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該如何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成雪濤


父親在一個家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也是家庭的主心骨。在家庭教育更是不可缺席。

在我身邊有這樣一個現象:接送小孩上下學的是媽媽,每天洗衣做飯的是媽媽,每天教育輔導孩子作業的是媽媽,每天晚上講故事哄睡的還是媽媽。那麼爸爸在一個家庭裡扮演的是一個什麼角色?有些爸爸可能一個星期也見不著自己的寶貝一面。對於孩子的教養你是否心存愧疚?賺錢養家固然重要,但教育小孩更重要。

父親該如何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

脾氣暴躁型。有些父親脾氣非常暴躁,動不動就發火動手打孩子。這樣的孩子會變得性格懦弱,心理會留下恐懼的陰影,以後遇事總是心驚膽戰。有些甚至出現心理的陰暗面。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脾氣暴躁的父親必須收斂自己的情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凡事都是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學會與孩子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與孩子交朋友,共進退。

懶惰型。有些父親空閒時間是挺多,但特別懶惰。一回到家就窩在電腦旁打遊戲,又或者像躺屍一樣躺在床上玩手機,一天都不帶動的。孩子就有樣學樣,一天到晚也是抱著手機電腦不放。父親嫌兒子太懶,兒子也嫌父親太懶。兩人互相嫌棄。父子關係冷到冰點。懶惰父親應該動起來。家不只是住宿的地方,家是一個港灣,是一個需要愛燃燒的地方。如果你確實不想動,你可以陪看看書,看看報紙。不要整天不是電腦就是手機,你應該給孩子一點正能量。

消極型。有些父親總是一臉愁容,整天唉聲嘆氣,好像過不了明天一樣。整個家庭氣氛十分壓抑。在壓抑的氣氛裡孩子得不到積極向上精神來支撐。久而久之也會變得消極。父親在孩子心中應該是陽剛的、高達的、有氣概的、偉岸的。良好的父親形象才能促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很多研究發現男孩四歲以前缺少父愛會使他缺乏男性力量,易於女性化。女孩在五歲前缺少父愛,在青春期與男性交往是會焦慮、羞怯或無所適從。所有告誡父親們,當你決要生下一個生命的時候,就要給他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一個美好的未來。


三口與木可


幼兒心理學家格賽爾曾經說過:“失去父愛將會導致人類情感發展的缺失與不平衡”。這句話就足以證明父親在家庭中具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父親不同於母親,父親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能讓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我們都知道,父親會帶領著孩子“瘋狂”“探險”,父親的角色因性格的魅力而賦予了孩子勇於嘗試、勇於探索。從而不斷的刺激著孩子的動手動腦。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也用了15年的跟蹤調查得出——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更富有創新思維,也有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那麼父親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呢?

1、夫妻相互尊重,建立和諧的教養方式。

家庭教育中爸爸與媽媽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爸爸一定要尊重“媽媽”,爸爸在家庭中常常擔任著“權威者”的形象,爸爸尊重媽媽,不僅僅是在告訴孩子“請你尊重你媽媽,不要傷害她”,同時也是樹立良好教養方式的基礎。只有良好的夫妻關係,才能建立良好的教養方式。“權威——民主型”的家庭中,父母關係和諧,對於孩子的教育有著一致的目標,對孩子有著合理的要求。

2、與孩子多分享、多交流、多陪伴

父親在家庭中應該拒絕這樣的角色定位“不苟言笑、嚴肅”。與孩子分享、交流,甚至是陪伴孩子的人,應該是父母雙方共同的責任。父親與母親看待事物的態度不同,所能給予孩子的幫助也不同,父親也應該做到多交流、多分享、多陪伴。父親剛性的教育不可或缺,“剛柔相濟”才能鑄造健全的個性。

父愛是母愛的強化,父愛與母愛就像是“太極”一樣,只有相互作用,才能收穫最佳的教育!





幼教攜手成長記


現在人們整體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孩子成長環境也一直在改善、一直在進步,不知道為啥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方法不對、還是現在的孩子成長環境複雜?

從我教育我家孩子的感受來說,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教育方式、方法跟不上孩子的成長了,因為社會發展太快了,許多東西我們大人都還沒有準備好,就悄無聲息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走進了我們的家庭,比如前些年說的電燈電話、手機、汽車、網絡、甚至是網絡遊戲,孩子的成長面臨著太多的誘惑,我們大人有時候還會玩手機、打遊戲,對孩子來說,想完全禁止太難太難了,培養孩子適可而止的好習慣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小順說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第一任老師。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父親和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盡著不同的義務。都說父愛如山,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更多的體現在人格上。父愛是深沉的,隱形的,內在的,充滿力量。一個人成年後人格是否健全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於原生家庭父親的影響。有些成年犯罪都是人格不完整,從小缺少父愛,缺少父親的教育;還有一部分單親家庭的孩子,長期和母親在一起,對於男性缺少了解和接觸,很多會較早的出現叛逆、早戀現象,尤其是女孩,在戀愛婚姻方面可能會有癮患,早早成立家庭,有某種戀父情結。所以說,怎麼盡一個父親對孩子教育的義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耐心,陪伴,指引,諄諄教導,在孩子的各個年齡段給予他不同的愛和力量。你可能不需要多說,更多的是去做,身體力行,有時候做比說更有用。拿我自身成長經歷來說,我的父親是一位不善表達情感的人,而我對於父親也一直是尊敬和敬仰的態度。他從未對我進行過正面教育,但是當我出現錯誤時他會委婉的和我母親說,我母親會轉述給我,使我明白父親對我的期望和用心良苦。某種程度上來說,我作為一個女孩和父親的關係一直不是非常親近的,都說女兒和爸關係好,那是性格外向開朗善於表達的性格的父親。我的父親是一個正直善良,三觀正的人,無論怎麼樣,我都不會變成性格扭曲,怪異的人。所以,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性格,你的人格魅力都會無形的感染到你的孩子。多看一些育兒、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幫助自己提高素養。加油!希望你成為一個了不起的父親,你的孩子會以你為榮。


阿桑與書


你好,任何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關心的。其實,想要教育好孩子並不難,只要自己把握住幾點即可。

1.建立原則。即允許你是“熊孩子”,但你要有度,不能超出規則。要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必須做,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能做。讓孩子明白原則性問題的區分。

2.堅持原則。很多父母在原則建立後,會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孩子哭鬧之類的就打破原則,破例同意孩子的需求。其實這樣是不明智的,孩子也會看家長對原則的態度,如果家長都可有可無,可隨時打破,那孩子也會覺得那些規定可有可無,不再遵循。

3.獎罰分明。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需要的不是責備打罵,而是理智對待孩子的過錯。作為父母,應該瞭解具體原因和過程,替孩子分析錯在哪裡,為什麼錯,讓孩子有分辨能力,以防止下次同樣犯錯。而在孩子做的好的時候,也不要吝嗇誇獎,適當是時候可以給予獎勵,作為驚喜。

4.樹立榜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想要孩子變成什麼樣子,自己需要先做到才可以。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看到孩子又不對的地方,應該多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好!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小小幸運媽


以身作則,樹好榜樣教會他們正確的知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第一位老師,不要對孩子採取暴力,要對他們講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