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硅谷撬動全球,智能電動新秀SF MOTORS極速前進ing

用硅谷撬动全球,智能电动新秀SF MOTORS极速前进ing

“汽車行業正處於重大變革的風口浪尖,類似於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電腦市場。”在硅谷一場討論汽車行業未來的峰會上,全球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硅谷合夥人 Michael Uhl 如是說。

如果說硅谷是變革汽車百年行業中的那顆明星,肯定離不開特斯拉(Tesla)。這家2003年在 Palo Alto 成立的電動汽車公司,不過十餘年已經成為了美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公司。其實,無論是特斯拉旗下第一款量產的電動汽車 Model 3 從去年亮相,還是谷歌旗下公司 Waymo 首個 L4 級別的無人車在去年正式上路,以及共享汽車鼻祖 Uber 也在致力於打造自己的無人駕駛技術,硅谷的汽車行業吸引著全世界造車人的目光。硅谷和它的軟件工程師們,正在一步步打破這個1萬億美元的汽車市場。

近日,一個名叫 SF MOTORS 的硅谷全新智能電動造車公司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3月底,自帶閃光燈的 SF MOTORS 將在硅谷舉行全球發佈會,正式發佈其在智能、電動領域的全球領先技術;同時還將帶來旗下搭載不同科技配置的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全新產品,全面展示其在研發佈局的強勁實力以及成熟完善的技術應用表現。據瞭解,其中一款智能SUV產品,預計在2018年底推向美國市場,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中。產品的落地不僅代表著 SF MOTORS 幹實事的決心和魄力,更預示著其在新能源造車領域有著明顯的成功可能性。

用硅谷撬动全球,智能电动新秀SF MOTORS极速前进ing

EV新勢力們,在撬動全球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道路上為何對硅谷情有獨鍾?

說起硅谷,你會想到什麼?

你腦子迅速而過的或許是谷歌、Facebook、蘋果、特斯拉等等我們如今最常聽到的全球科技巨頭。其實,從更早的仙童半導體公司,到後來的惠普、英特爾等,一代代的科技公司,加上沙丘路風投一條街,斯坦福大學等等,都成為了硅谷的代名詞。

可以說,這些代名詞恰是構成硅谷成功的關鍵:開放的人才流動,活躍多元的思想文化,加上完善的資本財務、法律等體系輔助,才鑄就了這片全球創新的熱土,而創新,也成為了硅谷的DNA。

造車已不是難事,但作為未來趨勢的新能源電動汽車,正吸引著從傳統車企、投資人再到普通民眾的眼光。全世界的傳統汽車大廠們,正借力硅谷的創新 DNA,在電動汽車的路上,繼續探索。比如福特在去年宣佈投資10億美元投資 Argo AI 這家人工智能公司。通用汽車也在去年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舊金山一家做智能駕駛軟件的公司 Cruise Automation。

正如谷歌安卓工程總監 Patrick Brady 所說,儘管存在差異,但兩種文化可以相互補充。“硅谷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而傳統的汽車行業瞭解供應鏈、製造那些耐用零部件和複雜的車輛。”

汽車公司進軍硅谷很有必要,因為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融合是必然趨勢。區別於傳統的內燃汽車,電動汽車大部分是電子設備,天然適合做智能化。僅有電動而沒有智能的汽車在未來會沒有競爭力。而硅谷,擁有最好的科技人才,在智能化潮流中獨佔鰲頭。想抓住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變革這個百年一遇的歷史機遇,硅谷顯然是一個戰略高地。

像我們熟悉的電動公司造車團隊,Luicd、Nio、FMC、再到國內大型的汽車公司,比如北汽、長安汽車、上汽等,在硅谷都以聯合投資初創公司、研發中心等多種形態存在。比如,上汽在硅谷設立了投資公司並設立了上汽硅谷創新中心,北汽新能源在硅谷設研發中心。

與上述其他中國企業不同,此前一直異常低調的 SF MOTORS 是一家真正立足美國硅谷的科技公司。據悉,SF MOTORS 作為一家致力於研發、製造、銷售電動智能汽車的高科技汽車企業,在科技創新最活躍、頂尖人才最集中、並毗鄰特斯拉的美國硅谷設立總部和研發中心。不僅在美國研發、設計,還在美國生產、製造和銷售。同時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在中美兩國均有生產資質的新能源企業,全球唯一一家同時在中美兩國擁有製造佈局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

繼承硅谷DNA,SF MOTORS 在智能電動車路上極速前進ing

硅谷之所以成為硅谷,就是因為它對創新形式不拘一格的鼓勵,對技術商業化的加速。不管是以收購實現創新、以跨界聯合實現創新,都是硅谷所喜聞樂見的。毫無疑問,SF MOTORS 繼承硅谷 DNA 的過程中,瞄準的是高端電動車市場,關於相關高端電動車產品、核心電驅動技術和智能技術研發及製造等一系列規劃已做好全面佈局,並在穩步有序推進。該公司目前凝聚了電驅動系統及智能駕駛技術優秀精英,以原特斯拉電動技術核心負責人為代表的、長期服務於特斯拉、寶馬、大眾等知名汽車品牌的全球化技術團隊,專注於電驅動系統和智能駕駛相關技術的研發。

同時,該公司還在2017年6月收購美國頂級的汽車解決方案集成供應商 AMGeneral公司的民用汽車製造工廠,該工廠曾連續多年生產民用悍馬H2車型和奔馳R系列車型等知名品牌車型,有豐富經驗的管理團隊和熟練的產業工人。SF MOTORS 在收購後也為所有的僱員提供大量的培訓,使他們能夠運作美國最具創新性和技術先進的電動車工廠之一。這將構建其在美國發展高端電動汽車的業務閉環,全面提升新車型的製造水平和產品品質。據瞭解,在美國本土擁有獨立工廠的電動車企業目前只有2家,而SF MOTORS公司則是繼特斯拉之後的第二家。

去年10月,SF MOTORS以3,300萬美元全資收購了InEVit。InEVit正是一家主要從事電動車的電池和動力系統的研發和設計的公司,它研發的標準化電池模組技術可大幅降低量產成本,激光焊接技術可推動電池模組的快速製造。這將極大助力SFMOTORS在智能電動汽車核心電驅動技術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除了工業界人才帶來的創新,高校支持也極為重要。去年1月,SF MOTORS 與密西根大學簽署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密西根大學—SFMOTORS 聯合研究中心。重點研發方向就是智能駕駛技術,並開設了全球首個專門用於測試互聯和智能駕駛系統的虛擬場景。

得益於工業界和高校的雙雙支持,今年1月,在取得美國加州智能駕駛測試牌照後,SF MOTORS已經完成前期模擬和封閉道路測試,並開始在加州和密西根州的高速公路上進行測試了。

正如開頭這場未來汽車峰會中嘉賓們所討論的,汽車行業毫無疑問會迎來四大變化:公眾對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汽車之間的連通性越來越強,智能駕駛技術不斷改進,而新的乘坐車輛共享平臺還會陸續出現。它正迎來一批又一批創業者的前仆後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