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_玖玖喵咪


對於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對於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就會非常避諱!總會認為這是人生的兩道坎兒,往往過去大多人是很難逾越的!一般活到了八十四歲以後就會特別知足了!下面就簡單聊一下:

“莫提七十三”的理解

對於“七十三”,也就是七十三歲,其實是孔子活的壽命,也就是孔聖人才活了73歲而已。由於咱們國家自西漢後就比較推崇儒文化,使得人們會對孔子特別崇敬,一般會認為是聖人!

再加上過去人們的壽命也比較短,往往也就活到五六十歲就已經很高壽了。如果一個人能夠活到73歲時,就會與孔聖人活得一樣長久,然而由於孔子的地位高高在上,人們即便到了七十三歲時也會往往不提歲數的,以免對孔聖人大不敬!

就像乾隆皇帝一樣,因為康熙雄才偉略,成為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對於孫輩的乾隆因為非常敬重康熙,自然也就不敢超過自己的爺爺,故而才會有了後來的禪位之舉!

不過,現在隨著人們壽命的提高,對於七十三歲會認為是人生的一個坎兒,往往越過了就會特別高興滿足!

“莫講八十四”的理解

對於這裡的“八十四”,也就是八十四歲,其實就是孟子活得壽命,也就是孟子活到了84歲。

由於孟子也是儒文化的重要人物,被稱為“亞聖”,也被人們特別推崇!因此對於過去的人們來說,如果能夠有幸活到八十四歲時,往往也會“莫講八十四”的,比較這是孟子活得歲數,說出來會也會認為大不敬的!

不過,對於現代人來說,往往就會把八十四歲也是看出人生重要的一道坎兒,一般來說,活過了84歲時往往人們就會特別知足了,後面也就基本沒有坎二要越了!

另外,民間也會對於三十六歲和一百歲會有“莫說三十六,莫談一百歲”等說法,應該是避諱一位36歲去世后皇帝和百年之後等老話說法,其實就是民間的一種吉利或避諱的老話,沒有科學道理的!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


龍百曉生


俗語是群眾對生活生產的經驗累積和總結,常常用一個固定的短語就說明一個道理,並在人們的口語中流傳下來。過去的人由於當時生存環境的限制,壽命不是太高。但是長壽仍然是每一個人的夢想。老人們活到七八十歲了,“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就是他們當時的最大顧忌。這是什麼意思?怎麼很不中聽這兩個年齡呢?

“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

73歲、84歲在老人們的思想深處這是人生命中的兩道坎,之所以這麼認為,與我國古代孔子、孟子死亡的年齡有關。傳說孔子是七十三歲這年死的,孟子是八十四歲這年死的。孔子、孟子是儒家“二聖”,備受世人的敬仰,他們去世的年歲,自然也被賦於特殊的意義,蓋上了神秘的面紗。他們的去世年齡受到世人的注意,並看成了不大吉利的事,或者難以超越的界線,“聖人”都躲不過這兩“坎”,“凡人”又怎麼會倖免呢?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顯示,人的生命還存在著一定的週期。在週期的中間幾年,為生命的高潮期,有很強的免疫力,生命力旺盛。反之,若處在週期的兩頭,則生命力較為衰弱。73、84歲正好處在了生命週期的兩頭。若以7年為一個週期,7、14、28直到74便是週期的低谷期;若以8年為一個週期,8、16、24直到83歲,也成為生命的低谷期,再加上老人年事已高,有可能難抵疾病。

不過曾看到一個報道,是一項對30萬份死亡人口檔案的調查,73歲和84歲死亡的人口並不突出,近兩年這兩個年齡段死亡人數還有減少的趨勢,這說明73歲、84歲並不是老人生命的“魔咒”。

其實人活著除了保障身體健康外,心態和精神也很重要。焦慮和抑鬱狀態直接影響著人體的免疫系統,而免疫系統受傷會使人容易產生各種疾病。因此對於老年人,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的情緒,注意飲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有病早查早治,活90多歲也不是夢想,還怕73歲、84歲嗎?


為生活而提神


首先說:莫提七十三!

這句俗語說的是老年人第一道難以邁過的坎。這種認為是由於出自老年人的一個心裡的認知,感覺自己身體變化太快,白髮滿頭,皺紋添加,病痛太多,體力不支等等原因!但是他們從內心中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想把年齡忘掉!所以老年人常說:“莫提七十三,老子能成仙!”這是老年朋友們自己給自己的一個鼓勵!

其次說:莫講八十四!


這句俗語說的是老年人最忌諱的第二道坎。這是由於農村中存在一些封建觀念來認為的,“四”與“死”同音。老年人在經歷過一些大災大難後,對自然規律的一些感知和領悟得出了這些不靠譜結論,但偏偏有些事情又巧合成了現實。人的生命就這麼脆弱,昨天還好好的,一覺睡下去,就再也沒有醒來。所以老年人常說:“莫講八十四,要走自然去。”

最後說說我怎麼看:我只能說,不管是什麼俗語,它都是人們生產生活中總結下來的一些經驗和認知!相信你就信!不相信你就別信!那些莫提不願意講的事!就少提不講吧!只要自己活得開心!快樂過好每一天!就可以了!管它“七十三!八十四!超過百歲更樂意!”


皎龍抬頭說世間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輩人過生日都是很講究的,很多人都是害怕過生日的。而在農村裡,就有很多和生日相關的俗語。比如“男不三女不四”就被很多人所熟知,在過去也是在很多地方有這種規矩。那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是什麼意思呢?這兩個數字為什麼不能提呢?

莫提七十三

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在老人七十三歲生日的時候,是不能提到七十三歲的。因為在過去這個數字是很忌諱的,就像西方人普遍很忌諱13一樣。而在中國的過去是很忌諱73的,所有如果有老人今年是73歲了,你不能直接說出來,而應該說成是明年74歲了,或者是去年72歲,不然一些思想比較老舊的老人會生氣的。

莫講八十四

這個84同樣和73是一樣的,都是古人所忌諱的一個數字。當老人今年剛好84歲了,你要說成是去年83歲,或者是明年85歲,千萬不能說成是今年84歲。


古人們之所以對這兩個數字如此的忌諱,那是因為在過去農村裡流傳著“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清自己去”的說法,認為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人的兩道坎。這兩個年齡段,老人都很容易去世。而不提這兩個數字,就是不想要加重老人們的心理負擔。不過在過去老人能活到73和84歲,確實都是高壽了,隨時都有可能就離世。

所以古人這樣說,也是希望老人們能放寬心態,不要有心理壓力,爭取多活幾年!因此這句話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不過是古人的一種求吉心理而已。


農夫也瘋狂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經常會聽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也關係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有關於一些年齡禁忌,這也是老人們備受關注的話題。

正如“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這句俗語,就是關係到年齡禁忌方面,那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

在農村,許多老人對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這兩個年齡段比較忌諱,在他們認為,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就是他們的生命砍,只要能跨過這兩個年齡,就能健健康康的活下去,即便沒有任何的依據,老人對待生死這方面還是比較看重的,所以也會信以為真。

所以當到了七十三或八十四歲生日時,很少有人選擇在這兩個年齡過生日的,也很少有人講出自己是七十三或八十四,因為他們認為若講出自己的年齡,就會被閻王爺知道,對自己也不好,所以在農村也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

至於農村老人為什麼會對七十三和八十四比較忌諱,也是有原因的。據說我國古代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其中孔子去世於七十三歲,而孟子去世於八十四歲,也許是受比影響,所以這種說法也被流傳下來了。

肥仔認為這句俗語沒有太大的科學依據,雖然有些老人對年齡禁忌比較敏感。但是我認為保持心情愉悅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平時適當鍛鍊身體,注意飲食,不要亂想增加壓力等,就能延年益壽。


肥仔農經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這句俗語有的地方也叫“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來到”,啥意思呢?這話很多農村老人特別信,到了七十三或者八十四,有的地方的老人還特意穿上大紅袍子,圖吉利,也有的女兒為老人買條紅鯉魚,魚躍跳出這個坎,也或者買兩個雞蛋,地裡滾幾圈,偷偷吃下,寓意不知不覺度過這道坎等等習俗,都是在表達人們對死亡的敬畏,因為很多老人相信,過了七十三活到八十四,過了八十四活到九十九。


為什麼七十三,八十四是一個坎呢?這句俗語的由來,很多人都說是因為聖人孔子去世時七十三,孟子八十四,出於對聖人的尊敬,人們認為兩大聖人都難度過的坎,普通人就更難了,所以到了這兩個年齡段,很多老人特別的不安。

這樣說來,倒也是非常有道理,也有的人說,七十三、八十四之所以是兩道坎,和人體的生理週期有關,每11年為一個週期,就如同嬰兒,同樣的成長環境下,多數孩子都是“三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意思是三個月抬頭,四個月翻身,六個月坐……,非常的有規律,而人體的機能,到了七十三,很有可能就是凋零的時候了,人生走到了盡頭,落葉歸根。


而如果一旦過了七十三呢,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是你的身體機能還能到八十四,這和個人體質,後期保養都有關係,就像車子,設計壽命就是10年,保養好的可能能到15年,保養差的就是5年,一個道理。

這句老話有什麼意義呢?多少有警示意義,告訴現在的老年人,要注意保養身體,特別是臨近七十三八十四,也給了子女孝順老人的一個機會,平日裡多關心老人的想法,引導老人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平穩的度過這個時段。


農人解說


這與我們這一帶有個流傳的說法“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有相似點,似乎這兩個年齡是人生命中的重大坎,衝過去就會一順百順,長命百歲。它也與人逢九的年齡分明九暗九一樣都避免提,比如二十九歲說成三十歲。這儘管有封建宿命論思想,但我個人認為存在就是合理,也相信中華幾千的文化,既然有這種說法,可能從人的身體、運勢、實踐多方面得出的結論。因此,這種提法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順勢而為吧!


至深致遠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是人壽命的一個坎。科學的講人的生物規律每十二年是一個高潮到低潮的過度,年輕時感覺不到什麼,到了七八十歲抵抗力弱了,突然的天冷天熱氣候交接的時節,抵抗力低的老人都過不去這個坎,當然現在食物豐富、營養充足、醫療健全,活個九十多歲一百多歲也稀鬆平常。還是那句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誰活的長就是誰的!


風天狐


民間一種迷信的說法,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此說法源於孔孟二聖七十三,八十四歲而終。連聖人都沒有活過這個歲數所以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由來。第二:此說法沒有一點科學根據,在現代醫學高速發達時代,百歲老人多不勝數。


農村的月亮雨


農村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已去,所以,老人都認為是旬頭,忌諱這兩個數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