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文 | 閔思嘉

今天要說的,是整個十一月最讓人期待的電影,《毒液:致命守護者》。

在北美上映之後,豆瓣7.3分,爛番茄的爆米花指數也有87%。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你肯定會不由自主地拿毒液和死侍比較,因為他們都是漫威宇宙裡的「反英雄」。從現有的口碑看來,《毒液:致命守護者》也已經大有超越《死侍》的趨勢。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我有預感,等影片在國內上映後,毒液必然會成為被大家瘋狂討論的,漫威歷史上最具有魅力的反英雄。雖然準確地說,他屬於「索尼漫威角色宇宙」(SUMC)。

毒液之所以這麼受歡迎,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是由於他是歷來的英雄裡,最分裂的一位,且這種分裂在影片裡有好幾重指向。這其實就很像現實中普通人的糾結,或者是超能力者決定是否要做英雄的搖擺。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分裂之一是說本來毒液就由兩部分:埃迪和毒液共生體構成,從人格上來說就是分裂的。

之二是說毒液的外形,分裂成了既暗黑又性感的兩個特點,張嘴就要咬掉人類的腦袋、隨時可變的流體狀態、暗黑的同時還有點噁心;但是大眼睛和大舌頭的設定,莫名又很性感。

之三則是毒液既loser又可愛的性格設定,特別的話癆。毒液在原漫畫裡,是個相對更暗黑些的角色,再加上共生體以人類為宿主的狀態,本來也就有與毒品相關的隱喻。但這次的獨立電影更加專注於去講毒液這個超級英雄是怎麼誕生的,對於原著中毒液形象裡一些比較暗黑的部分並沒有太過著墨,轉而塑造了一個比較萌和話癆的毒液。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這其實也算是在另一個層面上還原了它,因為毒液本來的設定就是「反蜘蛛俠」,不僅在外形上很相像,在話癆上也是一樣,這樣的改編,也更有利於以後宇宙的拓展,以及與蜘蛛俠等故事接軌的可能。

作為這個形象的第一部獨立電影,《毒液:致命守護者》用一個典型的英雄源起故事開了個好頭,影片用了很長的時間來鋪墊埃迪如何從一個還算愜意的記者,因為調查生命基金會老闆卡爾頓·德雷克的黑幕,而丟了工作、沒了女友,進入到失意潦倒的境界,類似的可對比《鋼鐵俠1》,把主角扔進谷底,是最容易建立起好感,讓我們認同他的方式。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生命基金會老闆卡爾頓·德雷克

在這種常規的英雄源起模式下,《毒液:致命守護者》卻拿出了最不同的一點,它抹除了超級英雄的英雄性質。

與通常的那種英雄受到某種召喚,並最終走上覺醒之路,再成為英雄的模式不同,埃迪成為毒液的路途太過偶然,甚至很難說有覺醒的過程。比如小蜘蛛,就有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覺醒;鋼鐵俠也最終意識到,自己才是父親最好的創作,解開了長久以來的心結。

但埃迪就不一樣,他更像是個撞了大運的倒黴蛋,因為調查而失去了一切,只能住廉價公寓,從頭到尾都沒有超能力,只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擁有了毒液共生體,才成了毒液。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埃迪就是個loser

但微妙的是,雖然埃迪沒有覺醒的過程,毒液共生體是有的,至於它的覺醒過程,在這裡我不打算過多劇透。總之,在超級英雄體系中最重要的「覺醒」一環,他們都是分裂的,這是第四重。

影片其實讓毒液共生體回答了「為什麼會是埃迪?」這個問題,答案是他們倆都一樣,是自己星球上的loser,分開來都落不著什麼好,還不如共生在一起才能有點作為。

這種同病相憐的loser氣息,也打破了超級英雄總有過人之處或肩負特殊責任的設定。片中的一段情節,也從側面揭露了埃迪的失敗,他的女朋友安妮讓他不要再像在紐約一樣被踢出報社,不得不讓人聯想起《蜘蛛俠3》中埃迪因為照片作假被蜘蛛俠指出,而被報社炒魷魚的歷史。至於這一閃而過的閒筆,會不會再和新蜘蛛俠的故事接軌,就要等以後才知道了。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影片抹去主角身上英雄屬性和超能力的設定,再加上毒液共生體的外星生命身份,使得比起聚焦於超級英雄成長史的漫威時代影片,《毒液:致命守護者》倒是更像一部以外星生命為主角的科幻片,帶上了一種七八十年代的復古質感。

這類影片的特點,是講述外星生命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那些假想敵們或最終露出獠牙,或與人類成為朋友,代表的是人類內部陣營的對立,抑或個體內心的陰暗與掙扎。

而《毒液:致命守護者》,則用毒液共生體與埃迪之間相互控制的關係,將超級英雄片與經典科幻片成功嫁接了起來。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必須要說,影片動作場面的設定,用驚豔來形容絲毫不誇張。毒液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影片的動作場面必須摒棄既往的打鬥觀念。常規大片的動作場景不論是人和人,還是人和怪物的打鬥,都是基於實在的肢體動作,簡而言之,是剛體和剛體之間的打鬥。

但毒液,是變化的黏液狀態,它出場時刻的動作,多數是流體和剛體的打鬥,在毒液最後與暴亂的大戰之中,甚至是流體和流體的打鬥,這些部分,常規的動作設計幾乎無法完成。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毒液與暴亂的流體打鬥動作

但《毒液:致命守護者》一方面是在特效上做到了登峰造極,另一方面,則是在具體的打鬥上,有了很多新穎的借力打力的設計點,最終的觀感,不僅絲毫不重複,還非常震撼。光是這些動作場面,就值得你走進電影院,並且,要選擇一個放映質量最好的IMAX,刷兩遍都不為過。

影片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在講埃迪和毒液共生體使用同一個身體發生的搞笑事件,這奠定了影片的喜劇調性,導演魯本·弗雷斯徹已經說得很直接了:「《毒液:致命守護者》的核心看點,就是挖掘宿主和毒液的關係,看他們在彼此相處過程中產生的黑色幽默。」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另一方面,這些唇槍舌戰,或者埃迪在毒液就要咬掉別人腦袋時又奪回控制權的拉鋸戰,也相當於是超級英雄學習如何控制和正確使用自己能力的過程,只不過因為毒液共生體的存在,這個過程變得人格化了。

你會發現,埃迪從用「我」、「你」來區分自己和毒液共生體,到最終變成了用「我們」來稱呼彼此的時候,才是「毒液」這個形象,真正確立並誕生的時刻。

因為至此,他們才不是搶奪這具身體的控制權,而是用一種締結彼此的方式,一起生活下去。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有意思的是,是當毒液時不時在埃迪腦海中發表意見的時候,也頗有種雙重人格或是精神分裂的樣子,這在承擔搞笑作用的同時,其實也暗示了英雄作為人的黑白兩面性,也算是影片所保留的關於原漫畫的那些精髓部分——毒液這個角色有可能存在的黑暗面。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斯蒂文森的小說《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也有改編的同名電影,故事中白天傑柯爾是善良的醫生,晚上就變成邪惡的海德人格,裡面的「Jekyll and Hyde」後來還成為了雙重人格的代名詞。而毒液,毫無疑問就是超級英雄裡的「Jekyll and Hyde」。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索尼要開啟自己的宇宙並非易事,差異化更是難上加難,《毒液》走的是既冒險又穩妥的一步。

看看幾分天下的這些超級英雄片巨頭,每一個其實都在尋找自己的標籤化和差異化。漫威對超級英雄的理解源自神話體系,它將這些英雄做成了一個矩陣,超級英雄的宇宙是從它這裡開啟的,所以它作為先行者,有著各種各樣的英雄,終極矛盾也從個人化的問題上升到了宏觀的人類命運。

DC呢,《蝙蝠俠:黑暗騎士》所帶來的史詩感和正劇感的悲壯氛圍,至今都還是影迷們理想中最DC的超級英雄片樣子,但其實這是最難駕馭的一種模式,可以說到現在為止DC的嘗試都沒能重現當年的風采,有點又想要接近大眾又想要嚴肅的搖擺。

《毒液》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進步,不光是因為loser逆襲

而索尼現在手握數百個角色,改編的空間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像是提上日程的《吸血鬼莫比亞斯》《銀貂與黑貓》等等,不過目前已有的主要角色,還就是蜘蛛俠和毒液。你會發現他們的共同點都是loser,超能力來自某種意外的結合,而他們所關心的,也都是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尤其是毒液的這種兩面性所關注的,其實也就是人和自己內心另一面的博弈。

這樣的索尼,找到了漫威和DC之外的另一條超級英雄之路,它更親切,也更容易讓普通人代入。原本與英雄意義完全相反的loser,也並不是沒有相互結合的可能。

以前,我們愛超級英雄的能力拔群;而現在,我們也可以愛他的平凡無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