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之美—羅漢牀

羅漢床是古老的傢俱,屬於臥具之一。彌勒榻一般體形較大,又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類型。有束腰且牙條中部較寬,曲線弧度較大的,俗稱“羅漢肚皮”,故又稱“羅漢床”。羅漢床因其實用一直是備受歡迎。

硬派之美—羅漢床

名稱來源

羅漢床名稱俚俗,至今尚無令人信服的解釋,推測與明人所稱彌勒榻有關。彌勒榻是大型坐具,短不能臥;而羅漢床也是坐的功能大於臥的功能。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習俗是席地坐,雖宋以後演變為垂足坐,但盤腿打坐的習慣一直保留著。彌勒榻,羅漢床都是為適應國人舊俗而保留的傢俱品種。另一說“羅漢床”,是原來漢榻(漢朝的坐具)的演變。“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為榻,如現代的“沙發”。


在五代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中就可以看到,主人與朋友高談闊論、談笑風生的地方,正是圍繞著一張坐臥兼宜的羅漢床。到了明清,在羅漢床上就像如今的沙發一樣成為固定的家居待客中心了,這樣的畫面在很多明清的插圖小說中十分常見。


硬派之美—羅漢床

明式和清式製作區別

明式和清式羅漢床的製作有許多區別,首先用大理石做圍子是明代傢俱中不曾見的,其次是圍子裝石形式也與清代施工手法大異其趣。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夾住大理石,再裝入框架中,而明式做工往往直接裝石裝入框架,有時由於石板不平,框架打槽也隨形彎曲,凡此類施工手法,年代一般較早。

硬派之美—羅漢床

羅漢床腿彎曲度大,兜轉力,俗稱“香蔗腿”。從床腿亦可區分出明做還是清做。清式鼓腿彭牙與明式的大挖缺做工,區別完全在於對羅漢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還是有力而誇張?總體上,明式羅漢床挖缺腿足,給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羅漢床的類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活潑,顯得誇張了一些。

硬派之美—羅漢床

明鐵力床身紫檀圍子三屏風羅漢床

如何選購

首先,曲尺羅漢床是古典傢俱中的代表,挑選的時候一定要首先關注它的製作是否真的用了傳統工藝—榫卯!好的結構,才是羅漢床的工藝是否過關的一個標誌。

其次,很多人都喜歡曲尺羅漢床的圍板造型。看曲尺造型,首先要看榫卯銜接的地方是否嚴絲合縫,這是最考驗工藝的地方。再有,還要看攢接的料是否經過細緻的工藝加工。

硬派之美—羅漢床

硬派之美—羅漢床

最後,我們在挑選曲尺羅漢床時,還要看顏色。通常情況下,顏色深的放在下面,會使傢俱的整體產生穩重、厚實的感覺。

另外,選購羅漢床的時候有一個小技巧可以幫您檢查羅漢床工藝水平,就是檢查羅漢床的組件,看各部件之間是否結合的緊密牢固平滑。尤其是桌面的線腳,這些細節最能反映出工藝是否到位。其次還可以聞一下味道,如果太刺鼻,可能油漆不好。也可以用手輕輕的撫摸一下羅漢床的表面看是否平整光滑,有沒有毛刺。一些劣質的羅漢床常常在細節之處做不到位。

硬派之美—羅漢床

真正的好傢俱,如果使用時間長了,會越來越通人性,會越來越和人成為一體。好的傢俱是有生命的,它可以傳承下去延續下去,而這個前提是,我們必須追求結構的純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