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現在,請家長朋友們仔細想一下,您是否總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在家要聽爺爺奶奶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你要聽話;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你是不是又不聽話了......

“聽話”這個詞是不是總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你和孩子的對話裡?

或許有的家長會問:“孩子聽話有什麼不對,不聽話的孩子是壞孩子。”

小美想對這樣的家長說:“完全聽話的孩子和機器人又有什麼區別,同樣的語言/編碼輸入就按照你的想法執行了!”

對於孩子的教育,要教會孩子什麼時候可以聽話或者什麼時候可以發展自己的好奇心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對孩子來說,好奇心出自天性。他們通過模仿和嘗試,擴大對世界的認知。而好奇心,其實是孩子在茫然中拿來開闢精彩人生的無鋒之斧。

一段視頻曾經在網絡上流傳,看哭了很多人:

泰國的一家菜場裡,母女相依為命以販賣蔬菜維持生計。這天,媽媽問女兒:“你在看什麼呢?”女孩回過神,轉過頭問:“媽媽,為什麼豆芽賣的那麼好?”好奇心作用下,女孩發現自己家攤位生意沒有賣豆芽的好,內心產生了疑問。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媽媽聽到問題,咧嘴一笑,不暇思索地回答道:“因為只有一個攤位賣豆芽阿!”女孩特別聰明,立馬想到個好主意,說:“那我們也可以種來賣嗎?”有趣的是,媽媽沒有覺得小孩子的想法太天真,點點頭,竟然答應了:“嗯!我們試試!”孩子的好奇心引發的小問題,如同夜空中突然閃耀出的一點星光。媽媽幫她注入了能量,使之能夠璀璨綻放。雖然並不知道豆芽該怎麼種,但說幹就幹似乎是這位媽媽一貫以來的作風。材料很快就準備齊全,母女一起裝土,一起播種。然而第一次、第二次的“試試”,豆芽分別被曬死、枯死了。女兒心裡充滿了憂慮,問媽媽:“下次會成功嗎?”“不知道,我們來試試!”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四年級就輟學的媽媽找來了豆芽種植的書籍。不會識字的她一字一句與女兒一起讀種植方法,並依照方法完成豆芽的再次播種。沒文化,不識字並不影響這位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她的長處在於仔細傾聽孩子問題,用心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第三次種豆芽,媽媽受破舊屋頂雨天滴水的現象啟發,收集了廢品,自制“滴漏”裝置。豆芽有了持續性的水源供應,終於破土而出!她們家自己種出了豆芽,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極大滿足。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當站在分數與排名上,還對頭頂的星空、腳下的塵土飽有興趣,這是好奇心。媽媽教導給孩子的,是如何動手,去滿足自己好奇心的過程。成年後的女兒回憶說,“媽媽說的‘我們來試試’就像神奇的肥料,養育著我的好奇心,幫我的‘知識之樹’枝繁葉茂。”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這件種豆芽的事情,後來在孩子的成長、學習中發揮巨大作用。

女孩現在已經完成學業拿到獎學金並在瑞典進行科研工作。偉大的母親和她的教育方式功不可沒。

好奇心,戰勝了不可能。

好奇心,是孩子進步的源動力。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很多家長會有同樣的一個問題:“孩子老是愛拆東西”、“熊孩子到別人家就弄壞東西”“孩子不愛做作業,就愛拿著玩具玩”......怎麼辦?

原來,有那麼多即將被謀殺了好奇心的孩子。這讓小美想給你們講個故事:

196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從小就非常喜歡到從事藥劑師工作的父親的實驗室裡去玩。他非常崇拜父親調配藥物,非常想親自動手做實驗。父親很早就注意到兒子對實驗的濃厚興趣,慢慢開始教鮑林怎樣調配藥品,怎樣做實驗。鮑林高興極了,每天放學後就到父親的實驗室裡去做實驗,這段時間裡,他學到了許多知識,更重要的是,父親教給他自己去探索的精神。似乎現在的父母們覺得,孩子的好奇心,就應該在3歲以後就消失。當孩子的問題,從剛開始學語言時“爸爸,這是什麼?”進化為“爸爸,那是為什麼”的時候,家長的回答已經從:“寶貝呀,那是……”轉變為“哎呀,別添亂,問你媽媽/爸爸去。”的推諉。長大似乎變成了一件壞事,一樣的好奇心,孩子卻已得不到想要的答案。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相信很多家長的都有焦慮,孩子為什麼不進步、不懂事?做作業也不專心,或者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但這些家長同時又防孩如防賊,對於孩子的問題,不回答或者敷衍了事。用大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懂事”、學會跟成年人一樣思考,不要幼稚,沒有發現孩子自身優勢之前,就急於否定孩子的各種行為,極大地打壓了孩子的探索欲、好奇心和自信心。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按照父母塑造的方向去成長:“我還小,什麼都不懂,還是不要嘗試了,爸爸媽媽會說我的……”孩子對未知探索的慾望逐漸減弱,逐漸成為像父母一樣的人:問那麼多幹嘛,又無關緊要。孩子事事覺得自己不行,常常生活在父母影子下,連嘗試的信心都沒有。當然滿足不了你想要孩子優秀、專注、有信心,可以主動去做作業等等的願望。

澆滅好奇心,無異於謀殺孩子的天性。

澆滅孩子的好奇心,等於澆滅他的未來。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埃隆·馬斯克,創造慾望強烈,他無時無刻在思考著,我該如何改變世界。在他個人的自傳《硅谷鋼鐵俠·馬斯克的冒險人生》中寫道:他從小就是一個好奇和具有活力的孩子,學東西總是很快。但令父母不解的是,他總會陷入發呆的狀態。別人跟他說話會毫無反應,經常眼睛呆滯地望著遠處。父母都以為他耳聾,不得已帶他去見了醫生做了一系列的測試。甚至摘除了扁桃體,因為這樣可以增強聽力。當他的父母發現這樣做並不能改變他的行為的時候,也就隨他去了。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思考讓馬斯克受益匪淺,為了解決思考中的問題,他對讀書如飢似渴,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書不離手。那時候,他每天讀書至少十小時。甚至全家人外出購物時,經常發現他中途消失不見。大量書籍的閱讀,帶來的是知識的充實。但與很多孩子不同的是,馬斯克知識充實後,會產生更多的新問題,引發更多的好奇心。為了滿足好奇心,他進行了更廣泛的閱讀。講了那麼多,很多人應該還是不認識馬斯克。他的成就,集中在電動汽車以及私人制造火箭的太空領域。他創辦的特斯拉電動車,當前市值550億美元,引領了全球電動汽車的潮流,被傳統車企當做勁敵,被新造車企業奉為典範。在太空探索領域他創辦了SpaceX製造出的“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他的公司曾經只有千人規模的時候,每一個招收的員工都需要他親自面試。

他還會問一些古怪的問題,比如:你站在地球表面,往南走 1 英里,往西走 1 英里,再往北走 1 英里,剛好回到原點,請問你在哪裡?大多數工程師立刻就能回答出:北極。馬斯克會接著問:“還有可能在哪兒?”就很少有人能回答出來了。這些題目對錯並不重要,馬斯克的目的,

就是檢驗對方是否有足夠的好奇心與思考能力,關注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人認為孩子的主動的動機分兩種:

外在動機,是指周圍的人,如父母、兄長對他的讚揚、鼓勵和幫助;

內在動機,是指做某件事情時,這件事情本身能夠帶給他的滿足感。

好奇心,就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核心動力。因為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發自內心的熱愛,嚮往,欣喜。你是否發現,好像隨著年齡增長,成人身上的好奇心越來越少了。新鮮事物帶來的驚喜並沒有少,但是我們卻要求自己更加沉穩、冷靜,不隨意表達自己的喜好,喜怒不形於色。

“你成熟了,但是你也不愛笑了”

其實願意流露出欣喜和驚訝的人,才更容易獲得快樂與滿足。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好奇心,願意去觀察、去探究,這是值得家長大加讚賞和支持的行為。因為探究之後,孩子會得到欣喜與滿足,這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90%的家長都沒注意到這點

人人似乎都在談啟蒙教育,什麼是啟蒙教育,如何開始啟蒙教育,這才是重點中的重點。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塊寶,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成龍成鳳。但是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又是廣大父母一直擔憂的問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創造未來的“雕塑家”,兒童的“基石”是由父母雙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個公民的基本義務。

“啟蒙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接受進一步教育的基礎“。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說過,啟蒙教育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啟蒙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美國上市公司達內教育旗下的少兒編程教育品牌童程童美,於近日對外正式推出創意啟蒙課程,面向 3-6歲學前兒童提供專業的啟蒙教育。該課程主要是基於樂高教具,通過外形模擬或機械傳動,由授課老師引導,帶領孩子動手搭建各類趣味主題作品。為孩子提供感知周邊世界,學習和開發想象力的機會,帶領孩子開啟人生第一次探索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