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龜雖壽》閱讀題選編

八年級上冊語文:《龜雖壽》閱讀題選編

八年級上冊語文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下列對詩詞鑑賞不正確的是( B )

A 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感慨的詠志詩。作者以神龜、騰蛇、老驥為喻,表明宇宙萬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規律,人應該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業,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B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是全詩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

C “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作者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的需要,決心為此奮鬥終生。“老驥伏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都是後人常用勵志之語。

D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四句呼應詩的開頭,在承認壽命有限這一客觀事實的前提下,強調發揮人的主觀作用,反映了詩人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2. 賞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答: 這句詩用比喻修辭寫出曹操雖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幹一番事業,一種對宏偉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壯志 。

3.人們常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

答: 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4. 《龜雖壽》表達了詩人何種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作者達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5.下面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B )

A 本詩是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一首,這是曹操赤壁兵敗、理想受挫之後的詩作。

B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採用了詩歌常見的起興手法。

C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說明詩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響,思想消極。

D 《龜雖壽》《觀滄海》從整體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作結。

【解析】A“曹操赤壁兵敗、理想受挫之後”錯,應為“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餘勢力之後,南下征討荊、吳之前,躊躇滿志而作。”;C“說明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響,思想消極”錯,應為“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D“直抒胸臆”錯誤,應為“借景抒情”。

6.請賞析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答案】示例一:曹操以“老驥”自比,表達了詩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示例二:用比興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詩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解析】“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為千古名句, 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

7.詩中的“烈士”指什麼?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指能建功立業的人.表達了作者不服老、不信天、奮發有為、老當益壯的雄心壯志。

8.“比”,是中國詩學傳統,詩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一句,就表達了詩人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你能從所學的古代詩詞中另舉一例加以說明嗎?

答案:“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現了詩人不甘年老,報效祖國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