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農民是一個職業,那麼農民可以退休嗎?

宗元


您好,您的問題是——都說農民是一個職業,那麼農民可以退休嗎?

小編搜索了一下,退休,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

農民的工作,可以說是種地,但是現在不種地的農民朋友也有,比如我們都知道的‘農民工’,之前小編還探討過‘農民’的定義,農民到底算不算一種職業,想必大家心中也是比較模糊的,不太明白。其實各國的專家們,也搞不太清楚。

傳統的農民靠種地掙錢,他們每年都會辛勤勞作,然後將收的糧食賣掉,賣的錢就是他們的工資,收入。

現在年事已高的各位農民朋友,您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自己是想繼續種地,還是不想幹了,想在家休息?

整個社會已經步入老齡化加速的進程中,農民朋友真的‘名正言順’地退休之後,退休金從哪裡來?

一個家庭內的老年人都讓兒女們力不從心,整個社會的老年人該咋辦?

現在還在種地,還會種地,還願意種地的都是6070的,甚至還有年齡更大的老年人。

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思想觀念就是‘不想閒著’,只要我還能幹得動,我就幹著農業,種著地。種地還能掙錢,少給兒女增添負擔,兒女還有兒女要養活。

也許在國家更加繁榮的時代,農民,是一個光榮的職業,也是可以退休的,所有的老人都會有退休金的!(咱國家現在就在為之努力)

就算農民朋友不能和工人一樣退休,農民的勞動成果和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就足夠您光榮的!


駿景——裡脊


駿景農業


農民是一個職業,當然可以退休。

城裡的工人靠上班掙錢,鄉下的農民靠種地掙錢;城裡的工人有醫保,鄉下的農民有新農合;城裡的工人有幾千元的退休金,鄉下60歲以上的農民每月可以領到60元鉅款。這麼一比差不多啊,如果說城裡的工人是一個職業,鄉下的農民為什麼不能算是一個職業呢?

農民當然可以退休了,退休了國家也給錢呢。60塊,不少啦,如果說饅頭5毛錢1個,60元可以買120個饅頭,一個月30天,平均每天可以吃4個。農民能吃苦,老鄉邢萬強不是說不幹活的時候吃不吃晚飯都可以嘛,所以一天兩餐也可以。早上兩個饅頭,中午兩個饅頭,鄉下的水又不要錢,電費也便宜,燒點開水喝喝,多喝開水,聽說對身體好呢。

有點小問題啊,按理說不應該提,但咱們都是自己人,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嘛,所以有什麼話還是說出來,免得放在心裡容易發酵。村子裡有幾個老人不太懂事,這幾天都在嘟噥什麼新農合,我們鄰居,我二爺,說是前幾天用了新農合,去醫院看感冒,醫生非讓他住院,說住院才能報銷。沒辦法二爺只有住院了。在病房打吊針的時候,二爺聽鄰床的說,現在住院的人都是來醫院打了針,拿了藥,晚上就回家住了,沒人真的晚上住在醫院第裡,第二天再來打針就好。所以二爺來來回回好幾天,感冒也不知道是自然好了,還是醫院治好了,反正是好了。辦出院手續、報銷新農合,折騰了兩個多小時,累的差點又住院了,才把事情辦完。現金花了近500多,好像說是有報銷門檻,新農合報銷了200多。等於花了200多塊錢。這群老人現在就在嘟噥這個事情,說在診所看個感冒也就是幾十塊的事,嘲笑二爺傻,二爺就跟他們吵,說你們這些人,什麼事只懂的看表面,你們知道什麼呀。新農合是幫助農民的,是一項惠農工程,你們不能因為我今天多花一點錢就說它不好。它它它總有好的地方嘛,只是我們還沒有覺察到。

我也覺得二爺說的話很有道理,怔怔的竟無言以對。

農民是一個職業嗎?當然是。農民可以退休嗎?當然可以。我們農民有國家發的60塊錢,我們有新農合,我們農民感覺很幸福。


二東說三農


在老侯看來,農民是沒有退休一說的!

1、退休得有退休金,誰給農民發退休金呢?

退休得發養老金啊,不然拿什麼來養老呢?當農民年齡大了,再不能參加勞動時,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雖然事實上是休了,但那算不上退休吧。也許有槓精會說,農民不交社保,怎麼會發養老金呢?然而,不交社保是農民的事嗎?

2、真正的農民是閒不下來的,站得起來就想幹活

對於大多數農村人來說,為了生計早已養成了“勤勞”的習慣,根本不想閒下來。在農村,只要身體夠硬朗,別管多大年紀都會找活幹。當然,一方面是生活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這就是農民淳樸的天性啊。

3、健全農民養老制度,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

因為沒有保障,農民真的不敢休息!對於老農民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生病,一方面是擔心花錢,另一方面是怕耽誤孩子工作,有個病痛都是強忍著。現在的新農合,雖然比過去有了進步,但要真得讓農民活的有保障,路途依然很遠。

各位看官,希望大家能夠走進農村,多關心農民,謝謝!


東街老侯


看到這個問題很遺憾在我的理解中退休是有退休金的,現實是在農村由於收入問題農村的農民都沒有被納入養老範疇,退休就意味著沒有收入,所以我國現有的農民是不可能退休的。那麼我就來回答一下你這個職業怎麼才能光榮退休,什麼時間退休比較合適。

其實在我們理解中的傳統農民都是那些肩挑背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形象。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還在發展中,隨著機械的不斷投入,規模化農業也是遲早的事情。在我國現在具有農村戶口的人都稱為農民,由於現在這個時代和科技問題農民在我國還不是一個職業,還是一群人。畢竟我國還有6億人是農業戶口,也就是所謂的農民,他們是沒有養老金的。

其次就是由於我國農民的基數大,國家處於發展階段,全民保險意識還有待提高。很多城鎮居民由於沒有穩定的工作大都沒有購買養老保險,所以隨著國家的進步或許有一天會實現全民保險的意識。農民可以退休只不過不是現在,在不久的將來會實現農村成職業而不是一個群體,能和工人享受一樣的待遇。


貴娛圈


這個問題很複雜,目前社會上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工人每個月都會從工資里扣除一定數額的錢交社會保障金,所以可以享受退休待遇,而農民有自己的土地並且沒有交社會保障金,所以就不應當享受退休待遇,另一種觀點認為,農民雖然有自己的土地也沒有交社會保障金,但是農民在土地承包期間也上交國家公糧農業稅鄉統籌村提留;並且還有義務工,也是為國家建設付出了。兩種不同的觀點,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綜合起來看:這不單單是觀點不同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目前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農村的很多年輕人都不再從事農業生產,而一直從事農業生產的人都已經老了,如果不能勞動了,生活就會面臨很多困難,雖然國家給了一點基礎保障金,但那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生活所需。所以,社會問題就必須要全社會來共同關注,最終由國家來解決。


用心觸摸世界928


人均承包名下僅一畝三分地,請問種4O年能打多少糧食?值多少錢?去掉自己吃的,你有多少餘糧貢獻了社會。你創造的價值夠資格要每月國家給發10OO元養老金嗎?既想退休又想永久佔有耕地。既想要退休金又不想繳納社保。你算過沒有?按時下每人每月1000元發退休金。每年12000元,平均領20年是二十四萬,你認為國家會給嗎?新疆建設兵團的農墾職工退休,人均種幾百畝地。每人平均幹4O年,人均貢獻農產品價值超百萬元。這樣國家才給他們發退休金。要想向國家要退休,要養老錢,你得算一算,你為國家做出了多大貢獻,(以前人民公社的老社員能不能按退休處理,我不敢妄下定論。)土地承包後的農民要想退休,除了自己儌保費到六十歲退休,別的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因為天上真的不會掉餡餅。


黑逗逗11


農民當然可以退休。所謂退休,就是退出工作崗位休息。不過現在許多人把退休與拿養老金聯繫在一起,不拿養老金就不叫退休。這種概念也不錯。

農民養老問題,在悟空平臺推出夠多,眾說紛紛。

農民都與城鎮職工比,沒錯,但其實還可以與城市裡另外一個群體比,因為更具可比性。那就是比比皆是的個體工商戶。

大家最熟悉的個體戶莫過於街頭的小餐館。那些小老闆們租或買下一個小門面,經營什麼品種、如何經營都是自已說了算。在眾多的他們中,有虧本的,有賺錢的。虧本了的,關門另尋活路。賺錢的,老闆覺得老了後還是有份養老金靠得住些,於是就去買份保險。到了60歲,就去辦個退休手續,領一份不多也不少的養老金。有的覺得辛苦幾十年了,該休息了,關門回家,許多閒不住的,就繼續經營。那些不相信保險的,或者賺錢不多的而買不起保險的,到了60歲,如果家有存款上百萬,吃利息也可衣食無憂的,也可以洗手不幹,退休,只不過沒有養老金;如果沒有存款的,或兒女不能支援的,自然就必須幹下去,直到幹不動,也就無退休可言。

為什麼農民與個體戶有可比性?因為農戶承包土地後,這士地怎麼用,農民說了算,什麼賺錢就種什麼或養什麼。有的種糧食,有的種水果或蔬菜,有的種苗木。肉價行情好,就養豬或羊或雞或鴨等等。這其中,有的賺了錢,老了以後自然有保障,因為土地還在;有的沒賺錢,老了以後自然就只能望著國家:100元太少,1000元不多。

當然,國家有責任和義務讓這部份人過上好的生活,畢競小康路上不能讓一個人掉隊。


往事紅塵8


退休,嚴格說就是不允許你再工作,必須離職休息。你的工作崗位讓給別人,讓別人有一份工作。但農民怎離職?離職後怎麼生活?生活來源沒了怎麼生活。所以農民沒有退休一說。雖說現在國家己給每位六十週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一百多元的養老金,但不夠用啊,基本生活保障不了怎敢退休不幹。所以在農村你看老人們只要能乾的動就不會不幹,為什麼?為了生活,為了給子女減輕點負擔啊。


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強


應該給在人民公社的時候那一代老農民現在都6o歲以上了,他們在那時候我國一窮二白的時候做出了多少無私豐獻,我們國家現在富強了應該回報他們,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走該忘記他們,當然改革開放後,土地分戶了,他們這些年輕農民應該給自己交養老金。


平安是福91760


農民是一種職業沒錯,

農民自己擁有土地等生產資料,與工人不同的是他們不是為別人打工,而是為自己工作的。

工人是無產者,是為僱主打工的。是比農民再低的一個階層。

農民對應城裡的階層是小手工業主,家電維修檔的業主這一類。自己有生產工具,自己為自己打工。

其實,從建國初期土改時,大眾基本上是可以自己選擇當工人還是農民的。願意當農民的回鄉參加土改,分一份田地。

願意當工人的,就留在城鎮裡自己找工作,或自己當老闆,或其他職業自食其力。

當農民要交公糧,當手工業主要交各種稅費。而國家當時已經考慮到人民老了以後的養老問題,建國不久,就推出工人的企業養老退休制度。對於工人來講,無產者手停就口停,所以他們的工資必須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維持現在生活,一部分留作以後養老。而當時國家要發展,要很多資金去運轉,所以就把工人工資中預留養老的部分抽走了,再製定一個退休制度來歸還,即是我今天把你留作養老的錢拿去發展,等發展後企業會有更多錢,等你們退休時用退休金的形式還給你們。

當80/90年代,企業養老退休制度轉變為社保制度時,原企業將人員轉到社保是附帶轉一筆錢給社保的,作為社保接受這些人的附帶條件。

你可以將這筆錢理解成代這些老人補交社保,也可以理解成把這些老人應該拿的退休金交給社保代發放。總之,沒有這筆錢轉過去,社保不接受這些老人的。

所以,大家要明白為什麼沒交過社保費的老工人也有退休金了。

城鎮裡另一批人就是小手工業者,他們可能開個做銅煲鋁煲臉盆鐵水桶之類的鋪,或開家裁縫店的,或做木器傢俱的,或做首飾工藝品的,甚至修補傢俱,修補衣服的,理髮的,自己是老闆也是工人。自食其力。這類人要自己交稅,交工商管理費,交城市建設費,後來還要交教育附加稅等等多種稅費。

但是,他們是自己負責自己養老的。至於他們如何分配自己賺回來的錢,交完稅費後國家不會過問。

他們可以將應該留作養老的錢先投入去運作,將自己的生意搞大賺更多的錢以後養老,他們可以將準備養老的錢栽培自己的子女讀更多的書以後由子女養老,也可以把錢存銀行收利息,或者買房子出租收房租養老。總之是國家不管的。到社保制度建立後,考慮到這類人員不是個個都能賺到錢留養老的,很多人賺到錢時投進去搞大生意會失敗的,所以也規定這類人可以用自由職業者身份交社保費,以後有退休金。

農民,其實就與這個階層的一樣,交公糧就相當於人家交稅費。

要養老,無非也是把錢投入改善耕種條件獲得更多收成,要不就養兒女以後為自己養老,要不就是自己存錢到銀行。在社保制度建立後,農民還可以像工人一樣參加社保。享受一樣的待遇,也可以參加專為農民建立的農保,國家政府有補貼的性價比很高。

說老實話,開放改革,分田承包到現在四十年了,如果有養老意識的農民早就參加到社保裡面了。

像東莞,深圳,番禺,順德,南海,珠三角原來的農民,思想沒那麼保守,人家現在日子過的比城裡人好的多。農村醫療社保報銷後回村裡還可以再報銷一大部分,接近免費的醫療。

社保,只是一種國家辦的保險類似互助的制度,在你有得選擇時你不去選擇不去交費,到老了,然後聽那些無聊人挑事去問人家要退休金,這可能給嗎?

人家工人退休實際上73歲前都在拿自己存的錢,73歲後才真正享受互助統籌來的錢。所謂統籌不是國家的,是原單位交的部分和短命的人貢獻的。

別再老介意什麼義務工修水庫,不是農民才要出義務工的,工人當年也得出,人防工程打泥磚交任務,義務植樹,義務挖人工湖,義務獻血(企業有任務分攤的,不是現在街頭自願那種),城市建設稅,教育附加費,殘疾人基金,這些都是城市工人要出的義務工或變相的義務工,大部分內容現在還在出。

這些跟社保沒有關係的。

兒女不孝不養老,農村城市一樣有,但不是拿退休金的理由。

解決辦法只能走法院程序強迫兒女養老。兒女實在沒能力的,就只能向民政局申請低保,由國家來兜底保障,不會從社保這個渠道去發退休金的。無論國家怎麼有錢,也不會打亂社保這個制度。

沒交過社保的,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從社保這個渠道去拿退休金。

你可以倒過來想一下,如果沒交社保也能從社保拿退休金的,那些交了社保的不就會要求退回原來交的錢了?

至於講,農民可以退休嗎?

你都應該明白,如果你參加了社保,自然可以按社保的資格退休。

如何果沒有參加社保的,就是你自己決定退不退休了。

李嘉誠先生人家也是自己決定退不退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