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那些拿張紙向你要捐款的聾啞人是不是真的?遇到他們應該怎麼辦?

用戶843488964751


百分之百是假的,真正的需要捐款的,很少有通過這種途徑來募集善款的。


那年,我上大學,坐汽車從濟南到泰安站。


候車的時候,沒事幹,就坐哪兒玩手機。


不一會就感覺有人碰我,抬頭一看,是一個黝黑瘦小的老頭,目測50來歲。


老頭單手拿著一張卡片,注意是單手,上面寫的啥也我也忘記了,大體意思是聾啞人需要錢的意思,還不嫌少。這時候,另一隻手託著一個小盒子,伸了過來,裡面有些一塊十塊的錢,連連衝我晃動,感覺就是不給你都不好意思。


這裡也請爸媽原諒我,上學拿著父母的錢不知道分量,一陣善心上來,我掏了二十給他,感覺還很驕傲。


後來打破我的驕傲的事情就是,十月一放假回家的時候,我又看到了那個人,當時眼都紅了,很明顯了,這是個職業的。

我居然沖人家大喊了,我說你乾點啥不行啊。


沒有人會為了你一句話,而放棄自己的職業,包括這些職業乞討者。

乞討是他們的職業,聾啞是他們的包裝,他們只是選擇了跟我們不一樣的工作方 式。


後來就司空見慣了,我見過聾啞老頭,聾啞老太,聾啞小夥,聾啞姑娘,聾啞小孩,聾啞母女,聾啞父子的還比較少。


▲最奇葩的一次,在地鐵上,過站的時候,車門一開,上來四五個十來歲的小女孩,一人一個盒子,也不說話,就挨個站你旁邊拿著盒子看著你,有一個小夥子多說話了還不給錢,小女孩跟拿腿撞他,不給錢就撞他,最後居然坐他身上。


小夥子也有點慌了,小孩子,打不得罵不得,拿了兩塊錢給小女孩了,小女孩居然嫌少,就是嫌少,死活跟他耗著。小夥子也來脾氣了,跟她耗了兩站路,小女孩不情願的走了。


▲這些乞討者大多是有組織的,大多是有團伙的。基於這個思路,還是不要給錢,給的錢大多數也會落入組織者手中,真正到他們手中的不會太多。


不要太費腦子,你要鐵了心願意給就給,猶豫就算了吧。


你覺得呢?


天下奇聞鑑閱


年輕輕的兩口子抱著孩子在熱鬧的街市上祈求資助,乾點啥不行?非得這樣?這是許多路人看到後的一句感慨。的確是男的戴著眼鏡看著文質彬彬的,女的長得也不醜,這兩人想要找到個工作是不難的,即便是孩子真的有病也可以使用醫保救助,目前城鄉醫保覆蓋的面積已是可以全面參保,只要幾百元就能享受醫保。

依靠一張白紙黑字上的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一副悽慘的場景,孩子又病了 ,到底是什麼病呢?根本沒有說明!有個人自稱是大夫的人,刨根問底地詢問孩子的病情,不想這一家人就是裝聾作啞,起身收起道具,抱著孩子消失在人流中。還是利益的驅動力太大了,過了一會,一家人又回到人流密集的街市上,繼續等待好心人的施捨。 觀察了一個小時,怪不得,甘願低下頭等待著別人的施捨,這一小時真是收入不菲呀!現在隨禮的份子錢都提高了,施捨的善款也提高檔次了,善人每次給的,打底就是十元了,十元以下都不好意思給了。還有的善人一下就給了五十元的大鈔,這一小時就是接近兩百元呀!換算成一個月、一年的收入可是令人細思極恐地驚訝。

這些乞討者甘願等待嗟來之食,覺來知是虛無事,就是能夠得到再多的善款,與失去的人格尊嚴相比也是得不償失。看來這些人得的是想要不勞而獲的懶病。

“人是否會勇敢前行,不在於他們是否會做錯事,而在於他們處理事情的態度。”直到有一天,被狠狠地懲罰了,才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溫室,任何錯誤都要付出代價。讓犯錯誤的人勇於承擔後果,其實就是培養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感,一個不敢面對失敗,不敢承擔後果的人,註定會有重大挫折,很可能趴下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善良的人之愛施捨,則為之計要深遠。 無條件愛著騙子的善人,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讓乞討者遵守社會基本的規則與秩序,社會捐助的體系將來才能有合法的規矩。

對於這種人,幫他們其實就是在繼續害他們。善良的縱容連累得他們學不會去換位思考,永遠不懂什麼叫做感恩,不知分寸為何物,不明白禮義廉恥的價值,無視社會的規則,靠別人的施捨過日子還沾沾自喜,這種人早晚會受到懲戒,會被社會所拋棄。所以,行行好,善良的人們呀,高抬貴手,乾脆就對此種欺騙的行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他們自欺欺人、自演自看、自暴自棄、自取其辱去吧!應當把這份善款,給到真正需要的真正落入貧困的人手中。

那些拿張紙向你要捐款的乞討者人是不是真的?遇到他們應該怎麼辦?識別真正的職業乞討人,首先要看見乞討者若是給他們些食物,看他們是否接受,職業乞丐只要錢不要吃的,即使接收了亦不會自己吃,隨手就會扔掉。

不要看乞討書上寫的多麼悽慘可憐,就輕易的動善良之心給予施捨救助,有些職業乞丐也許比你還要收入高呢!見到一些殘疾人乞討,可以多觀察一會,要是周圍有人在監視著乞討者,那毫無疑問這就是職業乞討的團伙了,乞討者只是在受人控制地表演裝作悽慘可憐,騙取無知善良的人的好心,其實識破騙子的伎倆很容易,再要發善心給予施捨前,一定要看清楚、想明白、認定好才能給予施捨,把每一分善款都用到刀刃上,救助那些真正貧困潦倒值得救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