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因為餵飯跑斷腿,現在因為作業差點氣斷氣,有同款家長嗎?如何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

tb雅


餵飯跑斷腿是“自找的”!

這原本就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怎麼成了“辛苦”的表現了?

因為作業差點氣斷氣我只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早先“跑斷腿”就已經註定了後面“氣斷氣”!

我家孩子一二年級,學校作業幾乎就沒帶回家過,統統在學校裡他就找各種時間給寫完了;到了三、四、五年級以後,由於作業量不斷的增加,往往他在學校只能寫完大部分,剩下的必須要帶回家寫才行。

我不知道題主家孩子到家之後是怎麼做的。

我家孩子到家之後先稍作休息,吃點水果、零食以後就開始學習。一年到頭等我們下班回家(一般最遲晚上六點)的時候,他的作業基本上都是寫完了的。而他的同學,據我所知很多人都要寫到九點甚至更晚。

他的課內作業我一年級給他檢查過,再往後我跟他說的很清楚,除了聽寫、檢查背誦以及默寫什麼的,其他課內學習你自己解決,我主要負責你的課外學習!

我們一些年“配合”的一直很好。

知道我的朋友們都清楚,我家從一年級開始就有“計劃表”,不出意外的話孩子每天都會自己按照計劃表去完成對應的任務。我的確花了不少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但是幾乎都是課外學習上,而且我也跟孩子說的很清楚:不懂、不會沒關係,如果會了我們也就不需要學了,正因為我們不會所以我們才需要學;而就算是忘了也沒關係,人都是會遺忘的,遺忘也是有規律的,我們只要意識到這點,那麼我們就可以才去複習的方法去鞏固我們學過的東西……所以從小我孩子難題有可能不會做,但是基礎題幾乎是從來不會出錯的。

在輔導孩子的問題上我只會偶爾為“這道題目有點太難了,我也搞不懂”而犯愁,至於生氣什麼的雖然有,但是往往不是因為學習的本身。

不要只對孩子提要求,卻不解釋為什麼提這個要求;

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學過”、“講過”、“做過”孩子就一定會記住;

不要輕易的相信孩子說的“懂了”、“會了”,你可以測試一下,十次你會發現有七八次孩子根本就沒徹底明白;

不要不重視習慣和基礎知識的鞏固;不要只顧著讓孩子學啊學、練啊練,卻不引導孩子做總結、做歸納。

不要總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自己家的孩子,你別忘了“別人家多孩子”的背後還有“別人家的父母”;

不要一條路走到黑,當你講解之後孩子還是不會,一定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你講的有問題!別把大人思維直接強加到孩子身上,你要從孩子的思維能力去分析、講解問題;

……

家長從自身改變做起一定會比只要求孩子自己做到會更加容易……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我個人認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長教育。

我是有親身體會的。

我孩子甜甜今年剛上一年級,雖然我學習了2年的正面管教,但面對孩子作業中的問題我還是忍住不吼叫。那時的我真的對孩子有深深的失望,和對自己的深深的挫敗感。我是獅子座,不喜歡輸的感覺,做母親也是。

後來我調整預期,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同時我告訴自己,孩子也有孩子的命運,你只需要做好家長該作的,至於結果,不能強求。也就是說也要接納付出了沒有收穫的結果。

平靜的面對她考B的現實,昨天帶回來的卷子是A我也沒有過度欣喜。著重孩子的內在素質的培養和努力的過程,要相信我們的孩子永遠是最棒的。


甜甜媽的正面管教之路


這個問題我可以用我和兒子的經歷來分享一下。不管是餵飯跑斷腿還是輔導作業的雞飛狗跳,都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其實原因壓根不在孩子身上,也不是孩子不好,而是我們教育的方式,我們的行為造成的。我們忽視了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激發孩子的主動性。我們做的太多,管的太多了。


先說說吃飯的事。我兒子三歲之前是我婆婆帶的,在餵飯這事兒上她也是超級苦惱,兩三歲的時候還要成天追著餵飯,吃個飯花樣要求可多了,得邊玩邊吃或者邊看電視邊吃,喂的快了慢了讓他不高興了不吃,一頓飯能吃個把小時,等喂完自己吃的時候飯菜都冷了。我讓她不要喂,她說不行不喂孩子真不吃怎麼辦,吃不飽怎麼辦。等到3歲上幼兒園了,我和老公兩個開始獨立帶孩子,第一個解決的問題就是吃飯。我就告訴他吃飯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可以吃也可以不吃,但是不吃的話會餓肚子,家裡也沒有零食,吃飯時間過了也沒得飯吃。他說知道了。可是沒當真,以為我會像奶奶一樣,一遍生氣一邊追著喂。他就沒吃兩口就去玩了。等我吃完,我就收了。那個時候他說他要吃,我說吃飯時間過了,要吃等下頓。他就哭啊喊啊,說他要吃飯。我還是該幹嘛幹嘛。等他哭完了,安靜下來了。我就跟他聊一聊,告訴他本來他是可以吃到飯的,但是他自己選擇了用吃飯的時間去玩。那就得承擔捱餓的後果。很快,孩子就調整了自己的行為,吃飯的時候吃的很好,吃完了再去玩。


再來說說寫作業這件事兒,從他今年上小學第一天開始,我就告訴他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兒,收拾書包是自己的事兒,寫作業也是自己的事兒,自己要安排好,自己要負責任。我沒有催過一次寫作業,可每天回家他會自己去寫作業,會自己收拾好書包,剛開始也會丟三落四,忘帶書了就沒的書看,忘記帶作業了就會被老師講,忘記帶水彩筆了,就得找別人借,只能借別人不用的顏色。當他承擔了這些不方便以後,他就會總結經驗想辦法怎麼能不忘記。前天忘記把作業本帶回來了,我下班一回家就跟我商量,第二天早上能不能不要在家吃早飯了,早點起床去學校旁邊的肯德基,我在裡面吃早飯,他去學校拿了作業在那裡寫作業,寫完了我幫他籤個字,剛剛好。第二天就按照他的安排,他完成了作業我也簽了字,彌補了自己忘記帶作業的失誤。早上起的很早,他自己早飯都沒來得及吃,這些都是他要承擔。以後就會記好。即使有什麼問題,自己也會積極的想辦法。因為他知道這是他的事兒。


現在家庭教育的問題就在於我們做的太多,管的太多,孩子吃不吃飯我們比他急,孩子寫不寫作業我們比他急,我們在想辦法,我們搶了孩子的事兒,我們承擔了責任,久而久之,這些事情就變成了我們的事兒。又怎麼能做好呢。任何事物發展的關鍵都在於內因,孩子的成長同樣,關鍵在於自我驅動,在於他自己的主動性。他要是想好,擋都擋不住,他要是沒積極性,我們做再多也沒啥效果。


所以啊,我們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放手,把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讓孩子去承擔相應的後果,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信任和信心。當他遇到困難時提供相應的支持,但事情仍然他的事情。這樣他才會操心,他才回想辦法做好,要好就容易了。


小晗晗愛閱讀


看著這個話題,我不厚道地笑了!

我可不可以說,當年餵飯跑斷腿就是為如今作業氣斷氣埋下的禍根?

當一棵小樹苗剛剛發芽的時候,他的嫩莖基本上都是直的,但是,也正是因為其嫩,所以萬一有點什麼,它就會長歪,慢慢地長成不是你所期望的那個樣子。當一棵小樹苗你不願意去把它捋直,就是任其生長,或者某種程度上還誘發其向著歪的方向生長,當它慢慢地長大,它的根越來越牢固,扎得越來越深的時候,你指望能靠你的人力把它再捋直麼?或許有可能,但要使的勁比當初不知道要大了多少倍。

我以前有個同事的孩子,比我女兒小几個月,住我家樓上,我們住二樓,他家住三樓。那個孩子就是小時候要餵飯的那種,而且他還不要父母喂(他父母下了班後整天忙在麻將桌上),要外婆喂,而且要外婆一邊喂一邊抱著他樓上樓下走。可憐的外婆,一手抱娃端飯,一手給娃餵飯,然後從三樓下到一樓,再從一樓爬上三樓,連我們這些鄰居看著都累。

後來那個孩子怎樣了呢?在國內讀高中沒考上,去了新加坡中“讀書”,媽媽去陪讀,可在新加坡呆了不到一年,又回來了,因為呆不下去,英語上課他根本就不懂。想當年他爹跟我們一起分到單位,好歹也是985高校畢業生,面對著自己的兒子卻束手無策,想想真是醉了。

我對孩子的辦法就是:你不吃飯,不吃拉倒,餓你兩頓看你還吃不吃。我自己工作都忙得不可開交,你還為吃飯跟我討價還價,沒門兒!好在旁邊也沒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心疼她,她屬於救助無援,最後只好乖乖就範。所以女兒經常會說我是後媽,但是,我也很自豪,我這個不厚道不仁慈的“後媽”,培養出的女兒遠遠超過很多人家的孩子。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蘇小妮



如果曾經因為餵飯跑斷腿,那麼今天的確還會為作業累斷氣。這在父母看來是兩件事,但在孩子那裡,這是一回事。


為什麼呢?


因為不論是吃飯也好,寫作業也罷,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


如果追著餵飯,那就成了孩子這飯是給父母吃的,而不是由他自己決定吃多少,以及怎麼吃了。一個人連自己吃飯這等小事都解決不好,怎麼去面對寫作業這樣的事?


寫作業更是自己的事,而且完全需要自己獨自完成的事。如果作業都要父母在旁邊催促叮囑,甚至監督。孩子怎麼學會自己獨自解決自己的問題?


只怕將來連自己該怎麼工作都難以回答。難道要老闆在背後催促嗎?


曉荷心理諮詢


曾經因為餵飯跑斷腿,現在因為作業氣斷氣。還真沒有同款家長。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我們一直在強調:孩子0-3歲,家庭培養的重要性。出生的第二天才培養你就已經晚了24小時。可是,你總是出了問題,才上網查找解決問題的方子,總是病得不輕了,才去四處求醫。

(1)1歲的前後培養孩子的味覺系統。試想,如果在1歲前後,家長懂得如何培養孩子的味覺系統,到了2、3歲還要你追著TA餵飯嗎?退一步說,就算你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味覺體系,也有大把的辦法讓孩子吃飯呀,怎麼就要追著跑呢?方法不對嘛。動動腦子,走進孩子的心裡去!

(2)0-3歲是孩子各種能力發展的敏感期0-3歲多操心,3歲以後不操心,或少操心

試想,如果你就懂得孩子的身體發育、語言能力、數學能力、智力發展的敏感期,並從出生之時起就精心培育,你還會因為孩子作業問題氣斷腸嗎?如果你培養好了孩子的興趣、注意力、專注力,如果孩子有了自主學習能力,你還會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而抱著"我該怎麼辦"的問題四處求救嗎?如果孩子把學習當成了TA的最大的興趣,手遊還有吸引得到TA嗎?

(3)上述敏感期的培養不是有什麼高深的理論,不是要你成為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沒那麼難,沒那麼高深!

(4)跟你說0-3歲太重要了。可你總有一大堆理由。什麼忙呀,什麼手機遊戲要打呀,什麼把孩子丟人爺爺奶奶,就萬事大吉呀,什麼孩子太小,教TA,TA聽不懂呀,什麼這些都該學校去教呀。

(5)總把0-3歲的孩子當成與你一樣無知,總是認為自己比孩子更董事、更聰明,總是認為孩子的認知能力不如你,總是抱著幾十年的經驗去對待孩子。不吃虧的不是你才怪!

謝謝


快樂成長社區


餵飯跑斷腿,必然導致作業氣斷氣。

餵飯跑斷腿的原因不外乎過度關心愛護孩子,不放心孩子自己吃飯,甚至怕孩子搞髒了要自己收拾,或者強迫孩子做自己不願意或者不想做的事。這種情況下教育出來的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會自己做,一旦做錯了事,如果得到的是批評和指責,那必然是一種惡性循環。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著父母給安排一切。要麼膽小懦弱,要麼叛逆妄為。

到了學習上,孩子不會主動學習,完成作業,不懂不敢問;要不就是無心學習不做作業。而孩子的這種狀況導致的必然是更加嚴厲的批評和指責。

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是父母,既不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更不應該是老師是社會。父母要擔起這個責任,不要用任何藉口推卸責任,把孩子推給老人,推給老師。老師是一個職業,一個養家餬口的職業,跟你是經理,文員,CEO一樣,僅僅是個職業,孩子得你自己生,自己養,自己教。

作為父母,要做的是,

1)多鼓勵、讚美孩子,

而不是批評、指責、埋怨孩子。

因為我知道只有鼓勵和讚美才能帶給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評、指責、埋怨只是在發洩,

我的情緒,傷害孩子的心靈;

2)要用行動去影響孩子,

而不是用言語去說教孩子。

因為我知道孩子的行為不是被教導而成,

而是被影響和模仿而成;

3)要多聆聽孩子的心聲,

而不是急於評斷孩子。

因為我知道聆聽才是最好的溝通;

4)要無條件的去愛孩子本來的樣子,

而不是去愛我要求的樣子。

因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5)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平等溝通,

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使孩子。

因為我知道強制打壓只會帶來孩子更強烈的叛逆和反抗;

6)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和孩子一起安靜和平地處理好每一個當下。

因為我知道脾氣和暴力只代表我的無能和對孩子的傷害;

7)要通過孩子的問題,

找出我自己的問題,修正我自己。

因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問題,

都是我的問題,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在溫哥華的那些日子


餵飯跑斷腿可能是家裡家庭影響造成的,孩子不愛吃東西,有可能是強迫吃導致的,我侄子就不愛吃水果,就是因為我舅舅非要讓他吃造成的;

再說說作業的問題,首先請家長冷靜下來,想想,為什麼孩子寫作業很讓我們頭疼,絕大部分是因為對學習沒有興趣,為什麼沒有興趣?我認為有以下的原因:

1、現在很多學校可以說是大部分學校的老師上課都很無趣,生搬硬套,填鴨式教育讓孩子對學習興趣大減,這點可以對比興趣班和補習班,孩子在那裡為什麼能學進去?是因為那裡的老師會激發孩子的興趣,所以,老師們應該適當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提升課堂興趣度,讓孩子們喜歡自己的課,在留作業會更好的效果;

2、家庭的原因,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在做什麼?可能很多家長都在看電視玩手機等等,這樣,孩子心裡就會想:我在學習,你們在玩,憑什麼?牴觸學習,牴觸寫作業,久而久之,很少的作業也能寫很久;

3、父母在陪孩子寫作業時身份太高,是在旁邊進行監督,而不是所謂的共同學習,這也是很多家長的一個誤區,想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在家裡應該營造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在孩子學習期間,家長可以一起來學,或者看看書,這樣才是真的陪伴,孩子看到家長也在學,他們才不會殘生強烈的牴觸情緒;

在孩子寫作業一段時間後,應該適當安排休息,不然疲倦狀態下也會引起反感,以上是個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對,請批評指正。謝謝


那時的那個人


感覺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有著極強的焦慮,這類家長往往都把極大地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不願意吃飯,就滿屋子追著把飯喂完,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便去輔導作業,想提高孩子的成績。有的家長甚至覺得,孩子是自己生活的全部,是實現自己夢想的又一次機會,孩子表現好了才是正常的,孩子表現不好,馬戲上就陷入一種焦慮狀態。幾乎每天就是在想。如何讓孩子更聽話,如何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可經常換來的結果是什麼呢?孩子甚至體會不到一點家長的用心,孩子只會覺得,父母不喜歡自己,總是過分關注自己,挑自己的毛病,效果沒達到,還把自己氣個半死。可是作為家長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當然不用,因為孩子不應該作為家長生活的全部,家長自己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工作角色,孩子的角色,妻子/丈夫的角色等等等等,所以不要讓自己獲得太累,想要讓孩子能夠輕鬆快樂的面對生活,首先家長自己,就得活出一個輕鬆快樂的生命,我們自己就得用這種方式,去給予孩子陽光正能量的影響,任何人,即便是跟你再親近的人他都不應該變成你生活的全部,我們自己才應該是生活的核心,我們要學會放下生活中每一件影響我們個人獨立,影響我們自己生活得更快樂的因素,孩子也是其中一個,做一個智慧的父母,首先要學會放下自己,這樣我們才能給孩子更多的自由。

如何正確的家庭教育呢?這個問題就很寬泛了。

大方向來說,要尊重孩子,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話,孩子的錯誤雖然在大人眼裡,顯得極其低級,但是以孩子來說,這是孩子的必經之路,如果家長以讓孩子少走彎路為由,總是幫孩子去做很多事,不僅僅是不能讓孩子養成獨立的良好習慣,還會讓孩子沒有經歷過挫折,肆意妄為,不知天高地厚,還會讓孩子產生,反正會有父母幫我解決的想法,從而到最後釀成不可彌補的錯誤。

尊重孩子,也不要隨意責罵孩子,儘量站在孩子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父母總是高高在上的話,就會讓孩子覺得難以親近,在很多事情上也不願意和你多做交流,因為孩子覺得只要一說,家長就會反對,甚至是招來責罵,所以慢慢慢慢就不願意和家長交流了。

其次,要多鼓勵孩子,這裡所說的鼓勵並不是指物質上的獎勵,而是言語上,態度上的支持與鼓勵,就算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失敗了,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鼓勵,在幫助孩子分析,反而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

最後就是要多陪伴孩子,這裡的陪伴不包括陪寫作業,而是陪孩子玩耍、互動。增加和孩子的交流,這樣孩子才願意和你親近,願意聽你的話。一味地讓孩子學習,或者不陪孩子玩耍,只會讓孩子對學習、對家庭感到厭煩,因為孩子在家庭裡收穫不到快樂,父母,形同虛設。


知士教育廣場


1,做夢都是工作上的事情。2,工作時,盼退休,退休後,從心裡渴望工作。羨慕工作的人們。3,既然退休了,不在崗位了,心態一定放平,應該感謝與你同事的人們,包括幫助你的人和傷害你的人,是他們讓你體會到了人生的不易和人生的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