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提出該讓老種子重回農民手中,對此你怎麼看?

蘆薈79545


剛剛不久之前(6:50分),我打開手機,一位公眾號負責人給我轉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據說是一位學生,寫文章是為了質疑袁隆平先生不搞“常規種子”。這是因為,袁隆平是搞雜交水稻研究的。生物學的常識告訴我們——“雜交技術是不能留種的”。作者這樣寫道:

“現在的種子發展趨勢是雜交化、轉基因化,種子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種子了。譬如種子基地或種子倉庫被“恐怖分子”襲擊了,或播種後出現大面積天災導致必須補種,等等,農民種什麼呢?”

我看了這篇轉載的文章,當時就給這位負責人寫道:

“看了此文 佩服作者 熱情可嘉 思慮深遠

解決之道 並不困難 掌握知識 國家可興

聽我一言 莫要心慌 時代進步 何來“常規”

馬車常規 今夕何在 即使人類 也在進化

千年之後 移民網絡 宇宙一理 亦在變化

萬物演化 不能禁止 天道玄奇 此為至理”

寫完這詩,我向這位公眾號負責人解釋道:“其實作者擔憂的事情很容易解決,那就是採取轉基因技術。要知道,作物之所以不能留種,是因為採用了雜交技術,而雜交技術就是不能留種的。轉基因作物,如果同時採用了雜交技術,也就不能留種。如果單獨使用轉基因技術,就可以留種。要知道,幾乎所有的轉基因作物都可以留種。”

我繼續說道:“轉基因企業採用雜交技術,讓作物不留種,是為了保護專利。在阿根廷,農民會向轉基因企業繳納費用,這樣就可以讓轉基因種子留種。這樣的例子很多。我認為,完全可以採取【立法】,規定轉基因企業必須銷售一部分不採用雜交技術,可以留種的轉基因種子。這樣,農民可以同時購買可以留種和不能留種的轉基因種子。我打一個比方,政府規定開發商必須在銷售商業住宅的同時,也必須修建一定比例的廉租房。規定轉基因企業同時出售一定比例的可以留種的轉基因種子,就是類似的道理。”

而這篇文章裡面,作者還說:

“您(袁隆平)現在培育的超級稻,產量雖然很高,但需要投入的肥料、農藥等也是同步上升的。”

我對管理員這樣解釋道:

“這個正是傳統農業的弊病啊!大量的使用化肥和農藥,使得水源被汙染,土壤被固化,很多有毒、有害的化學成分,通過食物鏈滲透進入人類身體,給人類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危害。據悉,每年因為農藥的使用,造成全球超過200萬農民中毒,其中20%死亡。而轉基因技術有益於改善這種局面,不僅僅帶來了高效的經濟效益,並且為保護生態環境、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僅在2016年,轉基因作物減少的碳排放量就相當於全球減少了1675萬輛汽車。生物技術作物還幫助全世界的農民減少了殺蟲劑和除草劑等農藥化學品的使用,或者變得更具有策略性地應用這些產品,因而,從1996年開始,與殺蟲劑和除草劑使用相關的環境影響降低了18.4%。”

後記:本來打算今天不談轉基因話題,破例一次,僅此一次。明天也不談。


懷疑探索者


老種子要好好保存,因為現在有很多新品種為了更好吃、更方便,都改良成了無籽的了。市面是的無籽西瓜、無籽柿子等等。長此下去以後就沒有種子了,萬一哪天發生了什麼大規模的災難,種子就要絕種了。

保住老品種是一個戰略,保住根基。





貴州德宇


主張老種子重回農民手中,不外乎三個理由。

第一是說現在的品種高產但不好吃。育種家在育品種的時候,也是產量品質兼顧的。只是當二者出現矛盾時,對其中之一不得已打了折扣,以求整體效益最大化。毫無疑問,不論什麼作物,產量都已經大幅度提高,品質有的作物有所降低。對大宗糧食作物,這種現象並不明顯。現在大米、白麵、玉米麵和過去比,看不出有什麼差異。有些小雜糧,如小米、高粱米的確不如從前。有一些蔬菜水果,如番茄、甜瓜也不如老品種好吃。這主要還是看需求。如果需求量較大,消費者又能出足夠高的價格,就有人去按要求培育相應的品種。有20元一斤的澳柑,有60元一斤的大米,有120元一斤的三文魚,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理由是農民無法留種。這主要是玉米。水稻市場上有大量常規種,農民可以拒絕雜交稻。小麥全是常規種,隨便留種,只要你不怕費事。玉米是沒有辦法回到從前了。玉米常規種產量連畝產300公斤都達不到,一畝地產的糧食賣不出成本錢,你能留種又如何?

第三個理由是擔心發生戰爭,到時無種可種。

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只要糧食能出芽,就能種地,只是產量低,這是戰爭的代價。如果為此現在就种放棄雜交種,只種常規種,等於在戰爭來之前就一直為其付出代價。其次,如果戰爭真的來了,出問題的就不只是種子。比如說,醫院、銀行、供水、供暖、供電、通訊都會出問題,你要怎麼提前做準備呢?


種田博士後


先說留種於戶。我國是農業大國。農耕文明歷史悠久,農業種質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由於農業集成技術、農業機械及大量雜交種子的普及應用,導致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農業以不再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弱質產業,農民種地省心省力。但新的問題卻產生了:一是種業商業化不僅增長了農業生產成本,而且在不斷侵佔和消滅著農民的常規種子,也就是業界稱之為的種質資源。中國民間沒有種子,農民要獲得種子就必須去種子公司買。一旦遇到天災需要補種時,種子公司的雜交種子往往因季節原因而不再銷售,這讓沒有自留種的農民面臨絕收的危險。另外,育種者一旦種子資源缺少,沒有新的補充來源,對整個產業則是毀滅。二是雜交種理論上存在風險,尤其是轉基因技術在育種上的利用。農民不自行留種不但導致作物品種多樣性的降低,也喪失了農民發現而且選留新遺傳特性的機會。三是國外種業先進技術

滲透和壟斷,讓民族種業舉步維艱;一旦自古以來被視為公共產品的種子,讓人通過技術與法律兩種方式,演變為為某一公司私有財產,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留種於戶——不僅是世代以來,中國農耕文明倡導的——維持豐富的地方品種、飲食多樣化的關鍵,更有助於通過地方品種選育出最適應當地風土的強健種子,減少對農藥化肥的依賴,應對全球氣候變遷。

再說藏糧於民。藏糧於民是破解糧食購銷儲存的一個好辦法。不僅有利於國家糧食安全,減少國家藏糧支出,而且有助於農民生產出更好更優質的糧食。您想額,農民不傻,敢留在自己家裡的都是好東西。

臨感而發,言不達意。不足之處,請留言交流。


學藝興農


蔬字的意思是“草之可食者為蔬"。從原身的野生植物,到懂得人工栽培,人為選育,優勝劣汰,我國的勞動人民培育了很多適合我國多種氣候條件下生存的優良種子。如“澄海蘿蔔”潮州大菜"湖南的辣椒"四川浙江的榨菜,廣西的“荔浦香芋"等等都聞名於世。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育種專家們在原有優良品種的基礎上,培育和選育出許多名優產品,優點是產量高,適應性廣,缺點是屬雜交1代,不宜繼續留種,後代變異大。加上近二、三十年來引進大批國外名優新品種,在豐富我們餐桌的同時,也帶來太多的依賴性。在講究效益就是金錢的今天,許多原先的名優品種由於其極限性如雖好食,但產量不高,得不到傳承,面臨失傳的危險。

現在由於糧價低,種糧難有出路,加上拿來主義之風盛行,許多農民家中己不存糧食,有需求就有存在,現在無論城市、鄉村藥店、糧油店比比皆是,由此可見一斑。種子與糧食都是國家的戰略物資,攸關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能等閒視之。


櫻花飛舞時2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現在的很多改良品種,雖然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但味道方面確實與老品種相差甚遠。從這個角度來講,老品種以“品質”見優,改量品種則以“產量”取勝。在如今多數農民種地不掙錢的現狀下,求品質而輕產量,或求產量而輕品質,似乎都無法得到一種平衡。所以說,留種於戶藏糧於民似乎都不可行。但是,對於很多不以種糧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戶來說,適當的保留老種子作為自留口糧還是可行的,而且很多地方也是這種模式,特別是在無法實現規模種植的偏遠農村。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守住了我們味覺上對傳統味道的記憶!


土家舌尖


所謂老種子叫法不準確,應該交非轉基因種子,這裡不是不講科學,袁隆平的雜交種子屬於非轉基因,是科學的。

轉基因研究也沒問題,但必須通過安全試驗,充分評估才能推向市場,即便如此,也必須從國家安全戰略角度出發,限制孟山都。

把未經安全試驗的轉基因作物推銷給中國人民是可恥的,是反人類的,大家應該記得那幫壞蛋拿幼兒園的孩子們做黃金大米試驗的事件吧!


這個人懶的留名


老種子的特性:它建康無公害做出來的食品口感非常好!產量捎低一點。現在培育的種子產量稍高但品質很差!就像本土大豆一樣加工出來的豆製品清香可口,轉基因大豆生產出來產品口感極差;/以現在市場上銷售的豆油\\豆腐為列品質實在是差/專家說了轉基因是高科技/官只會說節省土地資源/民眾健康為利益忘了/保護本土仲子迫在眉潔,不然就得去外國人手裡往回買!


愛琴海


先問問80後,願種地的有多少。留種?簡直笑話。最看不慣這種假裝一副悲天憫人面孔。人前大言不慚,就是不肯"從我做起"。真有這情懷,別上嘴皮碰下嘴皮了,請行動,去鄉村種地留種去呀。張嘴都TM聖人,行動都TM殘疾。


用心去猥瑣406


對這方面的科學成果,我看沒什麼可弦耀的。舉西紅柿為例,新上市品種個大,掛果多,色澤鮮豔好保存。可就是難吃而且是不一般的難吃,硬皮硬心掉地上也摔不壞。菜農樂了,中間商販樂了,消費者卻樂不起來。現今滿市場都找不到老品種了,我由一個最喜歡吃西紅柿的改口不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