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衛民慘痛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聽話的孩子沒糖吃

美國一資深教育學家通過多年的樣本和數據研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聽話的孩子沒糖吃!這裡的聽話並非單純說一個孩子聽從師長、父母、長輩的話,而是包含了沒有個人主見、一味附從。

很多人覺得這個教育學家的話有點危言聳聽,然而大家都錯了。《父母愛情》中,安傑的小兒子衛民就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聽話的孩子沒糖吃。

《父母愛情》:衛民慘痛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聽話的孩子沒糖吃

衛民是家裡五個孩子裡最聽話的孩子,也是最老實的一個孩子,同時是最沒出息的一個孩子,

和衛民同是雙胞胎的亞菲,從小叛逆,活潑好動,跟個假小子似的。不聽話,愛和父母反駁,頗有主見。長大後的亞菲也是如此,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倔強性格成為了部隊軍官。

《父母愛情》:衛民慘痛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聽話的孩子沒糖吃

衛民的大哥衛國,二哥衛東從小也都是皮孩子,調皮搗蛋,經常惹是生非,和島上的孩子們打架。長大後,衛國和衛東都有遠大抱負,都希望去參軍,保家衛國。當母親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衛國衛東勇於反抗,堅持個人理想。

只有老實聽話的衛民,一直一事無成。

《父母愛情》:衛民慘痛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聽話的孩子沒糖吃

兒時的衛民,是個比妹妹亞寧還聽話的孩子。衛民自小性格軟弱,膽小鬼,愛哭鼻子,愛告狀。經常遭其他孩子欺負,遭自己的兄弟姐妹欺負擠兌。衛民老實,不會調皮搗蛋,聽父母的話,從來不會反駁父母的話,從來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父母愛情》:衛民慘痛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聽話的孩子沒糖吃

也因此,當其他孩子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偷桃酥吃的時候,衛民只有眼饞的份,只有捱打的份。

衛民聽話,導致自己不合群,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願帶他玩。衛民就在被孤立的時光裡,慢慢長大。長大後,軟弱的性格更加明顯,缺乏主見的缺點暴露無遺。

《父母愛情》:衛民慘痛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聽話的孩子沒糖吃

衛民沒有一技之長,又不願去當兵,越混越差勁,最後混成了農民,還娶了個彪悍的農民老婆。

衛民慘痛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聽話的孩子沒糖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