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政華:民營企業一般違法行為不能一味處罰 防止粗暴“一刀切”

據新華社電 民營企業座談會近日在北京召開。圍繞司法行政機關如何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記者11日採訪了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記者: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司法部有什麼“大動作”?

傅政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支持和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是司法行政機關責無旁貸的職責使命。

為此,司法部剛剛出臺《關於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意見》,要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站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高度,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工作職能作用,積極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提供優質法律服務。

這份意見共20條,主要圍繞減輕民營企業負擔、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難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創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務、引導民營企業依法經營依法治企等4個方面20項具體措施,努力為支持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法治環境。

打破“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

記者:民營企業發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支持,司法部在這方面如何發力?

傅政華:我們將重點加快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推動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

樹立平等保護、促進發展的立法理念,確立民營企業“法無禁止即可准入”原則。全面保護民營企業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等各種類型的財產權。實現各類市場主體訴訟地位平等、法律適用平等、法律責任平等。

充分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政府投資資金,有效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通過推動立法加強政府政務誠信建設,確保政府守約踐諾,防止隨意違約毀約、“新官不理舊賬”等問題。

推動全面清理不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

統籌協調正在開展的相關法律法規清理工作,推動在2018年年底前集中清理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中有悖於平等保護原則、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內容,打破各種“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

進一步加強法規規章備案審查,及時糾正有悖於保護民營經濟的法規規章規定,積極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平等法治保障。

健全充分聽取民營企業意見的立法工作機制——

起草、審查涉及企業權益的法律法規,要專門聽取民營企業的意見。要把徵求工商聯和律師協會等行業協會的意見作為重要環節,必要時對相關企業、行業協會商會開展立法調研。

對徵求意見中民營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意見,通過有效渠道及時反饋研究採納情況,未採納的要說明理由。

增強行政執法法治化、規範化、透明化

記者: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離不開嚴格公正文明的行政執法。在這方面,司法部有何打算?

傅政華:法律法規的生命在於實施。司法行政機關將大力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切實增強行政執法工作法治化、規範化、透明化,堅決摒除隨意檢查、多重檢查、重複處罰等執法歧視行為。

要加強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對民營企業和人員的一般違法行為,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嚴格區分個人財產和企業法人財產、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涉案人員個人財產和家庭成員財產,結案後及時解封、解凍非涉案財物。

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全面公開行政執法部門權責清單。凡無法律依據的,一律不得開展執法檢查,嚴防執法擾企。切實防止一些部門在執法中對民營企業採取“一刀切”等簡單粗暴做法,對民營企業經營中的一般違法行為,要以教育為主,不能一味處罰、一罰了事。

此外,要建立完善行政執法內部制約監督機制,對民營企業投訴舉報的“亂執法、隨意執法”問題,必須及時查處,做到有錯必究,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問責。

簡政放權 減證便民

記者:在推動簡政放權方面,司法行政機關將有哪些舉措?

傅政華:我們將推進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簡政放權、精簡審批事項,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成本。

在減證便民方面,我們將切實組織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切實避免民營企業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不方便等問題。

2018年底前,我們將率先在司法行政系統通過告知承諾、信息共享等方式取消不必要的證明事項。

此外,我們將推動落實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要求,優化簡化行政審批服務程序,最大限度縮短民營企業辦事時限。2019年6月底前整合部省兩級中國法律服務網,優化服務流程,推進實現以中國法律服務網為統領的“三網融合”“一網通辦”。

為重點民營企業開展全面法治體檢

記者:司法行政機關如何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完善的法律服務?

傅政華:重點是要創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務,組織律師、公證、仲裁等法律服務行業和法律援助、法治宣傳工作積極服務民營企業。

我們已部署各地在2018年底前,組織律師為重點民營企業開展一次全面法治體檢,將法律保護關口前移,幫助民營企業有效預防和化解法律風險。

同時,我們將推動建立健全民營企業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民營企業矛盾糾紛排查,將民營企業矛盾糾紛作為重點,第一時間開展調處化解。既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經營困難,又定分止爭,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