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清華大學的葉企孫,陳岱孫,金嶽霖這3位“鑽石王老五”,為何終身不娶?

不二文旅


別的不瞭解,金嶽霖一開始應該就是不婚主義者,趙元任的夫人楊步偉在《一個女人的回憶》裡寫到,1922年她在德國,遇見了金嶽霖他們,“幾個人無事幹幫這個離婚,幫那個離婚,首當其衝的是陳翰笙和他太太顧淑型及徐志摩和他太太張幼儀,張其時還正有孕呢。”


那風起雲湧的時代,太多人有“時間開始了”的豪情,如飢似渴地接受新理念,把日子過得很抽象。

只不過有的人嘗試改良,比如胡適,他新婚之時給韋蓮司寫信,告訴她自己和江冬秀相處得非常愉快,“我把我的婚姻當成一個實驗”,他想看看舊式的婚姻經過改良是否也能夠讓人獲得幸福,事實上他成功了。

有的人則主張徹底的革命,比如徐志摩,即便眼前的女人並非朽木更有可能是良玉,也毫無雕刻的慾望。他衝著包辦婚姻制度去的,對事不對人,只是一再讓對方懷孕的做法確實有點渣。

金嶽霖也是徐志摩這一派的,甚至比徐志摩更近一步,一方面他不著四六地攛掇朋友離婚,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是選擇同居而非結婚。他當時和他同樣不著調的美國女朋友麗琳在一起。


當然後來他一度想要結婚,因為各種機緣沒有成,也許是主意改變了,也許是老了沒那麼緊繃著了,但是說到為林徽因終身不娶是談不上的。


閆紅說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清華三孫在教育界大名鼎鼎,他們是葉企孫,陳岱孫,金嶽霖(字龍蓀),分別是物理學、經濟學、邏輯學在中國的學科奠基人。這三人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鑽石王老五。論學識、名氣、相貌、收入,三人的條件都不錯,他們的單身因此更蒙上一層神秘色彩,成為清華師生議論調侃的熱門話題。

清華三孫的外貌各具特色,代表了民國高級知識分子的三種典型形象:葉企孫一身乾淨樸素的長衫布鞋,沉靜儒雅;陳岱孫高大偉岸,西裝革履,十足歐美紳士;金嶽霖則是魏晉名士範兒,陳岱孫這樣描述金嶽霖給人的第一印象:“不修邊幅,隨遇而安”。“他的兩眼視力不好,怕光,所以無論是白天黑夜,他都戴上一個綠塑料的眼遮。加以一頭的蓬亂的頭髮,和經常穿著的一身陰丹士林藍布大被褂,他確實像一個學校的教師。”

葉企孫

1925年,在梅貽琦力薦之下,剛剛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葉企孫到清華主持物理系籌建工作,幾年之內,他就招攬了熊慶來、吳有訓、周培源等名師使清華物理系迅速發展。葉企孫在美國專心求學,回國時已經25歲,又為教學和網羅人才四處奔波,漸漸成了大齡青年。葉企孫的父親替他找過對象,是一位女學生,比葉企孫小十歲,女方家長認為年齡懸殊沒有同意,後來葉父想到婚姻應由兒女自主,也就不再代勞。

葉企孫長期在清華北院7號,身邊有一個周姓師傅,長年照顧他生活起居,既是司機也是管家。他還僱了一個廚師,燒得一手好菜,七八個單身教師和家眷在城內的教師聞香而來,集資搭夥,金嶽霖、陳岱孫、張奚若、錢端升、葉公超等都是其中成員。

金嶽霖當時並不能算單身,他正與一位中文名叫麗蓮的美國女性同居。他們相識於美國,一起遊歷歐洲,又一起回到中國。麗蓮是個不婚主義者,但不排斥戀愛同居,她對中國家庭生活感興趣,和金嶽霖在北京生活了幾年。麗蓮大約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與金嶽霖分手,到青島教書,最後回了美國。

北院7號有四室一廳,十分寬敞,葉企孫把空閒的房間設為長期客房。許多學生曾在此借宿。在錢偉長回憶中,葉企孫是對他影響最深的老師之一。讀書期間,錢偉長常到北院7號作客,與老師討論問題。葉先生口才並不好,有些口吃,還帶上海口音,但講課邏輯性很強,層次分明,特別引人入勝。每逢學生運動高潮,軍警來清華抓人,學生就會躲到北院7號,錢偉長的室友是一位學生領袖,曾經換上週師傅的衣服逃脫追捕。

1927年,陳岱孫來清華任教,教師宿舍緊張,他就住在北院7號,兩個單身漢合住了五年,直到1932年陳岱孫分到獨立住宅。北院七號飯糰就此解散,但還會定期聚餐。

上圖左起金嶽霖、梁再冰、林徽因等

1932年,金嶽霖的人生也發生了轉折,他搬到北總布衚衕,與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做鄰居,梁家住前院,金嶽霖住後院,兩個院子獨門獨戶,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產生金嶽霖熱戀林徽因的傳聞。金嶽霖的生活並不總是圍著林徽因打轉,林徽因有她的太太會客廳,金嶽霖也有自己的“星六碰頭會”,每週召集老友陳岱孫、張奚若、錢端升等來家開茶會。清華教授收入豐厚,金嶽霖一個人過得非常滋潤,日常吃的都是“洋菜”。自述家中“除了請了一個拉東洋車的外,還請了一個西式廚師。‘星六碰頭會’吃的咖啡冰激凌和喝的咖啡都是我的廚師按我要求的濃度做出來的。”

高雅寧靜的生活在1937年打破,日軍入侵,清華、北大、南開被迫南遷成立西南聯大。昆明條件艱苦,教授都成了流浪漢,金嶽霖、陳岱孫等人將戲臺包廂的屋頂和牆壁用報紙糊上,權當棲身之所,葉企孫等住在戲臺旁邊的小房間。國難當頭,基本生活已經難以保障,“清華三孫”更加無暇組織家庭。中文系教授楊振聲寫過一篇小文《釋鰥》,拿聯大這幾個著名單身漢開玩笑。

1946年清華覆校後,梅貽琦曾試圖給葉企孫作媒,但葉企孫認為自己已年近五十,還談結婚惹人笑話,此事也就作罷。他心愛的學生熊大縝1937年赴冀中抗日,為“地雷戰”提供強大技術支持,卻在鋤奸行動中被誣為國民黨特務,慘遭冤殺。“文革”初期,熊大縝案被翻出來,葉企孫受牽連入獄,1972年才得到“寬大”處理釋放。在獄中他的健康受到嚴重損害,晚年神志模糊,身邊又無妻子兒女照料。1977年,葉企孫去世,孤帆遠影,一代大師的人生連同他的獨身傳奇畫上了悲涼的句號。

有學生傳言,葉企孫年輕時痴戀他的寡嫂,迫於禮教不能結合,從此一心治學,不問男女之事。葉企孫的侄子葉銘漢證實,葉企孫根本沒有寡嫂,何來痴戀。葉銘漢寫道:“一個能完全理解叔父理想的女子無論在當時或以後,都是十分罕見的。即使有人鍾情於叔父,他也很可能並未察覺。叔父是一位謙謙君子,人稱‘老夫子’,平日寡言少語,不喜交遊,即使是最親近和知心的朋友,也待之以禮。加上又有一定的口吃,平日裡仗義疏財,並不一定是一般女生的最佳人選。”

晚年金嶽霖

林徽因去世後,金嶽霖傷心欲絕,終身不娶的“情聖”佳話感動世人。其實在六十年代,已是黨員的金嶽霖向黨組織彙報說,他想找個老伴。他所指的就是著名女記者浦熙修,抗戰時後方新聞界四大名旦之一。浦熙修早年離異,多年單身,曾和羅隆基戀愛,但一直沒有結果。金嶽霖和浦熙修是在民盟的學習班上認識的,相談甚歡,金嶽霖常請浦熙修到家中,品嚐他僱的廚師做的飯菜,兩人逐漸有了結婚的打算。但浦熙修的妹妹浦安修是彭德懷夫人,彭德懷已被打倒,此時和這樣的家庭聯姻並不是理智的選擇。在旁人勸說下,六十多歲的金嶽霖放棄了最後一次結婚的機會。

晚年的陳岱孫躺著也中槍,被編排了一出“美談”,故事版本與“金嶽霖痴戀林徽因”幾乎完全相同,女主角是物理學家周培源的夫人王蒂澂。陳岱孫與周培源是幾十年的好朋友,並且是鄰居,常常互相串門,周家四個女兒都管陳岱孫叫“陳爸”,就像梁思成的孩子叫金嶽霖“金爸”一樣。陳岱孫英俊瀟灑,舉止高雅,西南聯大女生找男朋友都以他做標杆,他的獨身愈發讓人覺得必有重大麴折。周夫人王蒂澂溫柔貌美,於是有傳言說青年陳岱孫與周培源同時愛上王蒂澂,結果陳岱孫競爭失敗,大受打擊,甘願在周家近鄰守候一生。故事越講越悽美浪漫,至今傳播廣泛,其實完全是子虛烏有。周培源與王蒂澂即將結婚時,陳岱孫才認識王蒂澂,兩人也成為好朋友,但從無情感糾葛。

陳岱孫

陳岱孫的外甥女唐斯複寫道:“陳岱孫先生出生在書香門第,是福建閩侯的望族……他是獨子,父親的這一房需靠他傳宗接代。就他所受的淵源家學的薰陶和為人之任的傳統教育,他絕不可能為愛戀朋友之妻,而忘卻自己的責任,而無視母親因他未婚而終生焦慮,做出有悖於倫理道德的事。正因為陳岱孫先生求學、治學專心致志,性格內向、矜持、潔身自好,又強調婚姻必須兩廂情願……還因為父親逝世盡孝服喪,而失去婚姻良機等原因,致使他度過絲毫沒有蠅苟的純潔的一生。”

葉銘漢也對叔父葉企孫的獨身做出類似的解讀:“叔父終生未婚,是因為他有更高的理想,從小立有奇志。我這樣說一點也沒有抬高我叔父的意思。清華大學裡像我叔父一樣終生未婚的,還有陳岱孫先生。”

95歲時,陳岱孫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書’。”有人問他如何看待婚姻,他回答:“可遇不可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