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大潮將至,國產線纜

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1-5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增長33.7%。可見,工業機器人在工業生產的比重正在不斷地加大,市場需求逐年增加,未來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成為一種不可逆的趨勢。

而作為提供機器人內部連接的線纜和連接器廠商,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大有前途的朝陽領域。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也正在經歷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這必然會對於線路與連接器領域帶來巨大的改變,將會給整個連接器件帶來革命性的進步前景。

工業機器人大潮將至,國產線纜/連接器路在何方?

工業機器人蓬勃發展

人口紅利拐點來臨,“機器換人”浪潮的興起導致大量企業進入機器人行業。其中,中國市場表現非常亮眼。至2018年,中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工業機器人第一大消費國。

根據國際機器人產業協會IFR的預測,未來幾年中國機器人行業銷量有望維持25%-30%左右的增速,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有望超越15萬臺,將繼續成為全球市場增長的最強勁驅動力。2020年,我國工作機器人銷量有望達到27萬臺。

瀋陽興華航空電器股份有限責任公司部長蓋笑宇稱:“工業機器人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不斷的更新換代,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這得益於科技的發展,同時也是工業生產市場的需求。工業機器人逐漸地由單一化朝著複雜多功能化方向發展。目前機器代替人工已成為趨勢,我相信工業機器人將會蓬勃發展。”

深圳市信而昌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建成表示:“就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的態勢來看,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很多企業引進工業機器人進行工業的生產加工。一來能提高生產的效率及有質量上的保證;二來可以減少生產成本,在競爭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再者就是管理上更加的簡便,更能適應未來生產的要求。所以工業機器人在國內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不過,中國機器人產品密集在低端領域,整體競爭力不強,在市場上本土企業基本是靠低價格來維護自身優勢。同時,國際四大家族在中國市場佈局完善,國內機器人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很大。與此同時,機器人本體面臨降價風險,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據工信部初步統計,我國涉及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超過了800多家,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於產業鏈的低端,產業集中度很低,總體規模小。據日本機器人工業協會數據,2017年日本工業用機器人的訂單額比上年增長了27.8%,達到9447億日元。

不過,為改變這一局面,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表示,我國的

“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明確提出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的發展計劃。

景虹盛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太科說道:“在發展工業機器人方面,國家政策的支持是必要的。這些政策給了企業很大的信心,投入更大的資金對工業機器人地研發,參與國際競爭。”

深圳市力輝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雲峰表示:“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程度不高,在高尖端技術上還十分依賴與國外,如工業機器人連接器。國家政策的支持對與我們企業來講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在成本控制,研發投入上都有了優勢。”

線纜/連接器需求水漲船高

據瞭解,預計到202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增工業機器人會安裝到中國,中國製造的機器人也將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作為與機器人配套的零部件,機器人電纜和連接器的發展需求空間也不容小覷。工業機器人產業在中國蓬勃發展,也正在引起越多越線纜和連接器企業的興趣。

TUV萊茵大中華區商用產品服務總經理徐澍表示,電線電纜作為機器人的重要零部件,

市場需求量呈現爆發式增長,電線電纜企業將迎來難得的發展及轉型機遇。

HRS中國市場部主管曹培浩表示,工業4.0與工業自動化的到來,意味著更多的智能裝備和機器人將會被廣泛應用到各種生產領域,其需求量表現為穩定且快速的增長趨勢。其中,核心智能裝備及機器人對連接器的應用要求很高,更多的“高精密、高性能”的連接器將會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這些智能裝備及機器人領域。

赫聯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區域經理楊思遠認為,目前工業4.0對連接器的確有明顯的拉動。相比2015年,赫聯2016年和2017年的整體銷售額都有接近兩位數的增長,工業類連接器佔公司所有連接器營收比例的10%-15%。

2017年5月11日,泰科(TE)甚至正式啟用“蘇州工廠及客戶體驗中心。TE工業部全球高級副總裁及總經理Lars Brickenkamp表示:“蘇州工廠重點滿足自動化控制、機械設備、電力、能源、鐵路、智能樓宇等領域對互聯技術的市場需求。”

總體而言,目前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線纜和連接器企業

以外資為主,但國內企業已經瞄準這一市場。

蔣太科先生說道:“工業機器人市場還存在著很大的開發空間,目前在這一領域的企業在少數,可開發的價值大,不久將會有很多的企業投入研發,爭取分一杯羹。”

雖然目前國內做機器人電纜的企業不多,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工廠有意向涉足機器人電纜業務,其中有一些已經開始準備進場。據徐澍透露:“前段時間我們走訪了湖北以及東南地區一些大的電纜企業,與他們的研發部門進行交流,幾乎每一個廠都有做機器人電纜的計劃,有的已經在立項。”

進口替代 路漫修遠

在下游機器人出貨量增長、線纜連接器全球供給缺口放大、國產技術逐步成熟等因素的推動下,國產線纜連接器企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但據瞭解中國目前的機器人市場80%以上使用進口電纜和連接器。在這一市場,國外企業遙遙領先。比如,富上(FooConn)陸續投入了大量資金配套研發,目前產品已經應用於三菱、安川、松下、臺達、三洋、歐姆龍、埃斯頓、華中數控、廣州數控等伺服驅動器上。

為此,何建成說到:“我國有一個很好的先天條件,那就是我們的市場大。我國在發展工業機器人上會有很大的需求,因此連接器國產化的發展刻不容緩,把握主動權。據我瞭解,國內已經有相當多連接器企業投入研發工業機器人連接器。”

在進口替代上也有很大的潛力,但為之尚早。當前國產線纜和連接器除了價格和壽命外,還存在產品系列不健全和一致性問題。部分產品在實際使用環境下的性能,與實驗室性能不匹配,阻礙國產化進程。

國際大電網中國國家電纜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吳長順認為:“中國電纜企業很多,真正具備開發特種電纜的卻很有限,因為技術力量、發展理念、信息來源的差異,國產的機器人電纜企業大多是跟風和模仿。”

蔣太科表示:“國產工業連接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短期來看國內在工業機器人連接器還是處於相當劣勢的,目前最新的技術都是外國企業所掌握,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國企業的限制。從長遠來看要尋求自主發展,加大研發力度,跟上趨勢。要把它作為一項長期的工程對待,如此才能打破目前高尖端連接器被國外壟斷的僵局。”

其中,原材料技術薄弱是影響國產化的關鍵之一。曾為優必選和大疆提供過機器人電纜的深圳市金泰科環保線纜有限公司正在研發爬行類機器人電纜,金泰科的總監金濤直言,金泰科目前用的是進口原材料,主要原因是使用國內原材料後,客戶反映存在缺陷,金泰科自己也明顯感到差距。

不過,儘管“進口替代”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業界還是充滿信心。曹科峰表示:“有工業4.0的指引和支持,工業機器人連接器國產化路線是可以走的。未來中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會不斷地增加,其發展必然會帶動連接器的發展,對於國內連接器企業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技術難度高 投入週期長

雖然線纜和連接器只是智能控制過程中的一個小部件,但這卻是保障整體品質、實現智能的地基部分。線纜和連接器作為工業機器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未來發展的走向成為關注的焦點。

作為傳遞動力和控制能力的載體和重要部件,機器人電纜對於機器人而言尤為重要。機器人電纜之於機器人就像是中樞系統之於人類,任何一環出現問題,整個系統就無法正常運作。由於使用環境通常較為苛刻,機器人電纜必須具備一系列特殊性能。

TUV萊茵大中華區商用與工業產品服務資深項目經理楊海龍表示,機器人電纜除了電性能、耐候性,以及其他基本要求能夠與設備匹配外,最主要的基本特徵就是可以經受長時間彎曲運動、大角度扭絞運動而能夠保障正常工作,這點與拖鏈電纜等是有所不同的。

歐度集團執行董事Dr.-Ing. Kurt Woelfl博士也表示:“如果沒有高品質的連接器和線纜作為連接器技術的基礎,數字化和工業4.0很難實現。”

楊思遠認為:“工業連接器對可靠性、IP等級、工作溫度和防震都有嚴格的要求,甚至很多指標要求達到汽車甚至軍工標準。如此一來,原廠在進行新產品開發時需要更長的週期,也需要更多的考慮和更嚴苛的測試,研發成本也會高,這十分考驗廠商的綜合實力。”

蓋笑宇也表示:“國內工業機器人連接器可靠性還有待提高,要著力開發新技術運用到工業機器人上。目前高端的工業機器人連接器的被國外的少數大企業所壟斷,這一領域門檻高,投入非常大,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和人才的引進。國內很多企業也紛紛進入工業機器人連接器的研發,由於該領域投入的週期較長,目前還沒有產生很好的效益。”

蔣太科認為:“隨著研發投入地加大,國產連接器會競相湧出新的產品,其會越來越被看好。隨著下游應用領域科技進步,不斷推升對配套電子元器件的要求,具備較強研發實力的大型企業更容易獲得連接器市場的競爭優勢。”

三大技術方向

線纜、連接器作為工業機器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對工業機器人產生重要影響。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已經不能滿足工業製造發展的要求,目前客戶對工業機器人連接領域提出了“無線化、定製化、柔性化”等綜合要求。

1、無線化

工業4.0取代了傳統的有線現場總線技術,這個變化推動了一項重大的顛覆性變革需求,那就是無線互連繫統。

在許多操作環境下無法給機器人連線,只能通過無線連接,將信號指令傳遞給機器人。很顯然相較於傳統連接方式,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必然會給連接器領域帶來巨大的改變,而這種新的發展也將反哺連接器的其它領域,將會給整個連接器件帶來革命性的進步前景。

Molex Linda Shan表示,特別是物聯網(IoT)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網絡化傳感器陣列的廣泛需求,而這些陣列需要通過無線網狀網絡進行通信以監控生產環境下的眾多因素,諸如溫度、溼度、照明、資產跟蹤以及資產管理等。

可見,工業4.0對無線互聯技術需求的提升給連接器廠商帶來了新機遇,TE、MOLEX等廠商近幾年也開始將產品設計的方向由“有線”向“無線”拓展。

2、定製化

除了“無線”技術的拓展需求,產品“定製化”在工業領域顯得尤為重要。業內人士均曉,傳統連接器和線纜多屬於無源類產品,廠商提供標準化產品給客戶即可。

然而,隨著電子產品多樣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湧現,廠商需要更多的“定製化”產品來滿足客戶需求,特別是在工業領域,連接器廠商需要和客戶一同開發新品,以滿足客戶獨特的外形和功能需要。

博美德機器人常務副總經理車謙功表示:“電纜企業不應滿足於將電纜做成一盤一盤的直接銷售,而應該延伸到電纜服務的產業鏈,根據使用企業要求對接,將電纜在機器人使用上的問題都解決,同時也增加了電纜企業的利潤空間和競爭力。”

倍捷連接器亞洲區總經理徐夢嵐表示,近幾年,工業類連接器“定製化”的需求日漸明顯,跟“標準化”的產品相比,“定製化”產品要求企業擁有更強的設計研發團隊和廣泛的連接器種類,以便於快速組裝成適應市場需求的完整解決方案。

Linda Shan表示,客戶的“定製化”的需求一會存在,特別是當下新的應用領域如汽車電子、物聯網、智能家庭等,更要求使用新的解決方案。與合作方密切協作,在保持極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滿足客戶“獨一無二”的要求,這就是連接器供應商的工作了。

徐夢嵐強調說,不同於半導體芯片的標準化,連接器的需求千變萬化,裡面的線材和外面的塗層可能都不同,“定製化”需求就越來越多。為更好地滿足客戶“定製化”的需求,倍捷還在2015年收購了可提供特別定製化連接器和工程解決方案的FilConn公司。FilConn主要生產高精密度和高可靠性的濾波型連接器、EMP電源濾波器和定製化連接器,產品廣泛運用於軍用航空、醫療、運輸和石油天然氣領域。

3、柔性化

另外,工業自動化還提出了“柔性化”要求。

魏德米勒亞洲區執行副總裁趙鴻鈞:隨著智能化、數字化的發展,工業聯接的創新需求也日趨嚴苛,比如在實現系統柔性化上,需要將大量插拔線纜和接口方式變成非接觸式的柔性化方式。

日立金屬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認為,線纜不僅具備耐熱性與難燃性,還要具有出色的耐彎曲性與柔軟性,才能滿足工業用機器人可動部所要求的能耐受反覆折曲與捻轉的需求。

L-com Global Connectivity公司產品經理Dustin Guttadauro也表示:“我們的產品需要滿足我們工業領域中客戶對於耐用型、高柔性線纜的需求,承受工廠自動化和機器人應用中常見的反覆彎曲、連續運動的環境。”。

不過,國內外機器人連接器和電纜行業的差距首先體現在原材料上,因為它們需要較高的柔性,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材料的開發應用,目前國內在原材料的研發上一直處於是弱勢。

以工業4.0為代表的工業自動化將成為新一代工業革命,我國將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國產線纜和連接器更具“主場優勢”,暫時落後的局面需要企業專攻研發來打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