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漢有三十萬養老錢,存銀行貶值,打算買理財產品,這樣做靠譜嗎?

沙粒76



既然是農村老人,又是養老錢,建議首先考慮資金安全性,再來談收益,以及如何最大限度降低貨幣貶值率等問題,畢竟收入渠道窄,總體抗風險能力不足,事關生老病死,不是兒戲。

買理財產品可以嗎?當然可以,但這要看你屬於哪類人群。如果你是年輕人,平時每月都有穩定且較為可觀的收入(至少有結餘),買些銀行類理財產品是可行的。因為,雖然理財產品現在大多屬於非保本型,即使虧損一點本金,還有每月穩定收入來補貼,而且年輕人一般至少還懂些金融理財知識,不會輕易上當受騙。而作為一位農村老人,本來辛苦一輩子好不容易節攢30萬,靠它養老。可以這樣說,每虧損1萬,你的晚年生活質量就會下降一成,拿什麼來彌補?況且,農村老人對理財產品瞭解嗎?開放式?封閉式?基金?保險?你有研究嗎?在如今金融亂像此起彼伏年代,確實少真誠,多套路,即使個別銀行也不例外,更不說P2P平臺和其他五花八門的投資理財公司。有人說,你想他的利,他想你的本,有時還真這樣,人們都在忙著割韭菜。老年朋友們,這些風險意識可不能丟啊!


如今很多人罵錢存銀行是傻子,我卻一直反對。回想20年前上班的我們,有多少人靠存錢保障了全家正常生活、就醫、就學和買房?又有多少人靠投資發達了呢?絕對只是少數人。話又說回來,沒有日積月累的銀行存款,又哪來的投資?每月5000工資,你投資3000?利差有多大?自己算。只有當銀行存款達到一定規模時,商機來臨,你才有上陣衝鋒的子彈,這在理嗎?

當然,隨著銀行業的發展,金融產品也不斷衍生,彼存款已非此存款,傳統意義的存款也漸行漸遠。居民的銀行存款方式也日漸多樣化,比如高於普通存款利率的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不僅可以保本而且可以獲得更高收益。


作為農村老年朋友,擁有30資金完全可以選擇大額存單,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貶值率。目前,國有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較高的期限有1年、2年和3年期,年利率一般在2%、3%和4%左右,起步金額20萬或25萬,尤其是3年期大額存單已經很接近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既是0風險又可獲得高於普通存款利息,何樂而不為?如果選擇地方性小型銀行,比如城市商業銀行和民營銀行,利率會更高,而且都是在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範圍,絕對0風險,哪怕銀行倒閉破產,也高枕無憂。

最後,考慮到是農村老年朋友,在經濟條件允許情況下,還是要優先解決社保問題,這才是終身大事。社保不僅是對抗貨幣貶值的有效手段,更是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最佳保障。可以想象,一場大病來臨,30萬能有多大作用?即使加上你的投資收益可能也會不堪一擊,甚至連累整個家庭,這不是危言聳聽,也許重病臥床的人才有刻骨銘心的體會。


龍門山財經


現在存銀行,一年期定期收益在2.7%上下,銀行理財收益會高一些,一般在4-4.5%左右。明顯的,銀行理財的收益高很多。從收益上說,銀行理財會更划算一些。

不過銀行理財雖然收益更高一些,但風險也更高。如果存款的話,安全度更高一些。但是銀行理財並不是保本保收益的,很多甚至是有風險的,比如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是一個結合固定收益產品與選擇權組合形式的產品,將大部分資金存起來以尋求保本;用剩下的小部分購買衍生品來獲得高收益,如指數、匯率、黃金、滬深300指數等;前者幾乎沒有風險,後者風險較大。

不過目前來看,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都不大,現在投是沒有問題的。


大貓財經


既然是農村老漢的養老錢,當然不能全部都買成理財產品。銀行存款固然有貶值的影響,但是銀行存款不會虧損,理財產品不保本,萬一出現血本無歸,那您這老還需要養不養了?年齡大了,抵抗風險的能力和風險損失的承受力都不如年輕人的,還是存幾種靠譜的存款吧!


第一,定期存款。要想收益多多,定期存款就是選擇地方性銀行,就從當地的城商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民營銀行裡面挑選利率最高的存款,短時間用不上就存個三年定期存款,利率高的銀行都是4.5%左右,到期利息收入為40500元。五年定期存款期限太長,流動性差,購買力會貶值的厲害,不提倡存。

第二,大額存單。大額存單認購起點一般都是20萬——30萬,存期與定期存款一樣,存期越長利率越高。地方性銀行的大額存單三年期會在5%左右的水平,到期利息收入就是45000元,這樣的利率已經可以和理財產品媲美了。



第三,智能存款。智能存款最大的優點是按月付息,兌付按照存款實際期限計息,資金靈活性比較強,相比定期存款而言,智能存款可以應急提前支取而不怕損失利息收入。智能存款利率比較高的銀行,比如廊坊銀行五年期達到5.225%,到期利息收入為78375元。


個人建議農村老漢還是以存款為主比較安全,畢竟還要指望這30萬養老的,利息多點或少點都無所謂,只要本金還在,能養老即可。再說大額存單、智能存款以及定期存款在有些地方銀行的利率已經超過了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既然利率高、安全穩定,你還堅持買理財產品嗎?


財富公元


作為一個金融公司產品經理。我想說30萬的養老錢,建議根據養老錢的2個目的結合家庭和身體的狀況來做資產配置

目的1:養老錢彌補因工作/勞動能力的下降,帶來的收入減少。

養老錢的一個主要目的是通過每年取養老錢本金的一定比例如(1%)+養老錢帶來的利息/投資收入+養老金(我不知道老漢是否有國家保障的養老金/退休工資),能帶給自己一份體面的老年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是選擇低風險的金融產品進行購買。一般農村的話可通過銀行進行。但是,這裡有個小技巧。下圖來自最新一期我每週更新的銀行理財簡報。可以看出不同性質的銀行,賣同樣週期的理財產品,收益是有差別。這個多跑跑吧,畢竟如圖0.2%的收益率差一年也要0.2%*30w=600元。

目的2:抵禦大病

年紀大了,人體機能變差,各種毛病都找上來。國內不乏因病返貧的故事。在疾病面前30w真的是杯水車薪。所以我的建議是若保險公司還能保,適當地買保險。70歲前,目前還有寫消費險可以買。但是可能面臨保險條款複雜,承保的疾病與自己本身無關的情況。這裡建議可以嘗試做下基因檢測,瞭解下自己得某些疾病的概率比較高,至少把這部分的風險通過保險解決。減少整個家庭因病承受的資金壓力。

如何跑贏通脹

通過銀行理財產品要跑贏通脹,戰勝貶值,這個基本不可能。如果要跑贏一定需要配置權益類的資產(基金、股票)。但是畢竟是養老錢,建議不要超過10%的比例,那10%也是做長期投資(5-10年),到了牛市(小牛市)賺錢了就出來。

最後建議

我相信,身邊一般都會有人推薦收益較銀行高的平臺產品。

以我個人的經驗,目前國內相對好的金融資產,主要集中在銀行。養老錢的投資還是以穩健為主。建議不太熟悉的平臺切忌亂投。


謝謝!


小餅談理財


  相對保守的老人,並不建議將過多的資產配置於理財產品,因為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作為養老錢應當以安全為重,畢竟未來可能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那麼可以將部分資金存在銀行,而另外部分可投資中低風險理財產品。

  銀行的理財產品有保本和不保本,現下銀行保本理財只有銀行表內理財,而收益相對於銀行表外理財產品(代客理財)低那麼百分之一二。其實呢,所謂的保本理財收益與風險和貨幣基金差不多的,而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代客理財產品)與中低風險的債券基金差不多。

  如今銀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門檻降至1萬,可適當的持有部分。而銀行起投門檻為5萬的基本都是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徘徊在5%上下,追求收益也可以適當的持有部分。

  銀行理財產品中10萬起投的一般為中風險,20萬起投的一般為中高風險和高風險,這兩類的銀行理財產品最好不要投,存在較大的虧損可能。

  當然了,投資理財不侷限於銀行理財產品,證券、保險和基金提供的中低及以下風險類型理財產品都是一樣的,只是管理和運營機構不一樣罷了。


三人聚眾


你這問題,另有目的是吧?農村老漢能有三十萬存款嗎?說的是城中村裡的暴發戶吧,他們早巳不是農村人了,他們玩股票,玩理財,那是他們不知足,虧了也傷不了他們,至於廣大農村老人都只是解決溫飽問題,很多養了兒,還要養孫哩,能夠存些官棺材本的就不錯了!怕大部分農村老漢一生都沒有三十萬的收入哩!更不要說是有三十萬存款了!


一九二六二三


人老了不求賺到多少錢,還搞什麼理財?保住官材本要緊,俗話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老了投下去萬一虧了什麼都沒有了,不像年輕時虧了再博!


用戶2965500728750


農村老人有30萬存款,我相信沒有那位老人會去買理財產品,再說農村老人根本不懂什麼叫理財產品,他們絕不會去涉這種險。這個問題有點不靠譜


有你更好1939


相對靠譜。利率決定風險,4%到5%的銀行低風險理財,雖然不保本,但是隻要經濟沒系統性風險,就不會有問題

理由懶的細說,我累。信則有不信則無


基層金融民工


不靠譜,銀行很多理財產品不保本,更容易被銀行誤導營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