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撲朔迷離的古典音樂

 十幾年前,我剛開始上網的時候,驚喜地發現當時網上古典音樂的論壇爭先恐後地冒了出來,不但能與同好交流,還能分享到很多現實中很難弄到的視聽資源。那時我棲身的這座南方中等城市的音樂廳和劇院裡,不時就有古典音樂的演出,偶爾還有不錯的國外交響樂團蒞臨。而在本市各大音像城裡,古典音樂的盜版碟則滿天飛。 

不過,當時一位外國著名樂評家寫了一本叫《誰殺了古典音樂》的書,看了讓我出了一身冷汗。作者竟大喊大叫地嚷道:古典音樂已經被謀殺了!
書中談到:自從演奏明星登臺之日起,古典音樂的演出就開始變味了,帕格尼尼、李斯特等人的輝煌技術後面,經紀人、專業經理、秘書、理財家和音樂騙子全都冒了出來,隨著炫技時代的到來,鬧劇也同時上演了。
進入20世紀,音樂經紀人越來越主宰一切,哪一位音樂天才的後面沒有他們在插手,不管你是卡薩爾斯、克萊斯勒,還是斯托科夫斯基、托斯卡尼尼,離開了那些幕後人他們誰也轉不了。當經紀人賈迪森控制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音樂家時,悲劇變得不可避免。他儼然成了音樂界的教父,其所作所為已無異於黑手黨的龍頭老大。哥倫比亞是個蛇窩,音樂經紀人之間互相拉客,卡拉揚排除異己還賺得盆滿缽滿,愛樂樂團的垮臺,女高音在排練會上耍大牌,還有卡拉絲被開除、鄭明勳被攆走,著名指揮家猥褻少女,不一而足。當古典音樂也靠藝術家用美女三點式來誘惑人時,它已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作者萊布雷希特把古典音樂的衰落歸咎為經紀人的道德淪喪、唱片業的唯利是圖、音樂家的利慾薰心等等,曬出的樂壇內幕可謂驚心動魄。

不過,我讀後也沒把這樁“古典音樂謀殺案”太當回事,因為當時市面上古典音樂的CD、DVD似乎正賣得如火如荼,反而對書中談到的一樁軼事特感興趣:日本索尼公司著名的總裁大賀典雄迷戀音樂,白天竭力搞好工作,晩上則在家裡苦練三小時音樂指揮。每當午夜夢迴,他就會從床上爬起來,跑到書房裡練習指揮交響曲,他六十歲大壽時,公司為他租下一晚東京愛樂交響樂團,讓他盡情發揮。此君仍不滿足,竟提出要捐助紐約愛樂樂團一百萬美金,條件是由他指揮一場音樂會,遭到拒絕後,他轉求大都會歌劇院,結果如願以償,指揮了一場音樂會。這件軼事使我對日本企業家良好的文化素質印象深刻,覺得中國的企業家應該學學人家的這種作風。
轉眼間就十幾年過去了,我仍在上網,可那些網上古典音樂論壇卻都漸漸消失不見了,同時消失的還有這座城市的古典音樂節目演出。今天,再想到《誰殺了古典音樂》這本書,不由對作者心存敬畏:真是烏鴉嘴!
上世紀的80年代,日本著名的音樂學家莊野進就曾預言,正式的古典音樂在進入21世紀以後將逐步地消亡,傳統的音樂寫作與演奏的形式也將退隱。當時都覺得這個觀點聳人聽聞,不過,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那種在聆賞時注意力需高度持續凝神傾注的古典音樂似乎確實與之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的。古典音樂將來會走向何方?誰能告訴我呢?



散文|撲朔迷離的古典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