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板結化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才能調節土壤的肥力?

時尚達人秀584


作為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壤,它的肥力則是莊稼生長好壞的主要因素。而近年來土壤的板結化現象十分的普遍,以至於肥力也在不斷的下降中,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這就是農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近年來國家也提出了休耕輪耕的補貼,為的就是確保土壤肥力的逐步提升。土壤板結化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才能調節土壤的肥力。

一、土壤板結化的原因

1.肥料的大量使用

小麥並沒有像水稻那樣,通過雜交的方式獲得高產。在60年代之前,小麥的畝產量是100斤。到了60年代的時候,隨著化肥的加入,小麥的質量也在不斷的提升中,在60年代產量提升中了300斤,而在80年代的時候,產量達到了1000斤。之所以小麥的產量 高產,品種並沒有改變,只是因為肥料的作用。很多農民都會大量的施用農肥,結果才發現土壤的板結化越發的嚴重。

2.過去國家政策的引導,農民對化肥這種產品並沒有太多的認知,但隨著國家的大力宣傳和倡導,農業的發展中,化肥已經成為了不可遠離的身影,在短時間內就成為最大的化肥需求國,且使用量超過了世界平均投放量的3-4倍。在化肥濫用的時候,弊端也隨之產生。在過去產出比為1:200,今天卻只能達到1:8。說白了就是副作用的顯現,殘留的化肥量讓土壤的板結化加深。同時還有農藥的使用,這些都破壞了土壤的生態。

二、土壤的肥力調節,1.提高草的覆蓋率,草對於土地的肥力有著很多的促進作用,可以有效的調節自然的平衡,促進生態鏈的穩步建立。而碳氮比的投入中,草也能很好的調節,同時還能調節土壤的溫度。在肥力的調節中,一定要注意草的覆蓋率,這樣才能確保更穩態的土層結構。

2.有機肥的投入,近年來國家大力宣傳著有機肥的功效,讓農民轉變對農肥的使用習慣,這樣才能改善土壤的質量,還能夠補充各種有益菌。

3.調節生態最重要,想要依靠有機肥去促進土壤的平衡生態,顯然在時間上看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只有從保護生態上做起,促進自然生態的穩定,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只有樹立起人和自然的平衡模式,才能確保糧食質量和品質的提升。

相信隨著國家的政策支持下,未來的土壤肥力將會一點點的調節,你們怎麼看呢?


新農村的日與夜


土壤出現板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長期使用化肥致使土壤出現鹽漬化和理化性狀改變、土壤嚴重缺乏有機質導致土壤透氣性變差、土壤缺乏有益微生物和蚯蚓等有益昆蟲導致土壤失去活性等原因。

土壤板結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土壤板結,透水透氣性差,導致作物根系生長細弱,吸收肥水能力差,引起莊稼不開苗,易早衰,產量低,品質差,嚴重的造成爛種死苗。尤其是對花生、紅薯等地下結實類農作物生長十分不利,必須加以改良。具體措施有:

土壤出現嚴重鹽漬化

1、增施有機肥。土壤板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嚴重缺乏有機質,因此,可以通過大量使用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來提高土壤有機質,充分腐熟可以快速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活性,同時,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還可以直接提供氮磷鉀等有效養分和最全面的中、微量元素。

2、秸稈還田。通過秸稈還田,不但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更主要的是可以大幅提高土壤透氣性,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直接改善土壤板結狀況。進行秸稈還田時要注意增施氮肥,有水澆條件的要及時進行澆水,促進秸稈快速腐爛。

3、補施優質生物菌肥。這裡的優質是指生物菌肥含有足量的土壤有益細菌,不能是其他細菌,更不能是至病細菌,並且這些有益細菌還必須是活的,沒有活性的細菌起不到活化土壤的作用。

4、調理酸鹼度。對於土壤酸鹼度嚴重失調的土壤,要進行酸鹼調理。根據農業部門十餘年的土壤化驗,98%以上的地塊土壤呈現不同程度的酸化,對於酸化嚴重的,要用土壤調理劑(主要成分生石灰)進行調理,也可直接用生石灰進行調理,但不可年年使用。

秸稈還田土壤


五穀豐登農業


作為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民,我想談點自己的觀點:

隨著科學的飛速發展,各種各樣的化學肥料應運而生,化肥逐漸取代了農家有機肥,至使土壤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酸鹼度嚴重失調,是導致土壤板結的最大因素。

我自家有一菜園,極少使用化肥,更不施農藥,種出的菜雖然沒有市場上賣的光鮮,菜葉上還時有蟲孔,但感覺吃著放心,不擔心有農藥殘留啥的,最主要是土質疏鬆,極好做作。

所以,農村土壤若想要得到根本改善,建議鄉親們勤施有機農家肥,儘量少施化肥和農藥。從根本上改變土壤結構。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心得而已,望有識之士獻計獻策,共建一個綠色的美好家園。





鄉土味兒


在養殖植物的時候,很容易就會使土壤板結,非常不利於植物生長。那麼就需要將它換盆,選盆後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換盆期,真的是超級麻煩,那麼到底如何緩解土壤板結呢?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忌用自來水澆植物

大家基本上都是用自來水來給植物直接澆水,自來水裡面含有大量的氯氣,久而久之就會使土壤板結,很不利於植物生長,所以在給植物用自來水澆水前,可以將自來水晾2天左右,等到氯氣揮發掉再給植物澆水,便可以減少土壤板結的現象。

鬆一下土壤

在養殖植物的時候,看到土壤微乾的時候鬆一下土壤,這樣也可以避免土壤板結,並且在松完土壤的時候,在給其澆適量的清水,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透氣性,讓植物的根系更好的吸收水分,大大的避免了土壤板結。

用有機肥施肥

很多人在養殖植物的時候,都會用化肥來給植物施肥,這樣很容易使土壤板結。所以在給植物施肥的時候,最好是用發酵好的有機肥料,它裡面含有很多的微生物,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有效的避免土壤板結。


養花小知識


我是世界壽鄉,中國,梅州,蕉嶺,奇異花木場和果園基地的農場主。

化肥沒有出現之前,很少有土豪板結,化肥出現之後,很多土壤板結,長期使用化肥過量,特別是傳統的教肥和撒施化肥,因為水量不足,化肥無法稀釋溶解,劣質填充物殘留在土壤,拖致造成帶來土壤板結酸化,不利於作物根系生長。

如何才能調節土壤的肥力,儘量避免減少使用化肥,多使用有機肥,縱使使用化肥,先將化肥稀釋溶解,淘出劣質填充物,提高利用率和濃度以並純度。

使用的有機肥,最好不要使用傳統制做出來的有機肥,改用家禽毛通過四個發酵腐熟製做出來的有機肥,可以腐熟成泥漿狀似的。

改變傳統的教肥和撒施的管理方式,使用水肥一體化的管理方式,用上述自制的水肥和有機肥混搭,配比適當的水量,水肥一體化的管理調節肥力,以並在隔間撒上草木灰,土壤的肥力才能夠慢慢調節過來。

注:家禽毛髮酵腐熟製做的有機肥,肥效遠大於家禽糞便發酵腐熟製做的有機肥。


上下左右681218


土壤板結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大量使用化肥,而缺乏有機肥的使用。

改良土壤的方法,比如秸稈還田,以及在秋季施用大量的有機肥,畝用量至少半噸,在生長季節也可以使用腐植酸等液體有機肥,改良土壤,有利於形成團粒結構,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保水性,緩衝性和保肥性。

現在也有一種有機硅的肥料,可以改良土壤板結,調酸調鹼。

具體看圖片。








葡萄幫小張


大家好,我是心動雲南老陳說多肉,一個開掛區的小大棚主。

土壤板結基本上都是我們化學肥料出現以後,廣大種植戶才需要面對的一個大問題,其實也是我們自身造成的。或許我們很多農民朋友還沒有意識到。

土壤板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機肥基本被化學肥料取代的原因。如果我們用的是有機肥,是不會出現土壤板結的,相信大家都認可這個觀點!

其實調節土壤大的肥力,還應該是根據科學的方法才比較有效而且能持續性。如果還是按照判斷,依舊氮磷鉀缺什麼就施什麼化學肥料的話,當一季作物採收完,這塊地依舊是板結和沒有土壤肥力的。

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科學種植的大企業,先養地後生產種植,先科學調理土壤結構,多施有機肥,特別是一些腐熟發酵過的有機肥,並能堅持的,才能對土壤大的肥力進行一種根本性的調理。如果沒有這種意識和決心,那麼你就只能科學的買個測試儀,缺啥補啥了!


心動雲南老陳說多肉


土壤板結的主要原因就是化肥施用過多,尤其是硫酸基的化肥,硫酸根和土壤裡的鈣,鎂等等,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鈣鹽,鎂鹽,造成土壤板結,要防止土壤板結,就要多施用有機肥,腐熟的秸稈也可以,還有一種雞糞做成的有機肥也不錯,堅持幾年,會大大改善土壤板結程度。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耕作層太淺,要深耕,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疏鬆度,也可以改善板結。


愛玫瑰29683


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乾燥後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

預防措施:增施有機肥,提倡秸稈還田!


信谷五常大米


近些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農業也從傳統的刀耕火種轉變為機械化,造成土地板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淺耕。2、農藥化肥。改變這種局面可以嘗試深耕50公分,和用有機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