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爐瓷鎮出了個藝術家王耘風

從瓷鎮走出的藝術家王耘風

許永傑



陳爐瓷鎮出了個藝術家王耘風

書法家王耘風


王耘風,原名王雲峰。1957年出生於渭河北岸黃土高塬的陳爐鎮。現為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先後在廣播電視系統從事新聞宣傳,在省級教育科研單位從事教育研究,系教授,書法家。曾在北京、廣東、臺灣、太原、西安、榆林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覽。作品、刻石、題匾遍及全國各地。著有散文集巜遠方、流螢》,報告文學集《人生風景線》《王耘風書法藝術》《耘風墨韻》《筆下留情》等著作。

我和耘風同齡,自小學至高中畢業我們一直同學。耘風自幼文質彬彬,內秀憨厚,性格內向。在學校,他的語文學的很好,特別是作文寫的好。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初中時,學校組織學生學工學農,在石馬山、南山及窖泉溝開墾了農場,種植有玉米、高粱、大豆、穀子等作物。勞動結束後,老師佈置寫一篇勞動心得作文,耘風寫的作文題目我記不清了,但其中內容使我至今難忘,它描述經了師生們用辛勤汗水澆灌,農場的穀子成熟了,放眼望去,滿山一層層、黃燦燦、沉甸甸的穀穗像狗尾巴一樣在秋風中搖盪…….,這篇作文老師作為範文在年級各班評讀。還記得他的另一篇作文,是描述母校校園刺槐的作文,題目大概是“又是五月槐花香”,他描寫校園房前屋後有幾十顆刺槐,五月的春風吹綠了校園,棵棵槐樹綴著稀稀的嫩綠,一片白花花的槐花散發著濃濃的芳香,使人醉意朦朧、飄飄欲仙……..這篇作文也獲得年級範文。

在學校,耘風的作文不僅是楷模,他還喜歡山水、人物素描,我也很欣賞。

耘風在故鄉陳爐鎮渡過了18歲的人生啟蒙,高中畢業後下鄉插隊到陳爐育寨村劉家嶺。他在四年多的農村勞動中,曾放牛務林、燒磚瓦修水庫,在寂寞困窘的鄉村生活裡,他仍痴迷文學,春夏秋冬,除了白天緊張疲累的體力勞動,夜晚常常挑燈苦學,陶醉於朱自清、楊朔、柳青、孫犁等名人名家作品中,汲取其精華,就這樣,耘風一步步地向神聖的文學殿堂之門邁進。

高中畢業後,我和耘風雖很少往來,卻一直關注著他,他那種對知識的求索精神我非常敬佩,他取得每一點一滴的進步和成就,我都為他暗自自豪。

陳爐瓷鎮出了個藝術家王耘風

陳爐戊戌秋祭窯神,筆者與耘風相會


1979年,耘風招工到銅川一企業單位工作,當過車工、宣傳幹事、黨委秘書,再後來到銅川廣播電臺工作。在九十年代中後期的幾年裡,耘風活躍於銅川新聞界和文藝圈,他風雨晨昏,默默耕,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新聞連篇累牘地發表於全國及省市報刊。

我雖喜愛文學,因筆拙詞窮不會寫作,但我從小時起就喜歡剪藏和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章,精彩的文章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詩歌、新聞、書法等歸類分冊粘貼,要是把所有裁剪的文章保存至今,起碼有半人多高。

對於耘風在報刊上發表的一些作品,我更是裁剪為專冊珍藏,反覆品讀。1989年底,耘風的第一部散文集《遠方.流螢》出版,他將出版的散文集送我一本,我如獲至寶,愛不釋手,拜讀了好幾遍。隨後他又出版了報告文學集《人生風景線》,其中有以“馮玉萍今昔”為題的報告文學,追溯了一位曾受到周總理接見、為煤城銅川驕傲的一代楷模馮玉萍輝煌坎坷的人生歷程;有以“耀州瓷王”為題的報告文學,記述了曾參加全國民間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受鄧小平、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的陳爐著名陶瓷老藝人郭述勤的陶瓷人生。這兩篇報道曾在1991年《銅川日報》的“人物傳記”專欄連載。

1992年以後,耘風在銅川新聞界和文藝圈子裡銷聲匿跡,他卻以書法在古城西安異軍突起,名聲大振。在墨客文友、尋常百姓的廳堂裡,他的作品隨時可見。《人民日報》海外版、《山西日報》《三秦晚報》《共產黨人》等報刊雜誌,紛紛刊登專題報道,對他的書法和成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默默耕耘,耘風的《王耘風書法藝術》書法專輯問世。

陳爐瓷鎮出了個藝術家王耘風

作家賈平凹為《王耘風書法藝術》題寫書名


耘風的散文和報告文學,無論是追憶已逝歲月的艱窘坎坷、抒寫故鄉瓷鎮的風物情韻,還是描摹祖國山河古蹟勝景、撲捉人生旅程瞬間的感念,或是敘寫社會變革的隅角風雲,雕塑弄潮於時代波瀾的人物形象,作品都感情飽滿,意境優美,語言樸實,使人感到撲鼻的泥土香氣,給人以啟迪與美的薰陶。

幾年來,耘風的作品連連在全國及省市參展並獲獎。1994年,日本京都舉辦的日中文化書法書畫藝術展、玄奘法師圓寂1300週年展和全國中青年書法藝術展,他都榜上有名,並受到海內外書法同仁及前輩的讚譽。

1995年,他的書法長卷“赤壁懷古”被陝西省人民政府作為禮物贈送給了一位南非貴賓;巨幅榜書“鶴舞”又被西安市有關部門作為禮物送給了泰國正大集團副總裁海天敏先生。海天敏先生再次訪問西安時,指名要見王耘風,表達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嚮往和對青年書法家的敬佩。

多年來,耘風的書法作品曾被陝西、廣東、山西、海南、江蘇等地政府、企業及各界人士作為禮品廣泛流傳於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朝鮮等國和港澳臺地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的作品還被許多團體和博物館收藏、刻石。

長期生活在滋潤著秦漢雄風、盛唐氣象的古都西安,深得中國傳統文化及書法宗師的恩澤,耘風師承大家,書法立意高,用筆勁健,雄渾大氣,茂樸靈動,尤以榜書飲譽書壇。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張海、鍾明善及著名作家陳鍾實、賈平凹、文藝評論家肖雲儒等對其書法藝術風格和成就都給予關注和高度評價。

陳爐瓷鎮出了個藝術家王耘風

作家陳忠實為耘風增送《白鹿原》並題詞(右二耘風)


1992年,原陝西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將自己的獲獎作品《白鹿原》贈予耘風並題詞,為祝賀耘風書法展,陳忠實題詞寫到:“我不會寫字,卻欣賞耘風的書法,是那種大氣中透出的正大莊嚴,而又不失靈動與睿智。”

陳爐瓷鎮出了個藝術家王耘風

作家陳忠實為耘風的題詞


著名文藝評論家肖雲儒先生在《我讀耘風》一文中寫道:縱觀耘風的書法作品,從他的藝術個性、師承關係和風格韻致,大約有四個沉澱,一是人生經歷和感情的沉澱,特別是苦難人生的沉澱,這可以追溯到他青年時期的鄉村生活。二是陳爐耀瓷藝術的沉澱,這當然應當歸結為宋代民間陶藝所構成的那種古樸、典雅和粗狂的藝術氛圍、藝術思維方式的沉澱。三是文學的沉澱,紮實的古文學功底、他所寫的大量散文、隨筆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都吸收到了他的書法藝術中,如鹽汲水,如鈣襲骨,使他的藝術中彌散著一種濃厚的文學氣韻和高雅的品味,就像他的普通話裡夾雜著鄉音一樣自然。四是古今書道藝術的沉澱,這種沉澱不表現為重複性的浮現,而是為了創造一個新的藝術生命的轉化。

對於耘風的書法,業內人士評價說,耘風的書法溶諸多藝術於自己的書法創作實踐中,有太極拳的連綿與動感,有秦腔蒼涼悠遠的行板,有現代音樂的強烈節奏,有自然山水的排列組合,使其作品具有典雅的書卷氣和雋永靈動的韻味。

陳爐瓷鎮出了個藝術家王耘風

丁酉清明,陋室會耘風


丁酉清明,耘風從西安驅車回到銅川,給我打電話欲來家一聚,他給我帶來了他的兩幅書法作品。我們品茶說道數時。離別後,我塗了《相聚》一首:

煤城陋室會耘風,

言寡情釅心相通。

情牽陳爐四十載,

人隔渭水趣味同。

賢兄墨筆書人生,

顏筋柳骨古今融。

揮毫翰墨真情在,

意靜神寧一路行。

耘風回西安後,欣然書錄。


陳爐瓷鎮出了個藝術家王耘風


耘風書寫的《相聚》

耘風跟糸黃土,心繫故鄉,是故鄉的厚土養育了他的青春和靈性,誠篤和勤奮奠定了他的書法和文學基礎。近日,得知耘風又撰寫了以古鎮陳爐陶業繁衍盛衰、瓷匠命運沉浮的長篇小說《陳爐紀事》,小說以古鎮先輩們生息、繁衍、勞作為背景,真情演義了中國北方陶瓷生產活化石波瀾壯闊的風情畫卷。期盼佳作早日問世。

十年同窗志,悠悠歲月情。 願耘風以手中這支如椽大筆,“在這大狗小狗都叫的聲音中,叫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耕耘出自己風采的人生!

2018年11月3日於銅川王益漆水河畔


陳爐瓷鎮出了個藝術家王耘風

作者近照


許永傑,1957年12月生,陳爐鎮人,大專學歷,統計師。1979年至今在銅川市第一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工作,先後任公司人勞科科長、辦公室主任、經理助理、黨委委員、董事會董事、工會副主席等職。喜愛文學、攝影。作品散見《銅川日報》《陝西建築報》《海虹之聲》《人民日報數字銅川》《陝西網》《陝西文明網》《E銅網》《微印臺》《黃堡文化研究》《銅川熱點》《銅川第一線》等。著有《悠閒自得》《悠然自樂》《香落塵外》《春華秋實》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