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交了一份保險,每年交1.5萬,交二十年,以後每年領1.5萬,領到老,划算嗎?你怎麼認為?

芊裡Mr


該產品,由於沒有其他任何保障功能(如醫療,重疾等)因此可以從投資收益的角度來衡量。

可以通過將這筆錢自己理財20年後收益,與將這筆錢用於購買該保單作比較,看看情況分別如何:

1、購買該份保單

每年花費1.5萬元,共20年,總計花費本金30萬元,20年後每年可領取1.5萬元。

假如將上述保險產品換算成投資收益的話,相當20年後購買一款年化5%的固收類產品:

1.5萬÷30萬=5%

而繳費的20年間,每年1.5萬元保費收益則一分錢沒有!另需要領取20年才能取回本金,假如算上繳費期間複利,恐怕40年不一定能拿回本金+利息損失!

2、自己理財

將該筆投資看成,每年存入1.5萬元,連續存入20年,即可看成一筆為期20年的零存整取投資,或為期20年的年金終值計算!

  • 假設年利率4.0%:

由上述計算可知,20年後該筆投資的本金加利息,總計42.6萬元!

而20年後用42.6萬元做為本金,每年仍以4%的利率,則每年利息為:

42.6萬×4%=1.704萬元,已高於上述該款保險產品了!

  • 假如年利率4.5%:

而20年後用44.17萬元做為本金,每年仍以4.5%的利率,則每年利息為:

44.17萬×4.5%=1.98萬!

  • 假如年利率5.0%:

20年後用45.75萬元做為本金,每年仍以5.0%的利率,則每年利息為:

45.75萬×5.0%=2.28萬!


而目前銀行固收類產品,期限大於1年的產品中,要找5.0%幾乎沒什麼難度!假如以最低4.0%來看,簡直閉著眼睛隨便挑!

而這份沒有任何保障功能,理財屬性性價比較低的保單,唯一優點就只剩下強制儲蓄功能。

假如能夠做到每年存下1.5萬元做固收理財的話,不論在收益性,流動性上,均優於該款產品!

最關鍵的是,20年後自己理財30萬本金不僅仍在且還在不斷增值!而購買保單的話,現金價值有多少就難說了!


不怕小貓


本人就是做保險的。個人不太喜歡做這樣理財性保險。主要原因就是我自己都算不來這個利息和收益。不過我覺得對於有條件的家庭買一份也是可以的。在你有能力的時候為自己做一筆儲蓄。還有其他的保險重大疾病一類的保險。我個人是覺得很有必要買的。這是在我沒做保險之前就有的意識。我屬於沒錢,存不下來錢的人。如果我不為自己購買重大疾病還有意外險這些,我一年下來也存不了錢。但是當我生病的時候有保險我至少能治得起病。如果是有錢家庭條件好的。一年幾千塊錢的保費可能就是幾件衣服的錢。為自己買一個保障。在生病的時候讓保險公司出錢,不用動用自己的存款。不是很好嗎?而且現在的保險很多都是身故就賠。意識是不是他殺謀殺都賠錢,就是一個早晚問題。有一些是保終身不退費的。買十年二十年保你一輩子。不好嗎?有些保險是買夠多少年按多少倍退你。是或許通貨膨脹錢沒那麼值錢。但是在你繳費後人家為你做了保障。你今天或許有能力,以後呢?所以保險真的很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類型。注意看條款就好了。還有保險有猶豫期。合同書下來十五天。很多保險員都不會說。在這十五天內仔細看合同。


Annawu174184858


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很多人把理財險多少年化利率當成高額回報來計算。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保險保險,就是幫你守住風險。理財險不是一份高額回報的投資,而是幫助你守住財產的手段。舉個例子,一個月薪1萬的人,他決定計劃用10年時間存夠75萬。計劃在進行著,可是突然某一天,看上一輛自己喜歡的車,買吧,然後把錢全部買車,又要重新計劃存錢。然後又覺得賭博來錢快,結果一輸再輸。到最後終其一生沒有存到75萬。

計劃遠比不上變化,人的慾望無窮無盡。但是保險確是計劃強制性的執行,而且必然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我們終將看到一些收入不菲的人晚景淒涼,也會看到一些有保險的人領取年金安度晚年。

理財險是一份守住財富而又有所增值的產品。如果你是一個不務正業,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任何保險都不太會歡迎你。

買理財險就是對不確定的未來一個安穩的因素。即使陷入人生低谷,至少生活費有保證。這一點尤其是孤寡老人身上特別明顯。

至於通貨膨脹,說20年後1萬5與今天的1萬5價值不同。首先要說的是你年輕的時候有100萬你敢保證年老時100萬還在嗎?當然有一部分人可能會使它增值,但是我想至少80%會花的一分不剩。第二點,如今國家政局穩定,經濟沒有大動盪。通貨膨脹會逐漸減小,這一點從近20年的物價可以看出,實際漲幅越來越小。否則不停的通貨膨脹,英鎊和美元都是用了數百年了,那還不用億做單位了。而且未來的不確定性,誰又知道人民幣就不會升值呢


平安金牌從業員


其實你們都算錯了保險的功能,你們只是注重了保險的收益。

題主給孩子買的返還型保險,也只是給孩子一個存錢的保障,前提是這些錢在你不取的情況下的增值,如果你取了,就沒有保單上說的那麼多,最後說的那幾百萬,是你孩子在這一生中沒有沒有任何用這錢的地方,直到八十歲才有那麼多的。這只是一分保障,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一個人不可能沒有錢打手背的時候,只要取了,肯定是收益倍減,你如果取完了,保險責任就終止了。

當今社會,任何投資都風險大,返還型保險唯一的好處就是強制你給孩子存錢,等孩子要用的時候,不至於那麼抓瞎。

個人建議,有能力的買返還型,沒有能力買返還的,就保命,重疾和意外。最起碼真發生了重疾和意外,不用家人和你去求爺爺告奶奶看人臉色。

保險,保的是未來,不是現在。


鏡塵


我是不看好這個產品的。最簡單的邏輯就是要考慮到通貨膨脹。

從購買力評估,1998年100元的購買力和2018年的100元購買力。以白條五花豬肉為例,98年大概4元左右,2018年15元左右,約3.8倍;房子為例,我的老家平房98年4~5萬左右,2018年近50萬,約10倍,廣州我所居樓房1998年2300元每平方米不到,現在近40000,約17倍。

所以按照以上通脹情況計算,20年後的15000若購買食品類相當於現在的4000,購買廣州房子的話相當於現在的882元。

所以按照我個人的邏輯,我不會將資金投入到這個領域。我會主要投資孩子的教育,例如建立教育基金,其次是他們的重疾醫保、和意外保險。如果孩子還小,我可以考慮去投資穩健增長的基金或未來產業。


左手蘿蔔右手棒


一定要看清楚保險合同,這幫孫子說話騙人不打草稿,我買了一份理財保險,一年三千,交10年,他們發的宣傳單上寫如果孩子18歲,能領近二十萬做為教育資金,如果放到25歲再領,能領三十多萬做為婚嫁金。可是現在,球,等交幾年,你去保險公司問問,人家從來不正面回答你,只是告訴你,比銀行利率強點,你碼的,銀行可以隨時取出來,這要是取出來,一萬能取一千多,


亂世浮塵一老生


不划算,錢貶值太快。二十年前100能買多少東西,現在100又能買什麼,二十年後100又能買什麼。不計算貶值的話,要堅持40年才能回本,沒有任何利息與收益。但是算上貶值的話,你就算活個一百歲,領個80年,你估計都回不了本,因為錢貶值是非常快的。做個比方,李大五從1960起每年存100塊,存到1980年,總共花了2000塊,可能這些錢當時夠買1000斤肉。想取回這些錢,他得活到2000年,這時他的錢已經回本了,但是這時的2000只能買200斤肉。活到2020年,又取出2000,但是隻能買100斤肉。再活個20年,可能只能買50斤。試問一個人能活多少年,但是有可能既然你活到永遠,你都回不了本。因為數學是有趣的,本人是學文科也不知道具體叫什麼原理或者公式。就是每次給你前面的一半,你永遠到不了1,0.5+0.25+0.125+++直到永遠,你永遠到不了1。這錢貶值的速度也差不多。


天外來客84435651


不划算,我們單位98年強制買保險產品,一月30元,那時候工資400多元,交了六年,差不多2000元,今年開始領錢了,一次性領,4650元,按月領,領十年,每月85元。我說不夠麻煩的,一次性領了4650元。 相當於當初交了5個月的工資,現在領了1個月工資。你自己想。


悠悠哉12


保險本來已經很普及了,也確實實用。比如車險就很好大家都自覺賣。像財險壽險等就不好賣了,為啥現在還有很多人卻不願意買保險怕被騙,主要是保險在宣傳手段上的問題,保險推銷員都是很說會,忽悠你買保險,把好的無限誇大,不好的隻字不提,而且在保險條款裡也是寫的很小,不注意看都察覺不到,等到出險了,這下保險公司就說你看看保險合同,這不能賠那不能賠。最著名的案例就是08年平安給劉翔了幾千萬保險讓劉翔代言作為代言費,08年奧運劉腿受傷了最後只賠了六千,平安說你腿殘了不能走坐輪椅了才能賠幾千萬。劉缺這六千嗎?代言了一年給了六千平安到是划算。這就是宣傳時隱瞞了不陪條款,讓你稀裡糊塗的買了最後還不陪。所以大家都排斥保險,也是他們自己把自己坑了。


依西里撥弟兮


要是生下來就買,20歲以後就可以每年拿1.5萬,直到你80歲,這樣是不是划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