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住校和不住校的生活分別是什麼樣?

愛麗絲MiMi醬


如今,孩子們的獨立性越來越強,住校生的年紀也是越來越小。初中住校生也已經是很普遍的了,剛小學畢業,就把孩子送去住校,這樣好嗎?那麼,初中住校和不住校的生活分別是什麼樣的呢?



1、住校生更獨立一些。

雖說孩子剛小學畢業就被送去住校是讓家長挺不放心的,但實際上我覺得,這是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們不能在家長的庇護下自主生活,這樣以後高中甚至大學再開始住校的時候就可以輕而易舉的適應住校生活。



2、住校生能更好的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

住校生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回家一次,那剩下的在學校裡的時間就是要靠自己。平時在學校裡和同學們呆在一起的時間會更多。這樣可以培養住校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增加同學之間的交流。

3、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住校生平時在學校學習都是靠自己的,而不住校的學生平時在家都是要父母監督。這樣住校生從初中就開始自己學習,非常有利於提高住校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會對父母產生依賴性。



總之,我覺得初中就把孩子送去住校能夠鍛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生活技能。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幾個月前我也曾很糾結:孩子升初中了,是選擇住宿的學校還是走讀的學校?

住宿的學校離家幾十裡,半月一次回家日,有早晚自習,早晨五點半起床,六點到七點自習,晚自習到九點,九點半熄燈。

走讀的學校早晨七點十分上課,下午五點放學。

猶豫再三,我還是選擇了走讀。兒子的同學中有一部分選擇住宿學校,我和這些孩子也瞭解了很多情況。

天倫之樂不只老人需要,青春期的孩子也需要。

高中除非離家近,大多數住校,然後上大學,工作,結婚,一個孩子真正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就這十幾年,為什麼早早把他送走呢?大人想孩子,孩子也想大人,有的住宿的學生會哭,畢竟還小。每天放學回家,看看爺爺奶奶,和家人談談一天的事,吃完飯,完成作業,初入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暖暖的家庭氛圍。



長時間“磨”出來的好成績不一定提高了能力,自制力強的孩子一樣做到。

早晚自習,住宿生的在校時間比走讀生每天長几個小時,這些時間會被習題填充,再加上自習由老師管理,成績自然會高。住宿可以提高成績,這是很多家長選擇住宿的原因。但是,即使不住宿,自制力好的孩子依然會管理好自己的課外時間,一樣能考出好成績。這就要看家長有沒有決心晚上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放棄點自我了,培養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責任重大。前一陣有一個母親派出所跪求兒子斷絕關係的視頻,兒子打母親固然忤逆不孝,但母親放棄了兒子整個童年,當兒子長大才想起承擔責任,已經晚了!



住校生活老師家長看不到的地方很多,而十三四的孩子判斷力還不夠高。

住校二十四小時都有人管,孩子會很聽話,這是家長的美好想象。進入集體,學會和人交往,學會相處的同時,不好的東西也會進入視線,而十幾歲的孩子不一定能正確判斷。老祖先早就總結出“人扶不走,鬼攙飛奔”的道理,一個壞孩子,會帶偏一個宿舍的孩子,這不是危言聳聽。


家長不“狠心”,住宿孩子也獨立不了。

住校讓孩子鍛鍊鍛鍊,這是很多家長的想法,可是,事實是,回家日孩子依然大包小包把髒衣服髒襪子揹回了家。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不在於住在哪裡,而在於家長的做法。

除非孩子很自立,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自制力很高,而且孩子自願去住校,否則儘量不要讓初中的孩子住校,我認為弊大於利。


青荷詩苑


並不建議初中就住校。

拿我的個人經歷來講吧。小學六年級轉學離開父母,寄宿在親戚家。但在親戚家住的時間久了也不太好,所以初二就開始住宿。按理說住宿可以省去來回上下學步行的時間,用在學習上的時間更多。可那只是你以為的事情!的確不用步行上下學了,可去食堂吃飯你得排隊吧。吃完飯回宿舍你確定不和舍友們打個招呼聊兩句?然後,一個話題開始後剎不住車了,半個小時過去了。。。

除了這些,幾個人住在一起多多少少會有碰撞的。她今天忘了沒倒垃圾,她說的話裡有話,她又向我借作業了……想找個安靜的地方一個人呆會兒,可到處都是公共場合,並不像在家裡擁有自己的臥室,別人也不會像父母那樣寵著讓著你。要知道,並不是你一個人,每個人都是自己父母的小寶貝啊!

而且時間久了,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也會變淡的。班裡發生了好多事,孩子想要第一時間和父母講,可一個周以後回家見了父母,早就忘了周幾發生了什麼事情了。

有句老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好好學習,莫要辜負自己!


醉美娜娜啊


初中住校和不住校差別我可能很有發言權,因為我初一不住校,初二初三的時候夏天不住校冬天住校。

所以說住校的生活吧,住校生一般早上都不吃飯的都是喝牛奶麵包,然後中午去擠食堂,初中的時候星期三我媽都會到學校給我送飯,每週三改善一下伙食,學校的飯我就不用吐槽了,能吃飽就行。然後晚自習是都要上。晚上九點鐘晚自習下課住校生就回寢室通宵下就回家,寢室八人間,一個陽臺下了晚自習之後大家都去陽臺洗漱或者在寢室裡面打鬧談論。9點20準時熄燈,熄燈之後寢室不準講話不然宿管阿姨會來查,會扣分如果扣分了第二天就會報到班主任那裡,可是年輕總不服管教,有時候就會想說兩句話,然後被逮到第二天就到班主任那裡報道挨批。早上還要起來疊被子打掃寢室如果沒打掃乾淨也會被扣分,在家裡可能就不需要疊被子了吧。


下面我來說一下通校的生活

早上一般都可以吃到家裡的飯,我中午為了計算時間一般都不在家裡吃,都是去學校門口吃,那裡的飯菜肯定要比學校食堂好吃,而且學校門口有超市學校裡面都沒有超市,好多住校的學生需要的東西都是我們不住校的同學幫忙帶。晚上下晚自習,就和一大群同路的學生一起騎車回家。反正住校生一般都很羨慕通校生。

住校生一般睡覺的時間要比不住校多一點,而且有的同學特別的戀家,離開家裡面去學校住可能不習慣。我冬天住校就是因為想多睡一會覺。住校更能鍛鍊你自己的獨立能力。這個要看你自己的選擇


愛笑的女孩子運氣好


我多年耳聞目睹中學住校部分學生生活表現,也是很有感觸的。

住校生:

1、早晨起床鈴一響,趕緊起床,不然就可排隊洗臉、上廁所了。

2、刷牙時牙膏沒了,向旁邊同學求救:“用用你的牙膏”;毛巾忘帶了,“哦,不洗臉了。”;飛一般跑向操場。

3、遇到天氣突變,衣服穿薄了,宿舍不到開門時間,撐著吧,沒辦法。

4、放學了,餓著肚子排隊入餐廳,再耐心等待小組長把每個同學的飯菜盛好,終於可以吃了,“好辣”;“我不愛吃土豆”;“太鹹了”;不吃就等捱餓吧。

5、回教室寫作業了,“這道題怎麼做?太難了,你給我講講唄!”,“我這星期忘帶字典了,你借我用用。”,“我頭有點疼,能幫我接點熱水嗎?”,課餘時間相對充足起來。

6、晚上回宿舍,在教室憋了一天了,會唱的大聲唱兩句,;肚子餓的,吃點零食;愛說笑的,高談闊論,真是熱鬧。熄燈鈴一響,所有活動本該立即停止,可等宿管老師一走,又開始繼續,只不過聲音小了點,興奮起來有時熬到半夜。

7、身體素質差的同學,喉嚨疼、肚子不舒服、感冒發燒,陸續開始請假。老師很著急:拉下的課咋辦?學生聲稱:可以回家了。

8、每週五,課最難上,學生的心早已飛回家了,週末和父母團聚,家長問這問那,孩子開始還一一回答,時間一長,懶得說了。“還那樣”“沒啥事”“學習還行吧”“我想看會電視,能不再問嗎?”

這是一部分住校生,雖不代表全部,但寫到這,不知家長們什麼有感覺?


芝蘭其室


初中學生住校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住校和不住校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有一定的差別,作為一名資深教師,給大家分析一下住校學生的生活特點。

第一, 初中生住校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

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初中生 都會選擇住校。很多學校的住校生大都是農村孩子,因為上學不方便,他們只能選擇住校,一方面便於他們學習,另一方面可以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住校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寄宿生活後,生活自理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很多學生在家裡的時候都沒有怎樣去管理和規劃過自己的生活,住在學校後,這些都是需要學會的,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住校回到家後變得勤快懂事了。通過住校會鍛鍊一個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老師建議各位家長和學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送孩子去學校住。

第二,初中生住校可以更好的鍛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共同學習的熱情。

住校可以增加同學之間交流,同學感情會比較好。不住校的同學平時的交流時間只是在課間或者放學後的時間,這對同學之間友誼的建立和發展有了侷限性。如果住校同學之間的交流時間和機會都會增多,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有利於提高學生與人交往和為人處事的能力。



在學習方面,住校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同學,可以相互交流,同學之間的學習能力和解題思路是差不多的,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可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可以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

第三,住校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陸士禎說:“獨生子女過集體生活,能夠滿足他和同齡人交往的需求,住校對於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有好處的。”這足以說明很多學生需要去適應這種集體生活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用這種集體生活的環境鍛鍊學生。



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在家裡的時候學生都是有一定的依賴性,都覺得生活中有父母幫著整理,在學習中父母督促了才會去學習。在校住宿,這些事情都需要他們獨自去完成,尤其在學習方面,住校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學習方面比較自覺。

很多住校生的學習特點和生活習慣都是有不同特點的,住校生更加獨立自主,而走讀生比較依賴家長。最後老師還是建議各位同學能夠儘早體驗住校生的生活,鍛鍊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希望老師的建議可以幫到大家。

也可微信找到”youxueyoukao”的拼音全拼,和我成為好友,有問必回。


優學優考策略


對於初中孩子住校和不住校的問題,我曾經也糾結過好一陣子。孩子考到了離家30公里的一所名校,由於家庭經濟的問題,本打算讓他住校,可是後來,我諮詢過很多老師,他們給我的答案完全統一,那就是堅決不要住校。1、作為一個12歲的孩子,他們畢竟還只是個孩子,自覺性、自律性都很缺乏,住校後很難約束好自己;2、初中階段是孩子進去青春期的重要階段,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過度好這個特殊時期,做好引導教育工作;3、初一是孩子學習生涯中至關重要的一年,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關鍵年,這一年的習慣培養決定了未來幾年的成敗。所以,無論從孩子的心裡、生理、和學習,都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督促、教育、引導。住校生也不排除有很自律的孩子,我們班就有一個,特別懂事,學習也非常刻苦,成績名列前茅,可是,孩子經常獨自哭泣,想念家人,因此性格上變得孤僻、敏感。這都是住校的弊端。也許孩子成績好,可是人的成長更需要心理上的健康。況且,人生中能有幾年陪伴孩子?每個人的人生觀不同,可是我認為沒有什麼比親情更可貴。當看到我們班住校的孩子發著高燒,家長卻不能來帶孩子看病,班主任抱著孩子三天三夜的時候,我都流淚了,不知道他的家長怎麼能這樣狠心。在孩子的心裡又會留下什麼樣的陰影?所以我建議大家,再苦再累也要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住校。


卡貝斯30880681


初中還是不要讓孩子住校,我拿自己的經歷說一下,我91年上初中,第一年在我父親的一個杜姓朋友家住宿,杜大爺以前是個老師,管理非常嚴格,家在十中家屬院,我在十三中上學,路程騎自行車20分鐘左右,要求:每天6點起床去操場鍛鍊或背書,學校7:40上課,除了值日最早7點出發,不許早去,中午11:20下課不許超過12點回家,不然就要談話,中午只能睡半小時然後學習看書,下午2:30上課最早2點出門,5點下學不許超過5:30回家,晚上學習但10:30然後睡覺,不許早也不許晚,中間又20分鐘去操場鍛鍊或玩,那一年我次次班裡第一,年級前三。根本不鳥班裡第二名。可惜我父親他們發生了一點生意上的糾紛,我初二開始住校,地下室一個屋子住26個人,有心學習但有輟學少年老來搶錢,打人,教室有時候也停電,住校的差生也會約你去看錄像,成績開始慢慢下滑,初二雖然也考過四次班裡第一,但年級就只有十幾名了,我們學校是月考,一學期四次,初三最差考過三次班裡第十,幸虧中考發揮比較好班裡第三,考上了最好的高中,但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最終泯然眾人,我的初中老師都覺得挺可惜的。對了,還期間還發生過住校生拿刀捅了搶錢的輟學少年十幾刀,人沒死。所以有條件還是要嚴管孩子,住校誘惑很多,孩子還小不能解決所有碰到的問題,高中還行,重點高中大家都在努力學習,除了早戀影響學習,其它都好,管理也嚴格,外人根本進不來。有毅力,有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問題。我高中班第一名就是住校生。僅供參考。


武松


前幾年的時候,我也很鼓勵初中生能夠住校,這樣能夠鍛鍊孩子,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問題是後來我突然發現了,初中生雖然表面上長成了大人,可是他的思想還是非常幼稚的。如果沒有一個可以經常監督他的人在旁邊,引導他,很容易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拿我認識的人來舉例。

小姑娘12歲開始獨自到城市裡面來住校,以前一直是在鎮上。小學的時候成績還算挺好。上了初中以後,母親把他送到學校,每週末回到親戚的家裡面住。親戚也很關心他的學習,然後每個星期會增加他的作業,給他佈置各種各樣的任務。剛開始第一個學期,還算比較好,能夠完成任務,到了第二個學期開始,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是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上課的時候經常跟同學講話,玩手機。上網屢禁不止。母親過來還經常會說一下她,問題是後來連母親來說說的話都不管用了,母女兩個經常對打,對吵。

也是因為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思維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每個星期的見面根本就跟不上孩子的思維變化。所以我現在對住校持一種懷疑的態度。因為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情緒變化實在是太快了,一旦抓不住的話,情緒變化很快,就會升級,變成行為方面的問題。

所以對於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獨立能力一般的孩子的話,最好是不要住校。


愛育小小夢想


首先我是一個又做過走讀生,現在也是一個住校生。我個人覺得,走讀生:有好處的是時間可以自己分配,自由度。而且生活可以有父母,爺爺奶奶,照顧。不過不好的地方有:自己長期這樣就會產生依賴性,和對社會的不式應,所以我們不應該這樣,我們遲早都要獨立自主的生活,住宿生說實話真的很苦,會有很多的記律規定你,你不能不做衛生,不能睡懶覺,不能自私,不能懶,等等,還有就是你要獨立的解決很多問題。如你可能會和老師,同學發生衝突,你也有可能會因為心理狀態不好而,不高興,但好處是你的各方面都會得到很大提高,不但只有學習上,你的自律,心理,思想,自控,交際,自立,都會有很大提升,但這個過程真的會比走讀生更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