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佬們當初是如何與互聯網結下不解之緣的?

黑娃愛瘋


每個互聯網大佬其實都有著自己的一段傳奇經歷,但在中國的互聯網大佬裡面,只有馬雲最為傳奇。因為不管是雷軍、馬化騰、李彥宏等等互聯網大佬,至少有一點意料之中,而馬老師不懂技術、不懂產品、不懂互聯網,但是他卻打造了中國最偉大的互聯網商業帝國之一,阿里巴巴帝國。

五年之約的英語老師

1988年,馬雲剛從杭師大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書,擔任英語專業、國際貿易專業的英語老師,並且與當時的杭師大副校長黃書孟教授的達成了一個“五年的君之協定”,那就是五年之內不能從學校辭職。

馬老師一直堅持著這個君子協定,在學校待了滿滿五年,但是這五年期間,馬老師發現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機會,杭州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做外貿生意,這就一定需要英語,馬雲就在學校開始做英語角,算是為之後的創業積累了經驗。

創建海博翻譯社

1994年之後,完成了五年之約以後,馬老師開始了第一次創業,第一個項目是海博翻譯社,但是當時的翻譯社卻很難收支平衡,當時房租就要超過2000元,而他們第一個月的收入700元,遠遠不能維持正常運營,甚至馬老師一度不得不通過擺攤賺錢來養海博翻譯社,當然最終失敗了。

結緣互聯網,從中國黃頁開始

1995年,因為馬雲的英語方面的影響力,就直接出現了一個之後改變了馬老師、改變了阿里巴巴一生的一個機會。馬老師接受浙江省交通廳的委託,率隊去美國討債,也正是這次美國之行,讓馬老師走上了互聯網之路。

在西雅圖的時間,馬老師第一次結識了互聯網,第一次知道了原來網絡可以片刻盡知天下事,但是他發現,互聯網上關於中國,關於中國的商品等等都是一片空白,他認為這是中國互聯網最好的機會。

回國以後,馬老師籌集了2萬人民幣就開始了海博網絡的創業之路,並且正式開始了中國黃頁的創業之路,中國黃頁的商業模式是為中國的企業提供互聯網在線網頁、信息發佈平臺,在當時的中國,大家都覺得馬老師說的互聯網是騙人的把戲。雖然黃頁一度實現了盈利,但是因為和杭州電信合作以後有了分歧,於是馬雲正式放棄黃頁。

後來馬老師被外經貿部聘請為電子商務中心的總經理,負責外經貿部官方站點,以及讀中國產品網上交易市場進行管理、維護。這為馬老師之後進入電子商務市場,做阿里巴巴,做B2B奠定了實踐基礎。

阿里巴巴的誕生

得益於之前創業的經驗積累,1999年,在辭去公職以後,在湖畔花園,馬雲召集了十七八個小夥伴,在自己湖畔花園的房子裡面,正式宣佈成立阿里巴巴,這就是後來的十八羅漢創立阿里巴巴的故事。

在阿里巴巴上線以後,馬老師迎來了自己的最好的創業夥伴,原高盛高管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最難的事情,馬老師壓力最大的時候,蔡崇信的加盟,讓已經經歷了30多次融資失敗的阿里巴巴先後獲得了高盛500萬美金,軟銀孫正義200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阿里巴巴從此走上了正軌。

後來就是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菜鳥網絡等等,創業神話一個接著一個。

馬老師的一生,絕對是傳奇的一生,三次創業,屢戰屢敗,屢敗再屢戰,兩度失敗後終於重新站起來,一手打造了圍繞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為核心的阿里帝國。創業從來都是九死一生,從香港退市、宣佈辭去CEO職位交棒給陸兆禧,重新在紐交所上市,並且宣佈在2019年教師節正式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職位。

因此,說馬老師的創業之路非常神奇一點都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