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撬開了富翁的保險柜 美國爲全球徵稅有多「流氓」?


奧巴馬撬開了富翁的保險櫃 美國為全球徵稅有多“流氓”?

2016年、2017年陸續曝光的巴拿馬文件、天堂文件表明,避稅天堂已成為全球政客、商人、明星、犯罪分子的財產的“避險地”。據媒體曝光,911期間,瑞士曾為其主犯藏匿私產。西方更多媒體顯示,避稅天堂已成為各國反政府分子、犯罪分子、恐怖分子的資金中轉站,全球有50%的資金在這裡中轉。

“避稅天堂”的助紂為虐顯然引起了全球公憤,但在2008年以前,儘管目睹大量稅收和財富不斷流失,各國對於“避稅天堂”幾乎無能為力。因為:一則,“避稅天堂”的理由似乎很充分,私人財產不可侵犯,保守私人財富的秘密是天職,強迫銀行公開私人賬戶信息不合理,也不合法;二則,哪個政客沒有一點“私房錢”,畢竟那裡真的適合“藏錢”。從巴拿馬文件、天堂文件的名單中看出,這裡真的是各國政要藏錢的“安樂窩”。

然而政府總有缺錢的時候,“肥得流油”而自身“實力弱小”的“避稅天堂”猶如一隻肥碩的羔羊,必將被一群飢餓的人盯上,畢竟那裡藏的很多是“不義之財”。時代呼喚“首義者”。

“首義者”是誰,奧巴馬!

參加競選時,奧巴馬就聲稱要打擊富人偷稅、漏稅。2008年1月20日,奧巴馬上臺,恰好趕上了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政府很缺錢,如果稅收收不上來,就可能面臨“關門”的危機。“初登大寶”的奧巴馬當然不願“坐以待斃”,他盯上了在海外藏富的美國富人,要對他們“徵稅”!

奧巴馬政府首先盯向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避稅天堂——瑞士。

2008年7月17日,美國參議院常務調查附屬委員會發布針對瑞士瑞銀集團(UBS AG)和列支敦士登全信託基金集團(LGT Group)的調查報告,宣稱美國因境外逃稅行為損失達1000億美元。

2008年10月,美國司法部指控瑞銀集團協助5.2萬名美國居民掩藏數十億美元的應稅海外資產,導致美國稅務局喪失數千萬美元的稅收,要求瑞銀集團提供這些居民的涉稅銀行賬戶信息。瑞銀集團當然不願意“服軟”,以各種理由拒絕提交。

對於瑞銀集團的抵抗,美國似乎早有所料,隨即出了後手,2009年2月,美國司法部以協助美國居民逃稅為由,向瑞銀集團開出了7.8億美元的罰單,對其高管進行刑事起訴。美國政府還威脅,如瑞銀集團不配合,將不準其在美國開展業務。對於最大的“客源地”,瑞銀集團不能放棄。為了繼續能在美國開展業務,瑞銀集團只能忍氣吞聲交了7.8億美元“買路錢”。

奧巴馬撬開了富翁的保險櫃 美國為全球徵稅有多“流氓”?

儘管美國通過大棒“訛”了瑞銀集團一筆錢,但是瑞銀的賬戶仍然沒有向美國公開,美國要對富人的海外財富徵稅沒有憑藉。而且奧巴馬政府發現,富人們轉移財富到避稅天堂的行為是“合法”的。奧巴馬由此發出感嘆:“無疑,全球避稅是一個巨大問題。這個問題在於,其中很多行為是合法的。”

於是,奧巴馬政府決定,要讓其變得“非法”,開始草擬針對富人海外避稅的法律。2010年3月18日,外國賬戶稅收遵從法(簡稱FATCA)由奧巴馬簽署出臺。FATCA規定,外國金融機構必須將個人賬戶5萬美元以上,企業賬戶餘額25萬美元以上的美國公民客戶信息向美國稅務局申報,包括客戶姓名、銀行賬戶、賬戶餘額等。如外國金融機構據不提供,則對其投資收益課以30%的稅收。

FATCA於2013年1月起正式生效,對於拒不配合的外國金融機構,美國舉起了“稅務大棒”,幾乎威脅到世界上大部分主要的金融機構。誰讓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強國,畢竟美國人是很多金融機構的大客戶。

在大棒的高壓下,世界上大部分“避稅天堂”的金融機構都不得不服從美國的要求,向其提供美國富豪的涉稅銀行賬戶信息。由此,美國人終於撬開了“避稅天堂”裡的銀行保險箱。

至2014年7月,39個國家和地區就FATCA法案與美國達成了政府間協議,包括中國在內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美國就協定的實質性內容達成了一致。目前簽約國家和地區已超過100個,其中包括瑞士、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盧森堡、根西島等幾乎所有主要的“避稅天堂”。因此,美國政府實現了對本國居民及企業的海外藏富的監控目的。

本文有刪減,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原文本閱讀、商務合作,請聯繫本社蔣女士

固話:023-65356251 手機:15823205452(同步微信)

奧巴馬撬開了富翁的保險櫃 美國為全球徵稅有多“流氓”?


奧巴馬撬開了富翁的保險櫃 美國為全球徵稅有多“流氓”?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奧巴馬撬開了富翁的保險櫃 美國為全球徵稅有多“流氓”?

歡迎關注重慶職業經理人協會官方微博獲取最新資訊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