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慶號輕巡洋艦保留下來,會給解放軍海軍留下什麼樣的影響?

不帶走一片花瓣


重慶號,是艘輕型巡洋艦,二戰結束後,由英國政府增送給國民政府海軍,是當時國內最大的一艘軍艦,標準排水量5200餘噸,滿載排水量6600餘噸,也是當時亞洲最強的戰艦之一。

全國解放前夕,艦長鄧兆祥上校率領500餘名官兵在上海吳淞口易幟,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向北駛向山東煙臺和葫蘆島,但遭到從青島起飛戰機空中打擊,導致艦艉部嚴重受損,遂自沉於港內。

重慶號艦長154.22米,寬15.54米,續航力4000海里,艦載武器主炮有3座(前2後1)雙聯裝152毫米艦炮,4座102毫米雙聯裝高射炮。

副炮有2座4聯裝40.5毫米乒乓炮,3座雙聯裝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2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以及2座3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套深水炸彈發射器等。

重慶號輕型巡洋艦,是國民政府海軍最強的水面主戰艦艇,老蔣都曾在艦上召開東北戰區國軍高級將領會議,用艦炮從葫蘆島向我軍佔領的塔山、高橋陣地猛烈轟擊,並企圖憑藉此艦強大的艦載火力,阻止我軍南下渡江作戰。

卻不料全艦官兵起義,駛向了我解放區,粉碎了國民黨調艦入江,阻止我軍渡江作戰的企圖,老蔣勃然大怒,撤了桂永清海軍總司令員職務,派出B-24型轟炸機狂轟濫炸,根據上級保全重慶號的指示,在拆除艦上重要設備後,打開海底閘門自沉於葫蘆島港內。

在沉沒兩年後,重慶號被打撈出水,主炮和副炮都受損,電氣設備、全部儀器、光學器材、通訊器材已不適用,要恢復重慶艦的戰鬥力並使其現代化,是一項艱鉅而浩繁的系統工程,修復工作約需3-5年時間,且耗資巨大,最終拆解作廢鋼處理,一代名艦灰飛煙滅,僅在軍博館保留了艦鍾。

50年代初,限於國力非常有限,海軍發展屬於“空、潛、快”,以依託近岸在空軍掩護下的防禦作用為主,因為用習慣了護衛艇、獵潛艇、魚雷艇等小型艦艇,護衛艦以上的艦艇基本上屬於裝點門面的角色,處於高處不勝寒的境地。

1974年1月,西沙海戰爆發,海軍所有護衛艦包括北海艦隊101艦、102艦、103艦、104艦這4艘滿載排水量2200噸的驅逐艦,所謂的“四大金剛”都靜靜地泊在各自的港口,成了那場震驚中外的海戰的旁觀戰。

重慶艦倘若能有幸保存下來,應該會出現在1980年5月的東風5型洲際導彈發射試驗護航艦隊中,並且擔任護航艦隊旗艦,對這艘海軍唯一超過5000噸名正言順的大艦,一定非常注重保養,與重慶艦差不多同時期服役的那4艘6607型驅逐艦,北海艦隊牛哄哄的“四大金剛”也都在90年代才退出現役。


然後,重慶艦會參與70年代開始的海軍護衛艦、驅逐艦全面導彈化改裝,成為一型導彈驅逐艦,但也僅侷限於提高反艦作戰能力,等不到2000年才逐漸開始的防空導彈裝備浪潮。綜上,倘若重慶號輕型巡洋艦能夠保存下來,其作用也不是特別重大,頂多海軍擁有一艘滿載6000餘噸的大艦顏面有光而已,因為艦上的雷達、儀器儀表、艦炮等都與國內技術不配套,其維護、維修、保養等都是個問題,所以重慶艦能待在港內就不會經常動。

再說了,海軍習慣了空潛快發展,在歷次海戰中,都不敢動用護衛艦以上的艦艇,怕戰艦受損無法交待,所以獵潛艇、護衛艇、魚雷艇等小型艦艇的配合作戰玩得特溜,護衛艦和驅逐艦都按兵不動,待在港內一動不動,成了歷次海戰的旁觀者。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重慶號巡洋艦是二戰後英國送給中國的一艘輕型巡洋艦,它是英國林仙級的4號艦,原名叫“Aurora”,滿載排水量6665噸,武備為3座雙聯裝152炮塔,兩側各有3聯裝533毫米的魚雷。是當時中國海軍噸位最大的軍艦,但是在國共兩黨爭權的時候,這麼大的軍艦落入某一方手裡都會造成實力的巨大不平衡,特別是落在已經在大陸取得勝利的共產黨手裡,所以蔣介石不惜代價都要將它擊沉。


如果當時保留了下來對解放軍海軍絕對有著巨大的影響。首先相比後來中國從高價(每艘17噸黃金)蘇聯買回來的“四大金剛”破爛、窮屌絲相比,重慶號可謂是“女神級”的存在無論是噸位、火力、設計都可以完虐任何一艘。而且其大噸位的設計對解放軍海軍有著巨大的幫助,有著很大的借鑑意義,直到2001後年解放軍海軍的艦艇噸位才有超過6000噸級的戰鬥軍艦,而且還是從俄羅斯買來的。

雖然對當時的解放軍海軍的戰術沒有太大幫助,但是對於培養大噸位艦艇艦員、船體設計製造、艙室的安排等都有著巨大的幫助,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拉出去一戰。而且如果重慶號能保留下來中國估計也不會向老毛子買那“四大破爛”了。而且6000噸級的戰艦改進餘地特別大,對未來的導彈上艦也會更好。而且如果從一開始中國就有大型遠洋作戰艦艇,那麼估計海軍的戰略也不會是近海防禦那麼簡單。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重慶艦就算不沉沒,對中國軍用造艦工業的借鑑意義非常有限,特別是中國國產戰艦的導彈化發展,蘇聯人無疑扮演了老師傅的角色,這個大的歷史趨勢不會變,但如果重慶艦不沉沒,作為寶貴的6000噸級主力艦,服役生涯應該會到80年代。

重慶艦是1937年竣工的英國林仙級輕巡洋艦的4號艦“曙光女神”號,1948年交給國民黨海軍,1949年2月25日在鄧兆祥(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艦長的帶領下起義,是當時國民黨海軍中噸位最大、最為精良的主力艦,3月底被國民黨反動派的空軍炸燬,1952年打撈起來。

(罕見的重慶艦彩照)

重慶艦當時打撈起來,並沒有維修而是拆解了,一方面是因為維修很困難,當時的中國沒有任何的現代化造船工業,它的主機進水,修復難度很大,費用很高,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來說難度很大。

真正讓中國海軍逐步開始現代化的,是中蘇1953年簽訂的《關於海軍交貨和關於在建造軍艦方面給予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定》(簡稱64協定),包括07式驅逐艦,6601型護衛艦,33型潛艇,讓中國海軍開始擺脫了完全依賴國民黨起義的舊式軍艦的裝備現狀。

(鞍山艦,導彈化改造之後)

但這個過程中,中國吸收消化也花了不少時間,60年代江南造船廠建造了千噸級的國產護衛艦65型,航速也只有20節,就是因為中高速柴油機無法掌握,可以說重慶艦就算不沉,中國在當時也無法像現在這樣無門檻的逆向仿製。

(65型護衛艦,新中國第一種千噸級國產護衛艦)

而且從60年代開始,導彈化、國產化開始成為中國海軍裝備的重點,1970年開始,國產的051型導彈驅逐艦、053型導彈護衛艦開始下水,從此中國海軍退役瞭解放初期的舊式艦艇,開啟了現代化的歷程。

(053H型護衛艦首艦在1975年下水的,051型驅逐艦首艦是1970年下水的)

但是如果重慶艦一直在的話,我想到了70年代,她可能會像07型驅逐艦一樣,一樣也是二戰舊艦,進行導彈化改造,加裝海鷹2型反艦導彈,服役到80年代還是很有可能的。


跟烏龍漲姿勢


作用不大,我軍長期只能空潛快,大艦隻能是訓練用。但是獨木難支啊,就跟李雲龍的意大利炮一樣,只能關鍵時刻用。70年代左右估計會拆了魚雷裝導彈,也許4大金剛會少買一半(驅逐艦)…不過就算到了70年代,重慶號的152主炮都很牛逼的,我軍在79年還復裝過152和180炮。



如果重慶號不沉,可以作為大艦參考。至少作為巡洋艦,船員倉還是能拿來借鑑的,甲可薄炮可少,居住環境不能掉。(不過林仙級不是殖民地巡洋艦,林仙級設計最初是為了作為驅逐艦隊旗艦,另外英制152你備件彈藥都不好搞,到時候就算我方有,也要節省使用,除非自己能造或搞到)



林仙續航力還沒利安德級高,但是已經非常強了,所以剛投誠,蔣介石馬上迫不及待的派轟炸機一定要炸沉它。現在看在當時的條件下重慶艦還是相當強的,被炸沉了真有點可惜。如果我軍有重慶艦,海軍司令肖勁光就不會跟漁民借船了吧(當時借漁船上島,漁民不相信漁船上坐的是海軍司令,很是驚訝),也不會長年只靠幾艘小快艇撐門面了。(後來有的4大金剛。4艘蘇聯賣給我們的驅逐艦)




所以,當時被炸沉(擱淺在港口,自沉也沒控制好)又缺少維護經費而被放棄,本來重慶號曾被撈上來可以修的,因為缺錢加上海軍之前已經確立的“飛、潛、快”發展思想而被放棄。如果重慶號修復成功,和四艘07型一樣一直能服役到90年代,70年代會進行改裝,加裝上游一號,80年代很可能做為旗艦參加那次洲際導彈試驗護航。



總結,如果當初蔣介石沒能炸沉重慶艦,他會接著炸,(因為重慶艦對國軍海軍威脅太大,必須除掉,國軍海軍裡沒有它的對手)如果一直都沒能炸沉,養著重慶艦的開銷會影響到快艇、潛艇、四大金剛,最終也是除役解體。如果當初意外再獲得一筆養重慶艦的錢,養的好好的,也許會用雙130代替雙152主炮,取消102高射炮。應雙37代替博福斯,再加上游導彈旋迴發射裝置——但是因為缺錢,極少出海,只能慢慢老去,對海軍不會有決定性的意義。



重慶號輕巡洋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政府送給中國政府的一艘著名軍艦。是林仙級輕巡洋艦的4號艦,原名Aurora號。以往許多書籍,經常翻譯成“震旦”號(又譯“曙光女神”)我為何對重慶艦印象深刻?因為我學生時代做的第一艘模型就是重慶!


李三萬的三萬裡


“重慶”號,至少可以說目前是中國最後一艘巡洋艦。

這艘原屬於英國“阿里休薩”級輕型巡洋艦第四艘,本名為原名“阿羅拉”號,又譯為“曙光女神”號。雖然是1937年建造的戰艦,不過在1949年時可謂正值壯年,畢竟此時才服役了12年。要知道中國海軍早期的“四大金剛”,同樣也是蘇聯1930年代研製的“果敢”級驅逐艦。所以,擁有這樣一艘戰艦,絕對能提升中國海軍在當時亞洲海軍的地位。

其次,對於當時處於一窮二白,全無工業技術和軍艦設計能力的國家來說,這艘戰艦可以對中國海軍起到全方位的提升作用。不僅可以學習艦艇的設計,同時還可以學習大口徑艦炮,西方的雷達系統,聲吶系統等等一系列艦載設備。雖然,蘇聯專家曾號稱這些在戰後都已後落後。但是,這種貶低對手,抬高自己的做法在蘇聯司空見慣。即便是真的落後了,那麼這些設備能夠帶來的啟發,貨或者說不同於蘇聯的啟發,絕對能讓中國受益頗多。要知道,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們的打大中型艦艇研製並不順利。其中,蘇聯技術的不成熟,以及關鍵時刻卡脖子都是原因。

除了技術上的參照作用。“重慶”號的存在,很可能會對中國當時的國際戰略環境有所改變。該艦為英國建造的巡洋艦,而且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英國也率先承認了中國,只是在臺灣問題上鼠首兩端,耽誤了兩國的建交。如果中國還擁有“重慶”號,那麼該艦的各種武器裝備的彈藥採購,維護保養,必然會成為中英保持溝通的渠道之一。要知道,1949年成立之後,中國還繼續通過香港,成功預定過英國戰艦,準備為攻臺做準備。所以,英國對於新中國本就抱有各種矛盾心態,通過“重慶”號,必然能加快中英兩國的交流。一旦通過交流,在英國進行了中期改造,那麼“重慶”號的各方面戰力在1950年代的亞洲各國必然是罕有敵手。同時,對於中國海軍的各項發展也會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潞州節度


基本上是杯水車薪,沒多大影響。重慶號輕巡洋艦是英國送給國民政府的一艘軍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6600噸。在英國海軍中屬於中下游艦艇,但放在當時的中國,絕對是艦隊核心。


在1948年回國,1949年2月。重慶號上574名官兵策劃起義,起義後開往葫蘆島,中途遭到國民黨空軍派出的轟炸機的轟炸,全艦多處中彈,隨後自沉於葫蘆島。

所以說重慶號巡洋艦留下來,由於損壞問題也不可能繼續服役,而且鑑於當時的船舶工業,修復後拆除都比較費勁。但是如果可以保留下來圖紙,對於以後艦艇建造是有極大借鑑意義的。當時的中國從蘇聯購買四艘驅逐艦,就是為了為艦艇建造積攢經驗。

而且當時中國海軍奉行的是小艦、潛艇的近海防禦。這也是性價比最高的辦法,在經費缺乏的年代,為中國的海防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小司馬遷論史


重慶號巡洋艦,1936年下水,滿載排水量6700噸,最大航速31節,續航18000海里/10節,裝備50倍身管的6寸雙聯主炮。動力系統方面,級安裝了4臺海軍部型三鼓細管水管鍋爐,主機仍是4臺帕森斯齒輪減速蒸汽輪機組。

很多人首先考慮保留重慶號對海軍力量的影響,僅僅一艘輕巡洋艦,肯定會受到對手的格外“照顧”,因此很難形成戰鬥力。

但是這艘巡洋艦代表了英國二戰前的工業水平,在艦船設計、船用電子設備、武器裝備、雷達、機械技術等方面,對我們將會有巨大的借鑑意義。別的不說,僅僅是船用鋼材,我們就已經落後了幾十年。所以,這艘艦的存在,能夠對我國的工業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w夜露死苦w



“重慶”號巡洋艦,原名“阿羅拉”號(AURORA,又譯為曙光女神號),屬於英國阿里休薩級輕型巡洋艦(ARETHUSA,又譯為林仙級)的4號艦。作為一艘二戰老船,本來就已經比較落後了,而且其噸位5270噸,雖然說是當時新中國最大的戰艦,但那只是相對而言,對於別的大國來說,只是一艘加強版的驅逐艦而已。對當時的解放軍來說,沒有空中優勢,所以也不可能與國民黨爆發成規模的海戰,只會在國軍的空襲下增加我軍傷亡。而在建國後,雖然工業有所起步,但一艘落後的戰艦對造船業也很難有什麼幫助,總的來說,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對解放軍並不會有很大的幫助。


古德里波


沒有制空權,大艦就是個活靶子。如果能保留下來,對海軍的發展有一定的參考,之所以說一定,是因為重慶艦隻是一艘火炮型輕巡洋艦,在二戰結束後,隨著導彈的出現,火炮型戰艦逐漸落伍,所以重慶艦對海軍的幫助有限,當然如果西沙海戰有重慶坐鎮,對整個戰局有決定性作用。


七尺蛆


重慶號巡洋艦是抗戰勝利後,英國政府贈送給國民政府的。重慶號巡洋艦排水量為5200多噸,滿載排水量為6700多噸,其航數為10節,裝備3座雙聯裝50倍口徑6英寸主炮6門,是中國當時最大的一艘軍艦。

重慶號巡洋艦雖然排水量大,但是隻有一艘,如果保留下來對解放軍的用處不是很大,但對局部有一定的作業。如解放軍攻打海南島以及55年解放一江山島都能派上用場。

另外重慶號巡洋艦是屬於歐美風格的軍艦,解放軍海軍建國初一直是學的蘇聯,重慶號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