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價下跌,實體經濟會受影響嗎?

邵金明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喜感。那麼反過來問,房價上漲,實體經濟會有影響嗎?

很明顯,經濟是所有物品價值的基本衡量指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單位。根據馬克思經濟學,價格應當反應價值,並隨著經濟規律上下波動。又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任何東西總體上都應該是平衡狀態的,如果房價一直上漲,那麼其他方面肯定降,我們由於人為操作房子價格上漲20多年,那麼回過頭來看看,這20多年其他方面到底怎麼樣了?首先,這20年來,質量問題一直下滑,一年不如一年,以前一臺電風扇用幾十年不壞,現在的用不了兩年就要扔;文化藝術,20年前的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現在的文化藝術垃圾中的殘次品,看看20年前的影視作品與現在的作品簡直高几個檔次,哪怕是小品,歌曲,相聲都不是一個檔次的,再說健康癌症,現在是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多;再說科學技術,人類歷史上的科學技術整體來說,二戰後,突飛猛進,到2000年前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所有的科學技術都是小修小補,沒有革命性的改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能力水平;再說文化,20年前的高中生比現在的大學生更具有人才特點,現在的大學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學問造詣品性都嚴重不如以前。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總體質量下降的趨勢。原因就是人為過度干預經濟,人為把經濟綁架在房價上,所有的行業和社會觀念思想道德都為房價上漲讓步,那麼房價漲得越快,其他就跌得越快。就如同,一家多個孩子家庭你要讓某一個孩子特別突出,就必須降低和約束其他幾個孩子的成長,必須打壓,否則體現不出某個孩子特別牛逼,因為社會總體能量守恆定律,你一個月只那麼多收入,要小兒子吃好穿好風光無限,就必定限制和打壓大兒子的吃穿住行,降低他的標準。再如同,雍正皇帝要立弘曆,就必定去掉宏時。

那麼回到題目,房價如果一直上漲,其他都必須降質降量;如果房價下跌,那麼其他行業就可以成長;因為能量守恆定律,任何一樣東西的興盛必定意味著另一樣東西的衰落。古人云:不患貧而患不均。就是說的儘量均衡發展,不可偏廢過多,否則就是然並卵


塵都迷路人


近日,官方媒體經濟日報撰文《房地產進入寒冬了嗎?》,原文有兩句話引起了讀者的注意“我們既不願看到房價過快上漲,也不希望房地產市場過於冷清”、“房地產行業不是進入寒冬,而是有望迎來新的春天”。一時間,被坊間解讀為兩種含義:一是說房地產行業真的快不行了,需要官方媒體來提振;另外一種理解是說房地產行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能讓房地產降溫過快,從而影響經濟發展。到底是哪種理解呢?本文試著從當前樓市發展現狀、房地產對當前經濟發展影響以及對未來樓市發展展望三個方面分析,希望對我們購房者有所啟發。

客觀看待當前樓市狀況

1.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分化,城市與城市之間,板塊與板塊之間,樓盤與樓盤之間,冷熱不均。國家統計部門公佈的數據,只涉及到70個大中城市,具有代表性,但不全面,比如說很多三、四線城市都沒有涉及到。從城市之間看,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房價有所下降,特別是上海,降幅較大。二線城市相比一線城市樓市要好些,但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冷到谷底,最好的是三、四線城市樓市,還是保持較高的熱度,這與新房供應量不足有關,但有的區域市場銷售不理想,比如浙江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從板塊與板塊看,城市市區相比郊區、遠郊區、都市圈樓市要熱一些,你接到的銷售電話最多的就是來自這些地方;樓盤之間由於品質差異、定價差異產生的性價比差距,也出現樓盤去化率大相徑庭。

2.樓市觀望氛圍濃厚,炒房客散去,投資客謹慎,剛需購房者等待房價下降。不可否認,當前樓市自今年7月份國家發出“房住不炒,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最高指示後。炒房客在高房貸利率和調控政策夾擊下,基本是心灰意冷,果斷退出房地產市場。從一些搖號樓盤來看,以前中籤率能低到百分之幾,現在再加推,中籤率提升明顯,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投資客撤出,具體表現之一就是參與搖號的投資客棄號情況越來越多,在選不到好房源,性價比不是很高的情況下,投資客買房顯得理性和謹慎。而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能少支付一些成本是最好不過了,房價漲了這麼多,他們希望房價能降一些,至少不願買在高點,畢竟都是自己的血汗錢,所以他們在等待房價下降後再買。

3.樓市調控政策無繼續加碼跡象,地方上倒是在試探有條件放鬆。本輪樓市調控自2016年國慶集中調控開始,不斷加碼,調控城市和調控手段不斷增加,一些樓市過熱的縣城都納入調控之列,比如安徽某國家級貧困縣。可以說,現在的樓市調控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真正要說這次樓市調控政策頂點,筆者認為,應該是103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隻字未提“房地產”開始,這是一個轉折點,相信我們後面回過頭來看,可以證實這一點。不加碼樓市調控,對地方來說,就是算是一件好事。前面也說了,一些地方樓市冷熱不均,樓市降溫較快的城市,樓市不加碼調控不是他們的初級需求,他們希望通過有條件的放鬆樓市調控政策,激發樓市活力,比如加緊人才引進政策落實、放開社保繳納年限要求、放鬆價格備案管制等等。

樓市剛進入觀望期,官媒暖風頻吹為哪般?

1.開發商紛紛釋放悲觀預期,其目的是喊話放鬆樓市調控政策。廈門萬科降價引起業內一片騷動,更是為地方提了個醒,似乎是在說盡快放鬆樓市限購政策。融創在公開場合表示,不再公開市場拿地。近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房地產總裁峰會”上,眾大佬更是發出悲觀預期,有開發商總裁甚至表示“未來5年限價政策都不可能放鬆”,並建議大家不要買房,等市場穩定後再買,這話從開發商口裡出來,怎麼感覺都是怪怪的。至少你不會認為他們是如此善心,明眼人看得出:如果調控政策持續,他們房子不好賣,需要鬆鬆綁。所謂愛哭的孩子有奶吃,等著地方出牌。

2.面對壓力較大的經濟形勢,官媒喊話看好房地產發展,房地產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作為中央直屬黨報-經濟日報發表題為“房地產進入寒冬了嗎?”,在肯定樓市調控取得預期成績的同時,也明確表示,不希望房價過快上漲,那麼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可以適當上漲?因為市場房價下跌,房地產市場從來都不會好。“房地產不是進入暖冬,而是有望迎來新的春天”,在說明房地產在這波調控後,步入健康、高質量發展,房地產將會開啟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說明國家不會打壓房地產發展,而是希望健康發展。看了這樣一篇喊話,讓人不得不讓人聯想到2015年9月新華社《在持續回暖中努力轉型-當前房地產市場走勢透視》和人民日報《房地產市場是穩住宏觀經濟環境重要之錨》兩篇文章後,在批駁“情緒化排斥”房地產的錯誤論調基礎上,開啟了這波房地產最長時間增長。面對當前嚴峻的形勢(GDP一到三季度增長6.8%、6.7%、6.5,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預計第四季度為6.4%),房地產經濟不能下滑或是主流聲音的共識。

充分認識樓市階段特徵,過分悲觀不可取,房地產健康發展仍是必選項

1.不要被眼前樓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所迷惑,長期健康發展仍然可期。有人說,房價漲了這麼多,現在猶如股市的6000點,筆者認為這兩者沒有可比性。就股市對經濟的影響力來說,跟房地產來比,都不在一個層次上。另外,房地產本身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產業,關聯到數百個行業,從經濟上和就業上來講,房地產經濟就是實體經濟。房價漲多了,就要調整,調整後,又會持續發展,這是樓市規律。現階段樓市表現,僅是房地產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而已,我們不能被迷惑,錯誤認為房地產將走下坡路。從現實情況和官方媒體表態來看,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仍然可期。

2.居民消費能力強,投資渠道狹窄,房地產仍是比較好的載體。從每年的雙十一購物節來看,國內的消費能力異常強大,從今年雙十一來看,再次刷新歷史記錄沒有懸念。當然,我們也不能把錢全部用來消費,也需要財富的保值增值,在沒有其他比較安全的投資渠道出現前,房產或仍舊是普通老百姓的一個重要選項。

3.房價一味瘋漲時代過去,城市選擇越來越重要。這輪房價上漲,全國大部分城市都被席捲了一遍。連多年不長的北方城市、國家級貧困縣,很多地方房價都大幅上漲。這顯然不可持續,人口流出城市的房價即使不跌多少,面臨長期滯漲概率加大,在房價不漲就意味著虧損的情況下,如果你不是自住,錢就不要往裡投了。只有一些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圈的房產價值面臨重估。





專聊房君


王健林徐晃一槍,將是中國地產業最大贏家

1.撒網捕魚戰術,萬達在繼李嘉誠之後,幾乎同步賣出了大量不盈利的資產項目,這種戰術現在看來就如同撒網捕魚,大魚留住自個慢慢吃,小魚一股腦保本或少賺賣出!不能不佩服啊!

2.不賺最後一桶金,這一點在各個領域,太多的商業大亨說說容易實作就很難,萬達實實在搶在中國地產業大轉向前一身輕!現在多少地產大亨,嘴上雖硬實際內心卻已惶恐,想跑已來不及也沒機會!

3.剩餘資產全都是油水,萬達這兩年雖然賣掉了一些萬達廣場,不過目前他還擁有200多座萬達廣場,而且每年也在不停新增。這些萬達廣場去年可以給王健林提供超過250億的租金收入。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香港的四大家族的任何一家。更加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萬達的租金收入還在以可怕的速度增長。目前萬達的租金收入的增速超過了20%。有人預計萬達的租金收入在2023年將達到800億的規模。到那個時候,香港的四大家族旗下的所有物業加起來都沒有王健林一家人多了。(數據引用資料)

4.不在乎短期首富的虛榮,萬達建立了穩定龐大的盈利增長的基礎業務後,正在佈局高端醫療服務產業,估計萬達後期商業發展模式又將採用四渡赤水戰術。首富只是個虛偽投錢給頭銜,也是一道枷鎖!真正的企業家和商人也許並不在付這東西!無論如何萬達在王健林的及時果斷策略下,完成了一次地產業大撤退和華麗轉身!

5.不要輕易去嘲笑別人,從其早期個人言論上看出,即使沒有海外投資的滑鐵盧,王健林也會大撤退和轉身,關鍵值得欽佩的是,這一動作和嗅覺走在了最前面!所以任何一件事,當我們在嘲笑別人傻的時候,其實已經最傻的就是我們自己!


巖松158408933


房價的影響非常廣,實體經濟也在影響範圍之內。高房價的副作用,除了拉高生活成本,還使工業企業的地利優勢減弱。導致產品價格高競爭力下降。

另一面,房價下調的正作用是穩住“漂族”有利人才留下,合理調整房價,還可以吸引投資帶旺地方經濟,更大的正作用是讓人看到奮鬥的目標,更加投入激情到實體經濟,不會產生投機心理!

當然,並非房價一下來,馬上對實經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還須一步步地回位,使經濟的運作良性,實經就會長勢良好。

鄰國日本的樓市泡沫一夜破裂,也不是好事情,還需慢慢去水份較好。


閒適人家


房價下降,利好實體經濟!

房價的近乎20多年的暴漲,讓大量熱錢湧入樓市逐利,實體經濟日益艱難,高房價透支了老百姓一輩子的血汗錢,綁架了年輕人的一生。

人們不敢消費,不能消費,所有的錢都去給了銀行還房貸,消費的急劇萎縮,造成大量商鋪關門倒閉,實體經濟雪上加霜,國家經濟畸形發展!

房地產崩盤,實體經濟復甦!日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彩雲239


市場總是買漲不買跌,一旦房價下跌,還有誰會去買房子呢?要是你花100萬買的房子,過幾個月就降到50萬了,會不會欲哭無淚?

早知道這樣,我就是住橋洞也不去買房子啊,一旦房子要是賣不出去了,農民工肯定無工可打,各種建材鋼筋水泥門窗實體企業,都要大大的虧損裁員,工廠將逐步的停產歇業,工人只能下崗回家。GDP肯定會變成負數。

以前沒買房子的人,現在指望房價下跌。一旦他買了房以後,就指望房價上漲了。這些人只是看著別人早買了房,心裡不舒服,患上了紅眼病。慢慢的等房價下跌吧,等到天荒地老的時候,你們的願望就實現了。


手機用戶阿凡提


現在有一個誤區,認為什麼東西降價了,經濟會好起來。直觀的說,銷售收入減少了,GDP會降低。上游需求減少,下游產業也會受波及。稅收角度分析,買不起房的可以租房,相對而言買房的都是有錢人,收有錢人的稅,有什麼所謂?房子是好不容易培育出來的需求,沒有必要人為去扼殺!至於其他行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培育新的市場,更需要讓大多數企業健康的活下去。比如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能否引導股權投資?


四川糊塗人


房地產本身就是實體經濟,不過由於房子的保值增值作用,人們在心理上覺得是金融產品而已。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是出口、投資、消費。由於貿易戰出口不行了,就剩下投資和消費了,銀行和開發商把錢投到房地產上,老百姓把錢消費在房地產上,正符合目前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所以說,在目前的畸形經濟下房地產還不會有也不可能讓它出現任何問題。但是,一旦其他實體經濟好轉,經濟得到正常發展,銀行有了更多更好的投資渠道,房地產也會迴歸正常並得到更好的發展。


我是粟祖宗


如果房價大幅下跌鋼筋 水泥 黃沙的這些企業還有農民工都是有很大影響 關鍵還有銀行你說會不會發生大幅下跌 其實任何政策都不是針對打壓房價而是讓房價穩定健康發展……



合信置業徐會軍


房價降到當地城市最低工人工資每平方是最合理的價格!房價崩盤也不會影響經濟,老百姓用於買房的錢用在其它地方一樣刺激國內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