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鎮廟咀村:山上山下看變化


興國鎮廟咀村:山上山下看變化

“以前下雨,住在山上的房子裡提心吊膽的睡不踏實。現在搬下來,新房子寬敞又安全,出行和吃水都方便了,一家人都高興。”說起搬遷後住房的變化,秦安縣興國鎮廟咀村村民王長長眉開眼笑。他說,以前他家在半山腰,交通不便,房子是土木結構,也不安全,現在住進了“新農村”,房子修到馬路邊上了,而且是磚木結構,無論颳風下雨,晚上都能睡個安穩覺了。


興國鎮廟咀村:山上山下看變化

“你看我這新房,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樣樣都有,還能洗上熱水澡,我在院子裡養了花,從山上搬到山下,和過去比簡直是‘天上地下’的差別。”王長長麻利地收拾著散落在院子的蘋果,高興地說,“娃娃都在外地打工,我一年蘋果、桃和花椒的收入四、五萬元,農閒的時候還在附近打一些零工。以前住在山上,做什麼都不積極,得過且過。現在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心裡踏實著呢,對今後發展特別有信心。”


興國鎮廟咀村:山上山下看變化

(空心院拆除前的廟咀村)

興國鎮廟咀村:山上山下看變化

(空心院拆除後的廟咀村)

廟咀村有廟咀組和坪坪窪組2個村民小組,共有210戶100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56人,低保戶31戶132人,五保戶7戶。廟咀組有146戶人,居住在半山腰,山勢較陡,山路蜿蜒難行,村民們生產生活都不方便,而且存在地質隱患,長期以來成為制約群眾生活改善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興國鎮廟咀村:山上山下看變化

(廟咀村“新農村”一角)

廟咀村2008年啟動了異地搬遷工程,2010年大部分人入住山下新村,從根本上解決了安全隱患,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搬遷後的廟咀組留下了許多閒置院落,再加上一部分人移居外地,山上的空心院落年久失修,形成了安全隱患,對臨時進出或路過的群眾造成一定威脅。興國鎮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及時摸排情況,積極與農戶對接溝通,按照“財政補助+差異化補助”的原則,“一戶一方案”,採取“拆舊留權”的辦法,先規劃、後建設,拆除了村中閒置的空心院落,全面消除了存量危房,同時按照有關政策進行復墾,由村上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綠化美化工程,恢復發展生產。


興國鎮廟咀村:山上山下看變化

(廟咀村“新農村”全貌)

廟咀村山上共拆除85戶空心院落,平整出40多畝土地,復墾工作正在緊跟推進。今年,興國鎮共排摸出需拆除的空心院落和危房361戶,已完成拆除345戶。全鎮對鑑定為D級、C級危房,有自籌資金能力的農戶通過拆除重建方式進行改造,共需拆除重建303戶,已開工284戶,開工率93.7%,已竣工257戶,竣工率84.8%。其中廟咀村自行拆除並按標準進行重建8戶,6名五保戶被集中安置在村“幸福大院”。


興國鎮廟咀村:山上山下看變化

走進廟咀村的“幸福大院”,“五保戶”王天滿正在鼓搗火爐。“有火爐、有電炕、有村上人照顧,冬天絕對不會再受凍了。”王天滿說。“幸福大院”在村子中間,馬路邊上,建了活動室和灶房,配套設施齊全,交通方便,村裡的老人們有空都會來到這裡聊聊天、下下棋,“幸福大院”快樂多。


興國鎮廟咀村:山上山下看變化

(廟咀村“幸福大院”)

從過去存在地質安全隱患的半山腰,搬遷到馬路邊上的“新農村”,整潔的院落、寬敞的住房、安全的飲水、方便的交通、快速發展起來的產業,廟咀人告別了落後閉塞,正在擁抱新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