雄——導演文牧野。

在《我不是藥神》之前,文牧野僅僅只執導過幾部短片,用“一鳴驚人”來形容他相當貼切。作為導演,年僅33歲的文牧野相當年輕。當然,他也足夠幸運的,首部長片就得到了兩位“電影圈老炮兒”甯浩、徐崢的保駕護航。

白血病人送別程勇鏡頭拍了5天,他是《我不是藥神》幕後最大功臣

受益於劉德華“亞洲新星導計劃”而成長起來的甯浩,發起“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並簽約數位新導演,文牧野就是其中一位。

在看到文牧野拍攝的短片《安魂曲》之後,甯浩覺得這是不可錯過的一位可塑之才,約他見面長談。在中國商業電影範大多缺乏人文關懷的情況下,“藥俠”陸勇的故事讓兩人為之一振,一拍即合。

白血病人送別程勇鏡頭拍了5天,他是《我不是藥神》幕後最大功臣

與其說是扶持,其實更像是互幫互助。甯浩說自己“是個陪練,是個鏡子,跟你一塊跑。”

在文牧野心中,甯浩給自己的安全感和舒適感在於這樣平等的合作態度,他也更感謝甯浩對其在影片視角和思考方式上的幫助。

不少媒體曾寫《藥神》的劇本是甯浩“手把手教出來的”,對此文牧野笑著回應“大家可能覺得我寫不出來這樣的劇本。”

白血病人送別程勇鏡頭拍了5天,他是《我不是藥神》幕後最大功臣

為了讓故事更具可看性和滲透力,《我不是藥神》還曾歷經過兩年之久的劇本改動,每個人物的個性都進行了重塑。徐崢在看完最終劇本後,只提出了一個問題 “什麼時候開拍?”

終於,《我不是藥神》在2017年啟動,用了88天時間殺青。雖是“新人導演”,文牧野對自己的要求一點也不低。

影片中印度孟買只呈現了15分鐘的鏡頭,真實是拍了15天。印度製藥廠的一場戲中,現場保險絲被燒斷,所有人頂著高溫拍了一天。

影片結尾處,白血病患者一起送別程勇的鏡頭拍了5天,動用800多名群演;一個過場戲拍了36條!就連“完美主義者”徐錚認為演得沒問題之後,文牧野仍會要求再來一條,因此收穫“文保保”的稱號。

最終,《我不是藥神》收穫了口碑和票房雙豐收。這麼高的起點,可能是許多導演畢其一生都無法企及的成就。然而文牧野僅抓住了一個機會便“功成名就”,事實他早就做足了準備,在劇組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在專業領域問住他。

白血病人送別程勇鏡頭拍了5天,他是《我不是藥神》幕後最大功臣

對於“新人導演”這個標籤他一點也不怵,文牧野認為不要總是想著自己是新人就不敢拍,徐錚曾不止一次在公眾面前贊他是“天生拍電影的料”。

“敢拍”也是文牧野的一大特點,《安魂曲》裡的賣妻子屍體救女兒,用12分鐘展現了極端情況下的靈魂如何平靜,故事壓抑且沉重,和《我不是藥神》一樣走的是現實主義路線。只不過後者呈現的方式更加溫和,並沒有“深究”殘酷殘忍的現實,文牧野內心偏向於這部影片給觀眾帶去希望和變化。

白血病人送別程勇鏡頭拍了5天,他是《我不是藥神》幕後最大功臣

當拍出這樣一部讓華語電影圈引以為傲的作品,難免被問及擔不擔心“高開低走”,文牧野表現輕鬆的同時還不忘記自我調侃:“看來下一部只能拍紀錄片了。”

在拍電影這一塊兒,文牧野的心態一直很平穩,他給自己的定位是不卑不亢,別狂也別蔫。今年的FIRST青年電影展產業論壇上,文牧野把自己比做拿薪水乾活的匠人,他認為青年導演首先格局要大,一上來就把自己架得很高,道路反而就越窄,這是他導演《我不是藥神》得出來的經驗。

其實早在三年前,文牧野就規劃好了自己的前三部作品。而拍完《我不是藥神》之後,他的心態多少有了些許變化。畢竟有了《藥神》這顆珠玉在前,很難不去想觀眾的立場,而不得不去考慮藝術性和商業性的平衡。

白血病人送別程勇鏡頭拍了5天,他是《我不是藥神》幕後最大功臣

從《石頭》到《安魂曲》,再到《我不是藥神》,現實題材類型片一直都是文牧野嘗試的方向,幫助中國電影可以稍微拓展一下類型片的疆土是文牧野目前的一個小小願望。

此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文牧野透露第二部作品已經寫了將近半年時間,而我們也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的下一部現實題材作品了。

白血病人送別程勇鏡頭拍了5天,他是《我不是藥神》幕後最大功臣

讓你久等了!11月9日《我不是藥神》即將登陸歡喜首映×貓眼娛樂,全網首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