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還喊著招不到人是為什麼?

昊小欠


畢業即失業,這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都是血淋淋的事實。因為現在的大學生滿街都是,而企業在招聘大學生這件事上,需要的則不是簡單的一個大學生,則是能真正給它創造價值的大學生。

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學識高,知道的多,但並不代表他就有企業所需要的技能。根據招聘市場目前的招聘要求,大多數較好的工作不適合沒有經驗的畢業生,而是一入職就能上手工作的員工。因為他們不想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培養一個不確定的人,畢竟時間就是金錢。

當然除了企業這方面,我認為更多的原因則是出在大學生身上。一方面,因為父母的溺愛,不知道生活的辛苦和不易。所以等到畢業後,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苦,寧願在家啃老,也不願意去找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大學生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容易眼高手低,尤其是在工資、福利以及公司的規模方面。試用期不願沉下心來學習,於是頻頻換工作,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有公司想要。

所以,在我看來,只要自己有實力,就不會缺少機會。大家說呢?


保險助手服務


有一句說得特別好:企業想找拼命幹活的牛,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的馬!

這句話深刻的反映出幾個問題來:

【1】學校教育與職場需求脫節

畢業後,大概你會聽到很多聲音就是,當年我的微積分有多麼多麼牛,但是畢業後我竟然一個都沒有用到。學校的教育畢竟還是側重於理論教育,我們學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詳細的告訴我方法,以及原理,但是實際上,我們會看見,有很多同學在學校成績很好,但是在職場發展不順利。

職場畢竟是在考驗智商和情商複雜環境。你能做事不代表能升職加薪。你在學校成績很好也不代表在職場上能夠有所創造。這裡就引發一個問題,很多在校成績厲害的學生,在企業很難適應,一方面放不下身段去協調職場關係,另一方面,自認為成績很好就應該拿高工資。

【2】找不到工作以及找不到心儀的工作

其實學歷還是一個很好的敲門磚。很多時候,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畢業生心儀的工作。為此我調查了周圍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是這麼說的:

學生一:工資才4000元,除去租房子所要花費的2500元,只剩下1500元,我幾乎所剩無幾。要說可以搬到偏遠的郊區住,但是每天一個多小時的上班路程,我真是受不了了!

學生二:我不明白,為什麼這家企業總是要加班?難道沒有員工自由嗎?難道沒有勞動法嗎?

學生三:我大學學的是生物科技,但是實際上,我可以做的事情很少。除了去一些私企美容工作做一些護膚品的檢驗工作,實際上我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3】環境發展與現實的衝突

根據一份數據調查顯示,2018年預計我國畢業大學生將高達820萬。就業形勢確實嚴峻。一方面,企業缺口不多,有經驗的員工大把且拼命。另一方面,大學生培養的成本高,不如從同行業且工作一兩年有經驗的員工招聘,儘快上手。

再者,目前各行各業確實都不容易。中國老年化日劇嚴峻,預計到2025年,老年人人數3億人口,老年人的消費是緊縮的,企業規模也日漸緊縮,意味著崗位減少。就業將更困難。

大學生想要在畢業大潮中獲得優勢,需要在校期間打造更核心的競爭力,參與更多的項目,不僅學歷夠硬,項目經驗也夠硬,那麼畢業後才不至於陷入困境。

職場上的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作為一個小公司的老闆,我說幾句可能更說明問題。

我公司2003年成立,公司成立的時候,招工很簡單,找工作的大學生,只有一個字:錢!工資合適,就來上班。到了2000年以後,再招工的時候,大學生就會提出,是不是給上三險啊等等。到了2010年以後,再招工,現在的大學生就問題多了。1,要工資高。2,要離家近。3,要公司規模大。4,除了三險外,還要有一金。有的人甚至還要問問,老闆是不是開的好車!(不知道這和他有什麼關係?)。剛來的大學生,什麼都不懂要培養半年才出來,剛能做單了,他就惦記跳槽。所以我現在,乾脆不招工了。能做多少做多少。夠自己吃喝就完了。


永寶齋齋主


說一個我同學的故事吧。

他從一個二本的大學畢業,機械工程學專業,上大學的四年時間裡,不知逃了多少堂課,考試大多靠作弊過。畢業的時候,面臨找工作問題。有很多企業來學校招聘,這個不合適,那個也不合適,他整天嚷嚷著:"怎麼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企業啊?什麼時候能來一個機械製造的企業啊?"



其實來學校開招聘會的很多企業,有很多都很不錯的,有中字頭的大型國企,有全國500強,還有不少之前學長學姐推薦大家去的企業。這些企業福利待遇算很不錯了,關鍵是人家不限專業不限經驗,願意接納小白啊。

可我那同學就是看不上,我一個學機械的去糧油企業?去賣房子?我四年大學白讀了?

最後他成功如願進入了一家機械製造企業,那家企業在工業區,離市區比較遠。然後我那同學又在群上抱怨了,什麼鬼公司?沒有住房公積金就算了,五險還得過了試用期才有!加班費5塊錢一個小時!還得申請,沒加夠四個小時他們還不好意思去申請!申請了領導還不一定批!

抱怨有什麼用。何必如此執著自己的專業呢?何況你在大學混了四年,真的把這個專業的知識學透了嗎?



在此給廣大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一個忠告,真的不必太執著自己大學的專業。很多公司招不到人,他們願意從零開始培養的。

作為應屆畢業生,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你可以零經驗進入很多公司,只要你願意把自己當做一張白紙,虛心努力地去學習,很多公司會接受你的。

對於很多很熱愛某個專業的學生,可以忽視這篇文章。畢竟還有很多專業確實需要紮實的功底,接受過硬的訓練,比如醫學,航空業之類。



但是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請把眼光放寬了,學習一個專業,不一定是為了專門從事那方面工作。學習一個專業,掌握一個學科模型,認識世界的時候就多了一個參考。

比如,在學習化學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講,原子可以類比成太陽系,原子核相當於太陽,電子相當於繞太陽旋轉的行星。你馬上就懂了。

改變觀念,才會有轉折,並且什麼時候都不晚。


二佔佔


找不到工作招不到人,無非幾點:

1、薪資待遇。

這個原因應該是根本原因,就像辭職一樣,不能說百分百,但也有百分之七八十是因為它了。



我們部門最近就在招人,人事發布在網上的薪資是3K—4K,快一個月的時間裡就一個過來應聘的,是一個新人開口3800,最後沒談攏,以致於我要做兩個人的事情。企業想要花最少的錢,幹最多的事,而我們找工作時候,想的都是和企業相反的。

2、眼高手低。

我們不排除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有獨擋一面的能力,但那是少之又少的,你沒有實際案例,企業不會冒這個險接受你的。企業都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我來公司面試時,是人事開的工資,因為他也會根據多方面來衡量你的工資的。

3、學的和用的不一樣。



現在好多學校教的和到企業實際操作相差很多。這個在我出校門的時候,就親身體驗到了,理論和實際還是要有一段的路要走的。現在好多大專院校都是第三年直接安排學生到崗位上操作,覺得這個蠻好的。

4、僧多粥少。

企業都認為這方面的人比較多,所以就降低工資,三條腿的蛤蟆沒有。兩條腿的人到處都是。抱著這個不來還有下一個來的心態。


織趣舍


親戚家孩子大學畢業好幾年了,2016年說已經兩年沒有上了,我說為啥不上班呢?上班一月才2000塊錢有啥意思?還不如在家呢!我說你剛畢業啥都不會,你去上班對人家來說就是個副成本,等你熟悉了可以給單位做貢獻了待遇就上去了,沒什麼用處。說要來學做生意,聽我一說沒那麼容易也不敢來了,這一算四五年沒上班了。管他呢父母在工地上能賺錢就行,這不是個別現象,單位還有一個兒子畢業幾年了這個工作不好那個工作不好,不上班天天還得回家給他做飯。
這不是個別現象,這代孩子和我們這一代人的觀念不一樣,在家裡爸爸媽媽什麼都給我準備好了,在社會上也一樣,你不給我準備好我就不去。我們有個很好的移動互聯網項目招加盟商,找項目做應該看什麼?肯定是看這個項目能否有發展,將來能否給我賺錢?這些孩子們看什麼?看你的項目有沒有盈利,他認為他來就是來分錢的,盈利了他才來,盈利了我還要人嗎?招商是找你來幹活一起來做項目的,不是項目很賺錢了讓你來分錢的。



這代孩子家裡多少都有些積蓄,父母能吃苦能省錢基本上是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對錢還不在乎,我們招人的也很麻煩,來了就不會甚至不敢考核,寧可少要人還可以省成本。這麼多人都是這樣的觀念怎麼辦?不願意找工作,找了工作也幹不了,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確實是出了問題,社會擔心的獨生子女垮掉的一代真正的來了,我第一次有了這樣的感受。幸好現在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正在快速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人工。


創業特種兵傳遞快遞物流信息分享創業心得!



創業特種兵


我就是面臨人手不足,招不上來的困境,我個人覺得還是畢業生在大學階段沒有找到目標的原因。

上週我剛面了一個姑娘,覺得很合適,姑娘也明確告訴我,她還有另外兩個公司在考慮,會在我們三家中選一個入職。

我看中這個姑娘是因為這個姑娘大學期間的實習經歷,高三和大一的時候就有給出版社在書展做兼職的經歷,大二在出版公司實習,大三去了業界比較大的出版社實習至今。

她在面試的時候,明確投我們是看我們的暢銷書經驗比較多,希望來開拓一下視野,看看暢銷書運營模式。這也是她打動我的地方,她來之前對自己要投的職位、公司都有很好的瞭解。

一般做事的人都是這個流程:充分收集信息、理性決策、果斷行動。

至少在第一步,她已經很成熟了,她準確說出了我們最近幾年的暢銷書作品,並且在書展上,拿到了我們的書目,並且對我們最近的暢銷書闡述了觀點。

雖然她並不了我們的運作模式,但是她思考了。也就是說,等她入職,經過入職培訓以後,我帶帶就能獨立工作。


說完了成功的案例,我再來說說最近我拒絕的新人。

1、解決問題能力差。

儘管我經常推薦解決問題的書,也做入職培訓,但是解決問題能力還是現在新人的硬傷。他並不清楚如何自己解決問題,

2、專業能力

我這邊的專業能力就是閱讀和寫作能力了,一般入職我就會推薦他們看辦公室書架上的閱讀、寫作書,可是非常奇葩的是,有些新人會跟我強調“功利性閱讀有害”,我都無奈了。閱讀的原始目的:消遣、收集信息、獲得知識。

讀書的原始目的不就是為了傳承信息和知識嗎?不就是功利性閱讀嗎?你反對功利性閱讀,那你上這麼多年學,都幹嘛呢?功利性閱讀你上學幹嘛?這麼多年都把害了?

我真是無語了,這種基本上我都不辯論,幹什麼不吆喝什麼,直接再見了。

3、溝通能力

溝通這事,說在點,聽在心。你不喜歡我給你安排的工作,你直接說,你擅長什麼,能做什麼,想學什麼。咱們都好商量。你有事不說,不問,我說什麼你不反饋,那這個真是沒辦法溝通,我只能換人。


我總是跟職場新人推薦《靠譜: 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

從溝通技巧、邏輯思考技巧、資料製作技巧、專業·商務精神4個方面,詳細的講解了職場新人應該如何建立工作習慣。

自我認知是進入職場最關鍵的一關,你要通過認知發現自己的問題,自己的長處,自己能幹什麼,擅長什麼,需要學習什麼,然後系統的學習。還是那句話充分收集信息、理性決策、果斷行動。光下決心,不行動也是瞎掰。

想畢業就找到工作,不妨好好想想企業需要什麼人。而招聘單位,我也有個心得,就是招聘實習生,基本上上學期間能出來實習的,都是有想法的,培養培養就能帶出來的新人。


鼴鼠的土豆


本人本科英語專業,研究生計算機專業,現在在國內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

研究生畢業找工作的階段對此體會非常深刻,談談我的看法。


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很多企業喊著招不到人,看似很奇怪,其實非常容易理解。

招不到人的問題

有個別實力不強的公司“招不到人”,薪資給的不足,企業吸引力不大。

另外這裡所謂的“招不到人”更多地是指“沒那麼好招人”或者說“招不到合適的人”並非真正招不到。

經歷過名企校招,現在優秀的學生名校的學生也很多,特別優秀的也算少數,企業之前也在搶人。導致很多企業也像一些學生一樣“高不成低不就”,招人“高不來,低不想要”。

某世界五百強去年校招都出現招不滿的情況,就是因為真正優秀的在內推期間就找到了工作,傲慢的招人態度,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讓很多學生選擇了其他。最後放低姿態,眼巴巴得招人(但是依然還是隻要指定的211學校,還是要能力還不錯的,這部分學生早已搞定了offer),最後還沒招滿。

“招不到人”並非一個人也招不到,只是招不滿或者難招到合適的人,這對於名企也普遍存在。

有些好的企業招不滿是因為寧願空著,等著下一波校招,等著社招,也不要“不合格”的人進來。

說到底還是能力能不能支撐你的理想的問題。

可是總有一些沒真才實學的人,還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夠努力,抱怨這抱怨那,“不服氣”。

都是哪些人“找不到工作”?

800萬看似很多,但是大學生基數也非常大。

首先請大家想一下,都是哪些人找不到工作?

根據我的所見所聞,名校的學生普遍非常好找工作,普通學校裡專業學的非常紮實學生也不愁找工作。

找不到工作的學生不說有多麼強的自學能力,多麼強的主動性。大部分連自己的專業都沒學好。

“找不到工作”的學生大學都在幹啥?

我見到的“不好找工作”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大學裡不太努力的學生,甚至連學習都不好,更別說學一些和工作需要的技術。

可以對比一下二本的學生和名校的學生學習氛圍,日常生活,我想大家心裡應該有數了。

很多大學生在大學裡“混日子”,“及格萬歲”、“不掛科的大學不完整”,上課玩手機,沒課打打遊戲、泡泡妞、吃吃喝喝等。

很多大學生大學前三年混日子,最後一年甚至最後一兩個月才“幡然醒悟”努力學習,努力找工作。

如果這類學生都能輕鬆順利找到好工作,那麼還有天理嗎?

欠下的總是要還的。企業不會為廢柴買單!

大學教育和企業要求之間的矛盾

大學教的很多內容偏理論化,企業要求偏實踐化。

很多大學裡面教的內容相對淺顯,相對基礎,甚至有些知識是“過時”的。

而很多學生並沒有從“高中思維”轉變到“大學思維”,以為學習好考試分數高就行,其他的不重要。不去了解企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技能。

總是覺得“時間還早”,“周圍人都這樣”等,日子很快過去,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能力不行。

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

很多普通大學的學生,總覺得名校的學生都是龜兔賽跑裡的兔子,都懶洋洋。

反而是自己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追求地學生在混日子。

有些人怪學校,怪氛圍,我認為只能怪自己。

大學教育本來就和高中不一樣,不可能像高中一樣,什麼都明確告訴你,手把手教你。而且即便像培訓機構一樣教,依然有大把學生不願聽課,看看一般的學校裡專業課玩手機的多少?課餘時間都在幹啥?就算像培訓班一樣有很多人不想學,不主動學。畢業再怪學校不聽。最終學出來還是千差萬別。就業的時候人那麼多,企業當然選基礎更紮實,學的更好的學生。

研究生期間有一個關係非常不錯的同學非常優秀,人比較聰明還比絕大部分同學更努力。

經常搞比賽搞到半夜才回去,學習也專業第一,拿了各種獎學金,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些對能力提高有幫助的事情,在全國性的很多比賽都拿到了非常好的成績,最後去了阿里巴巴。

雖然無不算成功,而且我自認為自己也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但是我本科是一個普通二本學校,英語翻譯專業,我大二開始重點學習自己喜歡的計算機編程,但是我英語專業的證書如英語專業八級、英語專業四級,甚至不需要考的大學英語四級和大學英語六級也都通過了。

大學期間放學總是第一時間衝到宿舍學編程,暑假寒假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編程。大學裡參與我們市單證防偽系統開發(該系統現在還在用),偶然的機會參加了一次軟件比賽,拿了我們學校那一年唯一的省級一等獎(計算機學院也有二三十個團隊參加)。

最後考研也考到了計算機專業,現在也在一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工作。

為什麼還有一些人思想還不轉變,學啥都手把手等著別人教。學校裡教的不好好學,找不到工作逼急了才去培訓好好學。找到工作再怪學校?難道不應該自己反思嗎?

欠下的總是要還的,企業不會為廢柴買單

這句話並不是我說的,而是我們公司入職的時候一個人力資源老大說的


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很多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看似矛盾,其實是必然現象。

找工作的階段優秀的學生在內推階段輕鬆拿到好幾個名企offer,“痛苦地”在這些企業裡面選一家。一般的學生在校招階段才能找到工作,甚至都是一般的企業。專業技能很差的學生,校招甚至都找不到工作,等著公司“補招”。

企業招應屆生未必全都要求技能完全達到工作需要,很多專業基礎非常紮實的學生好的企業也願意要,可是很多學生的專業學的一塌糊塗。

非名校在就業是本來就不佔優勢,但是大學期間還在混日子,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難想象了。

找不到工作的人自己該想想大學裡自己都在幹啥?

你今天走的每一步,都會在未來留下印記。

前幾天在問答上還看到有人問“大學裡沒好好學,找不到差不多的工作怎麼辦?”,還有人問“想寫簡歷求職,大學裡成績不好,沒有像樣的證書,沒有獲獎該怎麼辦?”,我只想說“涼拌!”。

另外有人說還有走關係找到工作的

確實有這種情況。有關係的靠關係,沒關係靠能力。沒關係還沒能力還不努力,還說啥?!

說再多依然有不聽的,依然都不當回事的,這不重要。希望畢業的時候有勇氣對自己說沒有荒廢,你的工作的層次也將是你大學是否努力的見證。

成績固然不能代表全部,第一份工作固然可能無法決定一生,但是就像大學讀名校和普通本科一樣,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你的能力,影響了你以後的發展。這種差距未必是越來越小,別人資源更多,能力更強,未必不比你更努力,未必機遇比你差。

機會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是給“不服氣的人”。

大學迷茫的問題可以看看我的另外一個回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52735151883813124/


本人擅長解答英語、計算機、考研、大學生活等相關問題,歡迎關注我,也歡迎類似問題可以邀請我回答。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探討,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


明明如月學長


作為一個剛剛從某985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我對這個問題還是非常有感觸的。

所以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大學生為什麼找不到工作

與其說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如說是大學生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工作到處都是,隨便找一個工作很好找,但是重要的是很多工作自己不會幹或者不想幹的問題。

那麼大學會為什麼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呢?

其實也是主要因為在大學期間沒有好好把握好大學四年的時光。

我身邊就有很多人,在大學期間其實一直都處於迷茫狀態,不知道自己能幹嘛、該幹嘛、會幹嘛。

所以整天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入手去提升自己,所以造成了在大學畢業之後,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也學得不夠深,同時如果想從事其它的行業,自己又沒有經驗的尷尬局面。

企業為什麼招不到人

其實也不是企業招不到人,而是企業招不到自己滿意的人才。

那麼企業為什麼招不到自己滿意的人才呢?

企業方面

首先企業應該看一看自己所提供的崗位是否是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有足夠發展前景的崗位,如果這個崗位沒有什麼發展,那麼相信招不到人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企業同樣也需要看一下自己所提供的薪資待遇是否合理,有很多公司想用很少的錢就招到很好的人,這種好事誰都想要,但是卻是不現實的。

學生方面

其實個人感覺現在學生找不到工作這種情況已經很少見了,每個學生畢業的時候基本上都已經在校招的時候找到了自己的公司。

因為校招相對來說對學生的要求會較低,所以學生基本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工作。

要說學生找不到工作,其實也就是因為學生的經驗等問題,讓企業覺得不合適。


遊遍古今中外


一邊是大學生就業難,一邊是企業招工難,看似是矛盾體,其實是很無奈的社會現實。

大學生就業有多難?我考察過我省的大型社招會,毫不誇張的說,可以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來形容。很多學生跟磕頭蟲似的陪笑臉投簡歷,可剛一轉身就被人扔到了地上。我身邊的朋友,孩子大學畢業很久了都沒找到穩定的工作。有一個老同事的孩子,工作還是我幫忙安排的。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這麼難呢?

一,大學擴招惹的禍。大學擴招以後,上大學跟上街買菜似的容易,滿大街都是大學生,供給嚴重過剩,所以好工作難求。

二,求職標準偏高。很多大學生,特別是二、三本以及大專生,書生意氣,自視甚高,只想進科室做幹部,寧可在家啃老也不願意進工廠下車間。

三,工作能力與企業要求不匹配。大學教育與企業需求脫節,培養的學生眼高手低。而企業需要的是入職即能上崗的人才。這種能力與需求的不匹配,造成相看兩厭的局面。

企業招工有多難?我瞭解幾個私企,可以說是非常缺人,他們的招聘專員基本天天跑人力資源市場,在人才市場有長期、固定的展位。即便如此,招聘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這是為什麼呢?

一,招聘標準要求水漲船高。大學擴招後,私企老闆們眼光也高了許多。很多崗位,明明大專生就能滿足要求,老闆偏偏要求二本以上學歷。招不上來,就罵人資部門無能,讓招聘專員頭疼不已。

二,待遇太低。最關鍵是還是工資待遇太低。很多私營單位,大學生入職起薪才2000元。北京等一線城市,985本科月薪3500元。這樣的待遇,跟打發叫花子似的,對學生沒有丁點的吸引力。

三,工作條件惡劣,留不住人。這是很多私企的通病。老闆只想掙錢,在環境、食宿、安全上舍不得投入,工作條件惡劣,勞動防護缺失,安全事故頻發。根本留不住人才。

那麼,應該如何解決一邊是就業難一邊是招工難的矛盾呢?

一,大學教育要改革。改變大學教育去市場需求脫節問題,向實踐化、實用化發展,加強與企業的互動合作,為企業培養新型的實用型人才。

二,學生要降低期望值。大學生也要降低求職的期望值,特別是二三本學生,與一本和重本競爭沒有任何優勢,應向基層生產、管理和服務崗位發展。

三,企業要給予大學生應有的待遇尊重。企業之所以招人困難,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捨不得給錢。錢只要給單位,人不是問題。

四,企業要改善工作環境。私企要改變血汗工廠的不良形象,在工作條件和人文環境上多下功夫。栽得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