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晚上放電影,幾乎沒人看,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呢?

溫茶清風538



近日我到農村去逛,晚上村上有放電影,我到放電影現場一看,真是大跌眼睛,看電影的人幾乎沒人,我數了一下不到十人,沒有八十年代人頭攢動的鏡頭,是膠片放映,聽放映人員說,這是任務,就是沒有人看,也得放,這是政策宣傳,又聽他說,他們放映隊每人承包幾個鄉鎮,每個村上一月必須放映一晚,時間每年天氣轉暖開始,也就是五一之後,十一月一日之前,這一段時間,必須是定點定位定時,放映不能偷懶,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我看了一會兒,人越來越少了,就剩下我和放映員,我也不想看了,準備回家,問放映員怎麼辦?他說,沒有什麼,就是沒有人看,也必須放完,有監控。


我回到家裡想了很多,社會需要進步,但也需要更多符合人們喜聞樂見的東西,現在農村娛樂生活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露天電影不是農村居民的剛需,露天電影看電影的人員的減少,也從側面反映出農村生活的進步,科技正在慢慢的,一點一滴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橄欖劍社會


關於現在放電影沒有人看的原因,我以為電影的內容脫離了現實,是製片人在自己的範圍內拍的,內容全是構想,像武打片,那不是憑空而想拍的嗎?要說現在的電影沒人看也不全對,我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情況,在去年秋季有個私人投影機在我村一個偏闢的地方,放演回憶毛澤東經歷,那人不次於過去的人數,但他是以賣自已產品為名播放的,買的人不多,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去看,特別是上年級的人,從開始到最後都很注義看,這說明了什麼,而是現在的電影脫離了現實,才沒有人去看,你相信不相信,現在要是放地道戰,英雄兒女,去看的人數要遠遠大於現在的電影內容,這不直得人們深思嗎?


純正農家蜂密


我是一個70後,記得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看這種露天電影,但是因為也不經常放映,常常一、兩個月才有機會看一次。而且是同一場電影,今天在這個村看完,明天又跑好幾里路去另一個村去看,樂此不疲。

至於現在露天電影沒人看,我自己分析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

1、農村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人數差不多去了一半,家裡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孩,處於身體,安全考慮,很多人不願出門看電影。

2、現在,電影市場高度商業化,製作成本高,好的影片不可能拿來在農村免費播放,能拿來放映的影片,要麼陳舊,要麼質量不高。

3、農村現在條件都好了,家家都有電視,手機,電影上映的內容,很多人之前都已經看過,就沒有必要在外面挨凍受罪了。

4、觀影環境不同了,以前是人山人海,出去看電影的,有看熱鬧的,有談情說愛的,總之很熱鬧。現在看電影的人少了,就沒有氣氛,許多人更不願去了,如此惡性循環,當然沒有人去了。


美芹三獻


現在的農村放個露天電影,不是說沒人看,是看的人少了,也就沒人去放露天電影了。像八十年代,那時家裡有個黑白電視機,就很稀奇了,晚上鄉鄰說不定會跑老遠去圍觀看電視,家裡擠得都是人,好熱鬧的,更別說放露天大電影了,一定是人頭攢動比趕集還熱鬧。九十年代,農村家裡有個大彩電那已經是有錢人了。

那時候農村的人們,娛樂方式很少,打牌,拉拉家常,乾乾農活就是一天的日常,偶爾哪家辦喜事,結婚帶新娘子,晚上搞一場露天電影,大老遠騎個自行車,打個手電筒,跑十里地,都願意去。

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家家戶戶都安裝了有線電視,戶戶通,娛樂節目想看什麼有什麼,而且手機通信的崛起,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幾乎人人有智能手機,在手機上就能看電影。

所以說,時代不同了,人們的娛樂方式改變了,露天電影不是農村人們的剛需,這樣自然也很少有人到鄉下農村去播放了,露天電影的減少,從側面反映出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雖然比較懷戀,但也要感謝這樣的進步!


孫大盛的一日三餐


現在的農村電影沒人看,主要原因在家都看電視了,現在電視普及,電視都有電影頻道。露天電影都沒興趣了。70,80年代沒有電視,有也很少,所看電影的人多。那時不但電影受歡迎,大戲也受歡迎,現在誰還看戲?所以現在露天電影沒人看與電影內容沒有半毛錢關係!


兵歌43


這個原因很簡單。電視和手機的普及,很多電影在家都能看到,誰會捨近求遠去看露天電影。現在的春晚收視率低也是這個原因。八十年代前農村看電影的那種盛況,不會再現了。


昕昕姥姥901


主要是個人喜好,現在手機互聯,電腦電視都是年輕人的最愛,60年代70年代的人比較喜歡電影。


雲川曉鴿


只能說時代在變 好懷念以前村裡放電影 飯也不吃了 早早的拿起板凳去找個最佳的位置守候著 我是80後有沒有跟我一樣的啊😊


虎哥帶你吃海鮮


連就像我這樣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農:都喜歡張國榮,黃家駒


老夫有話說5


有線電視入了戶,移動手機到了人,農村與城裡沒有區別,所以電影沒人看不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