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舊時農具(三)

點擊“藍色”關注

香河方誌

盘点:旧时农具(三)

這是農村利用老的輪軸原理製成的一種起重工具,通常是安裝在菜園的井上汲水澆園。轆轤的主體部分是一個木製的中空的圓柱體木套,中間穿過一個木軸,整個架在井邊的木架上。圓柱木套的外端有一個搖把,裡端將一根大繩固定住一頭,另一頭拴住一個木桶或鐵桶。人力搖動轆轤,使繩子纏繞在圓柱體上,將裝滿水的水桶吊上來,用來澆園。

盘点:旧时农具(三)

筐也是舊時農業的一種工具。按編織材料分,有荊條筐、竹篾筐、柳條筐。論大小樣式可分為大筐、小筐、揹筐、糞箕子、土筐。

土筐主要用於裝土、挑土、挑糞;糞箕子,人們下地時帶著隨時揀糞用;揹筐是下地掰玉米、砍高粱、找穀穗時,用它來裝收穫的莊稼,有時下地拔草帶回家也要用大揹筐。較精緻的竹篾筐用於裝水果、蔬菜。

盘点:旧时农具(三)

農用鍘刀由刀、底槽兩部分組成。刀片的一頭有眼,可用穿釘與底槽相連,另一頭有圓孔,可安上木把。鍘刀的用途主要是用來鍘喂牲口用的青秸、豆秸、毛草等各種草料,也可用來將麥捆中的根部鍘掉,還可以將麥秸鍘短,以方便和泥時用。操作一般是兩個人,一人蹲地往底槽刀下續草秸,一人按刀。進入20世紀70年代,由於機制鍘草機、粉碎機的出現,這種笨拙的工具陸續被淘汰。

盘点:旧时农具(三)盘点:旧时农具(三)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