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得比較差?

貨幣戰爭19901010


大學生難以立足的原因

首先,現在的大學生,不再是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天子驕子,不可能一畢業就進入體制,更不可能很快被提拔,很快分房子等等。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就是普通勞動者,甚至有向弱勢群體轉化的趨勢。很多城市,比較大型正規一點的工廠,一線操作人員可能都是有本科以上文憑的,如果大學生對自己未來定位比較高的話,可能會比較失望。這個不僅是農村大學生,城市大學生一樣遇到這個問題。


其次,我國的經濟現在處於轉型期。所謂轉型期,就是低端製造業比較多、房地產比較發達,而高端製造業、研發型企業很少。這就造成了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很難從事研發和高端製造業。


第三,就是房地產問題極其突出。房價是普通人心中永遠的痛,不僅僅農村大學生,就是出身城市的大學大學生,沒有家庭幫忙的話,也幾乎沒法在北上廣深立足。


第四,其實和教育體制也有問題。現在大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系統內也很疑惑,搞不清楚到底是為國家培養人才還是為市場培養人才。有不少學科,比如哲學、世界歷史之類的,就業率很差勁,如果不招生的話,就會面領人才斷檔的尷尬;招生吧,學生畢業了沒法就業,也是非常麻煩。還有很多學校,眼看社會對於金融、管理、法律、會計需求量大,就一窩蜂地開辦這些專業。——那麼大學和職業技能學校之間的區別到底在哪裡,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當然,在摸索過程中,很多學生就成了試驗品。


我覺得這就是大學生,無論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都面臨的問題。


未來怎麼樣


未來會不會好一些?我個人不是很看好。

首先,房地產雖然是中國人心中的痛,也是最妨礙普通人在一線城市立足的東西,但是鑑於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和需求,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恐怕是不會下降的。這是市場的力量,除非將來整個國家再次轉型到60-70年代那種分房體制,否則一線城市的房產是不會下降的,外來人口(無論他是學士、是碩士還是博士,哪怕是海歸)在一線城市立足是非常非常非常難的。


其次,我們可以參考美國歐洲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已經轉型為高技術行業了,那麼他們的大學生是不是得到了良好就業呢——不見得,大大的不見得。歐美大學生畢業之後失業、當管子工、修理工、清潔工的大有人在。不一樣的就是他們逐漸調整了心態——也就是習慣了。所以我估計未來中國大學生也是這個暗淡的前景。


第三,中國經濟轉型我有充分的信心,不過需要時間。誰也不敢說這個轉型期是多久,但是我們的青春只有十年二十年。等大學生到了四十歲,就算轉型成功了,對於這些四十歲的人來說,恐怕為時晚矣。


象眼觀天下


我們單位就來了兩個大學生,一個農村的,一個城市的。

剛來的時候都是兩千多塊錢的工資,又都是男孩,所以成了好朋友。

很快,差距就出來了,城市裡的小夥的工資是不夠花的,每月家裡還資助他。農村的小夥就不一樣了,這些工資大部分給了家裡。

緊接著,他們有了一個投資機會,城市裡的小夥馬上拿錢做了投資,農村的小夥失去了這次機會,出現了這種情況,他們經濟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倒沒有影響他們的關係,在以後的投資中,城市小夥給農村小夥出謀劃策,農村小夥才猶猶豫豫的、東拼西湊的投了一點資。

我覺也不是農村人和城市人的思路問題,真的問題是農村的孩子不敢呀。

多少個農村的大學生,是揹負著全家人的希望啊,他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正是讓他們做事縮手縮腳的根本。


書伴茶


我就是農村的大學生,上的一所還挺好的大學,現在杭州,混的一般吧。就自己的經歷來說,我覺得有幾點吧。

一、眼界有點低。農村孩子,從小接觸的環境就是小富即安,沒有長遠的眼光。

二、人窮志短。相比城市孩子,農村孩子太可憐了,別人大學畢業父母給錢買房買車,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就好了。農村孩子呢?畢業了還一堆債務,還要面臨買房成家,這一切都要自己在短短的幾年裡完成,容易嗎?

三、負擔太重。城市的老人大部分有養老金和醫保,農村的只能靠兒女。農村的孩子工作了,都圖穩定,因為他根本不敢失業,他每月的工資意味著太多東西了。為什麼創業的大部分是家庭條件好的,真的都是因為眼界問題?


你說你一定不要說


我剛畢業工作那會兒,找了一份工作,工資在6000左右,不算太高,但對於我這樣的小白來說,還是很不錯的。我是外地人,因為機緣巧合結識了當地的幾個朋友,平時經常出去聚會參加活動。平時也會談到買房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買房就跟買菜一樣,他們出於好心,勸我乘著現在房價不高的時候,趕緊買房落戶,這樣以後也方便找女朋友。當地房價在1.2萬左右,而我的工資連這一半都不到,我父母雖然做個小生意,但是都是血汗錢,對於他們來說能夠毫不費力做到的事,有可能搭上的就是我全家的性命和未來。



你要說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的差,我有點不太認同。先天的出身條件,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你以後的發展。一個上海本地人即使剛畢業那個2000工資,也比外地人拿10000活的更加有尊嚴,更加滋潤。本地人不需要擔心房子問題,而外地人想要落戶買房就得耗盡三代有可能更多的代價才能立足。不是農村出來的就混不好,而是起點和平臺差距太大了,你用盡一生的努力,也許才能勉強達到別人一出生就擁有的東西。這不是他們自己所能選擇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膠捲記憶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的比較差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村人關係少,畢業後會長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的工作,只能從最低行業做起,也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二、自身的能力差。城裡的孩子從小就接受的是文明禮貌教育,見了男生叫叔叔,見了女生喊阿姨的,顯得文質彬彬又謙恭禮貌,為人處事也是有理有據又適度。所以會被人喜歡和賞識。而農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被鄉親們逗來逗去,文明話說的不多,粗魯話學的不少。在接人待物上更是粗野豪爽,不知進退,很難受到領導的重視與培養。

三、無業可承。城市的大學生,畢業後可以子承父業,在一個比較髙的平臺上發展,資金雄厚,關係寬廣,業務成型,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登上更高的臺階。農村的學生要創業,一沒資金,二沒技術,三沒關係,運作起來歩履維艱。當你成功的時候,早已經被人落下很遠。

農村孩子不容易,舉目無親,拿著一張文憑闖天下,雖然非常刻苦努力,卻仍然難以達到最理想的境界。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1.物質條件:首先我承認我們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在生活、物質條件上是不能和城裡面的大學生比較的,我們農村出來的其中一部分人就連讀大學的學雜費都是父母東拼西湊借來的,甚至差點和大學失之交臂。我們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高中,首先農村和城市在教育資源上面是不對等的,農村的教育資源和質量,教學設備是遠遠比不上城市裡面的。


2.人脈關係:我們農村人認識的、接觸到的人無非就是村裡面的人,主要以從事建築、養殖、種植為主的這類農村人。大學畢業後你要面臨找工作、就業問題,很難找到可以幫助你的人!

3.家庭背景:農村人往上三輩人除了農民還是農民,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農民。大學畢業找工作只能靠自己,家裡人幫不上忙!


3.父母:城裡的大學生父母非富即貴,孩子畢業以後不愁找工作,父母給自己的孩子把一切都安排好咯!

俗話說的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覺得這句話說得一點沒錯!


灃河楊柳旁觀人生百態


我就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非重點大學,非熱門專業。工作數年,沒有任何建樹。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好與壞只是相對而言,並沒有明確的標準。

1.農村生活條件差,我們從小受到的物質條件比較薄弱。像我,一直到了初三才學會打電話,我清楚的記得每次打電話回家都緊張的結結巴巴的。


2.自己創業,父母無法提供經濟支持。農村在培養出來的一個大學生後,可以說是砸鍋賣鐵。等孩子工作想獨立創業時,已經無法提供幫助。

3.農村社交圈子窄,無法融入上層社會。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往往因為自身條件有限,無法融入高端的社會群體。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自己要放平心態,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我們要用努力在彌補這些先天不足。


小丑自媒體


的確是這樣,尤其是那些比較落後的農村,好不容易培養出來一個大學生,有的家庭還是借錢供孩子上大學,但當孩子從大學畢業以後,很難在大城市落腳。有的混的還比較差,都不如那些曾經沒有好好學習的同學,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我也是農村的一名大學生,說實在的,混的真不如人。我覺得有以下這方面的因素

一是,農村畢業的大學生根本就沒有路子,一切要全靠自己來闖,這自然要走很多的彎路,雖然才華很重要,但現在的大學生太多了,根本就沒有什麼優勢,而這時候,關係的作用就顯現出來,同樣是用人,同樣是大學生,有關係的和沒有關係的就是不一樣,當然我說的是不發達的地區,也就是說起點就不同。所以,農村的大學生的待遇與前途就很一般,有的只能是掙的剛夠自己花

第二,大家知道,現在畢業的大學生都不包分配,都是自己給自己找工作,現在的工作壓力,就業壓力還是很大,很大的農村大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且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找工作,這肯定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與金錢,而農村人的觀點是,我供你上完大學,就不可能還給你經濟支援,而農村大學生一旦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就面臨著失業,就面臨著回家,一切從零開始,但農村適應大學生的工作畢竟有限,這時農村的大學生更找不到好的工作

第三,也是因為農村的大學生,因為讀大學,自己的年齡大了,而沒有上大學的人已經在事業上小有所成,甚至結婚有了孩子,但農村的大學生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甚至還要面對別人的指指點點,農村的大學生真是壓力山大。未來的他們何去何從,還是先面對現實吧!

以上僅個人觀點,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


鄉村小二哥


有一個事實是大多數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確實是比城鎮的大學生混得差一點,的確是這樣的,尤其是偏遠落後農村的大學生,以上說的是大多數,並不是全部的。甚至是有些家庭借錢供讀的,畢業後沒有很多能在大城市站穩腳跟,最後還是選擇回去發展。這是由於什麼原因呢?我認為是以下幾點:

  • 第一是社會競爭的壓力,大家都知道以前的大學生畢業之後,都會有工作分配的,而不是自己去找,壓力遠小得多。農村畢業的大學生,大部分和城鎮畢業的是有差距的,畢竟城鎮的教育水平要高很多,尤其是相對於落後的農村,是有農村畢業的大學生學歷等比城鎮畢業的高很多的,但是這個概率又有多少呢?畢業後,在大城市生活是需要成本的,剛開始畢業,自己的收入肯定不會多的,甚至要倒貼才能活下去,沒有成本,連活下去都很難,何來的今後發展道路?不得不有離開的想法,即便心中有多少的不捨。


  • 第二是關係和背景,農村畢業的肯定沒有很多的背景,走的彎路肯定是很多的,這個是很重要的,困難多了,有些甚至是無法解決的,只能選擇離開。


  • 第三是農村的學生,成家立業的傳統觀念比城鎮的要重,一個女生到了三十歲就一定要嫁人了,農村的丁克族遠沒有城鎮的多。等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混出自己的樣子,不僅社會的壓力,自己的家人也會催著回去的。

以上幾點就是我認為的原因,理想很美好,現實卻骨感的。

智聯校園 學生夏文峰迴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的比較差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但從我接觸的一些大學生來看,因為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農村,所以給人的印象就是混的差人人不少。其實混的差的人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普遍忠厚老實、不善於交際,走入社會以後不會拉關係、拍馬屁,所以在職場不會受到重視,因為領導一般都喜歡頭腦靈光、聰明伶俐的人。

2、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眼界格局不高,遠瞻性差,往往有小富即安的心理,限制了自己的發展。

3、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部分家庭貧困,養家餬口責任重大,經濟基礎薄弱,對未來期盼不高,大多安於現狀。

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少,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