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的鋼筋計算

03G101,參考學習

柱的類型

框架柱:在框架結構中主要承受豎向壓力;將來自框架樑的荷載向下傳輸,是框架結構中承力最大構件。

框支柱:出現在框架結構向剪力牆結構轉換層,柱的上層變為剪力牆時該柱定義為框支柱。

芯柱:它不是一根獨立的柱子,在建築外表是看不到的,隱藏在柱內。當柱截面較大時,由設計人員計算柱的承力情況,當外側一圈鋼筋不能滿足承力要求時,在柱中再設置一圈縱筋。由柱內內側鋼筋圍成的柱稱之為芯柱。

樑上柱:柱的生根不再基礎而在樑上的柱稱之為樑上柱。主要出現在建築物上下結構或建築佈局發生變化時。

牆上柱:柱的生根不再基礎而在牆上的柱稱之為牆上柱。同樣,主要還是出現在建築物上下結構或建築佈局發生變化時。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編號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平法識圖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框架柱列表注寫方式

柱的鋼筋計算

框架柱截面注寫方式

柱的鋼筋計算

框架柱的鋼筋

柱的鋼筋計算

柱所在位置不同鋼筋節點構造也不同

與基礎的連接----基礎插筋

中間層鋼筋的連接-----主要注意連接形式

頂層的鋼筋錨固-----要根據柱子所在位置不同區分柱子類型(邊、角、中柱)

柱的鋼筋計算

基礎插筋

柱的鋼筋計算

一、基礎插筋的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首層柱子縱筋長度

柱的鋼筋計算

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非連接區Hn/3+max(Hn/6,hc,500)+搭接長度LlE

中間層柱子縱筋長度

柱的鋼筋計算

縱筋長度=中間層層高-當前層非連接區+(當前層+1)非連接區+搭接長度LlE

非連接區=max(1/6Hn、500、Hc)

中柱

柱的鋼筋計算

邊柱

柱的鋼筋計算

邊、角、中柱

柱的鋼筋計算

黑色縱筋錨固長度是從梁底開始1.5lae/la

邊角柱頂層節點

柱的鋼筋計算

柱鋼筋不能全部伸入梁內,其中65%可以伸入,其餘伸到柱內側下彎8d

內側鋼筋到頂如果滿足Lae,可以不彎折

1號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梁高+1.5錨固長(65%)

2號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梁高+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柱寬-2*保護層+8d)

頂層邊角柱縱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淨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縱筋長度:

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淨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為: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段長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段長≥LaE時,則為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

角柱

邊角柱頂層節點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鋼筋面積除以柱混凝土截面面積

中柱頂層節點

柱的鋼筋計算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梁高+(梁高-保護層+12d )

非連接區=max(1/6Hn、500、Hc)

柱頭縱筋無論是否彎折均須伸至柱頂

柱子箍筋

框架柱箍筋一般分為兩大類

非符合箍筋

柱的鋼筋計算

柱複合箍筋的拆分

柱的鋼筋計算

03G101-1P46

1、鋼筋局部重疊不超過二層

2、箍筋在箍住主筋的時候應按照隔一拉一,拆分也是如此

箍筋長度的算法

圖紙上一般看到的框架柱是怎麼樣的?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抗震柱箍筋加密構造

1、柱箍筋在基礎內設置不少於兩根,間距不大於500

2、在節點範圍內,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通過

3、當柱縱筋採用搭接連接時,應在柱縱筋搭接長度範圍內均按≤5d(d為搭接鋼筋較小直徑)及≤100的間距加密箍筋。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基礎箍筋根數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根數=(基礎高度-基礎保護層-100)/間距-1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柱的鋼筋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