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三講 第四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三讲 第四讲

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三讲 第四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三讲 第四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三讲 第四讲

第三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精神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嶄新內涵。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

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歷經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深切的渴望。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在歷史上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有國有史一直傳承到今天。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福全世界。16世紀以前,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約有300項,其中中國人的發明佔175項。英國人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在現代科學技術登場前十多個世紀,中國在科技和知識方面的積累遠勝於西方”。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彰顯了經濟文化發展的繁榮景象和中國社會治理的博大智慧。近代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但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樑、奮起抗爭,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鬥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間,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和各種政治力量都曾登上歷史舞臺,力圖挽救中國於危亡之中。無論是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還是義和團運動,都以失敗而告終。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但並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近代中國歷史表明,舊式農民革命和軟弱的資產階級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更不可能承擔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20世紀初,資產階級政黨政治在中國興起,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現過大大小小3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但很快就在中國政治舞臺上銷聲匿跡了。它們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沒有先進的階級作基礎,未能提出正確的綱領並發動人民群眾以解決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迫切問題,沒有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所以,它們的失敗就成了歷史必然。

一次次抗爭,一次次失敗,中華民族追求夢想的道路艱難曲折。為了實現民族復興,億萬人魂牽夢縈,幾代人上下求索,奮勇不屈的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艱難前行。

二、中國共產黨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

歷史的長河大浪淘沙,也昭示歷史擔當者的風采。誰能夠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誰就能贏得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成為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在近代以後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鬥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我們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從上海石庫門和嘉興南湖出發,在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

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偉大歷史貢獻的意義在於,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這一偉大歷史貢獻的意義在於,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一偉大歷史貢獻的意義在於,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續寫新的輝煌,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蓬勃生機;使具有500年曆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蓬勃生機;使具有近70年曆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並在短短40年裡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民族煥發出蓬勃生機。

撫今追昔,100多年來中華民族尋夢追夢的波瀾壯闊、滄桑鉅變的歷史圖景,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三句詩,深刻勾畫了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命運。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三、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國夢視野寬廣、內涵豐富、意蘊深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個夢想,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嚮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景。

為什麼要用中國夢來概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夢是一種形象的表達,是一個最大公約數,是一種為群眾易於接受的表述。”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鬥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正因為如此,中國夢具有廣泛的包容性,成為迴盪在13億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

中國夢是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相統一的夢。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泰而民安,民富而國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民族、個人在實現中國夢中相互依賴、相互依存。“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中國夢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家國天下”情懷。只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才能幸福。國家夢、民族夢的實現過程,為每個人夢想的實現提供了廣闊空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要每個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就會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素來有著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具有偉大的夢想精神,即使近代以來飽嘗屈辱和磨難,也絕不會自甘沉淪,而是始終懷揣民族復興的夢想,追求光明美好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中國夢不是鏡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號,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的夢想,而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國夢的實現, 不是成就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體人民。所以說,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於人民,根本歸宿也在於人民,只有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四、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中國夢的提出,不僅在國內引發強烈共鳴,而且在國際社會產生強烈反響。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決定了中國的夢想,木僅關乎中國的命運,也關係世界的命運。同時,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國際社會也出現一些曲解和誤讀、疑慮和猜忌。有些人擔心中國的發展是一種“威脅”,有的人將中國夢歪曲為“擴張夢”、“霸權夢”,還有人認為中國會跌入所謂大國衝突對抗的“修昔底德陷阱”。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是什麼關係?中國夢會給世界帶來什麼?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交往的多種場合多次宣示: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人民願意同各國人民在實現各自夢想的過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幫助。中國願意將自身發展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順風車”,實現共同發展,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中華民族歷來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理想。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協和萬邦”始終是中國的核心理念。近代以來100多年間,中國內部戰亂和外敵入侵頻頻發生,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國人民怕的就是動盪,求的就是穩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我們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既努力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國決不會稱霸,決不搞擴張,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

中國夢是奉獻世界的夢。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是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中華民族內在的品德和胸懷。作為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實現國家發展和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同時,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各國也是重要機遇。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歷史將證明,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進步不是倒退,是合作共贏不是零和博弈。

五、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把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為一個統一整體提出來,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體現了奮鬥目標、實現路徑、前進動力的高度統一,體現了歷史傳承、現實任務、未來方向的高度統一,體現了黨的前途命運、國家的前途命運、民族的前途命運的高度統一,使我們黨對肩負的歷史使命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鬥爭。要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就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防止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迴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就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就必須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就必須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就必須更加自覺地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就必須更加自覺地防範各種風險,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發揚鬥爭精神,提高鬥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是確保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必然要求。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樑,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勇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幹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大踏步地趕上時代潮流,譜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壯麗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我們要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讓承載著13億多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中華巨輪繼續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勝利駛向充滿希望的明天!

第四講 黨和國家事業歷史性、根本性的變革和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一、全面把握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面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局部衝突和動盪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們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發生深刻變革。針對過去一個時期黨的領導弱化問題比較普遍的狀況,黨中央果斷提出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大政治要求,強調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強調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從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方面著手,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和宗派主義,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糾正了一個時期以來在堅持黨的領導問題上出現的模糊認識和錯誤思想認識,扭轉了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的黨的領導弱化和黨的建設缺失現象,實現了全黨思想上統一、政治上團結、行動上一致,大大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號召力。

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和國內經濟“三期疊加”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的不利條件和複雜形勢,黨中央果斷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接連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特別是強調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使全黨全國的發展觀念發生深刻變化,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我國發展培育了新動力、拓展了新空間,有力推動了我國發展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

各方面體制機制發生深刻變革。針對我國各方面體制機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強調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面臨的矛盾越多、難度越大,越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5年時間內,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了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共審議、通過重點改革文件360多個,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共推出1500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戶籍制度、考試招生制度、生態環保等關乎民生的改革舉措陸續落地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全面依法治國發生深刻變革。針對我國法治建設相對滯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司法不公等問題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的狀況,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統籌加強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建設,統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有效提高了國家機構依法履職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有效增強了全社會法治意識,有效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了人民群眾合法權益,顯著增強了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

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發生深刻變革。針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各種錯誤思潮、觀點給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帶來的嚴重干擾,黨中央果斷作出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的重大工作部署,就意識形態領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闡明立場,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宣傳輿論陣地管理,加強網絡輿論監管,對錯誤思想敢於亮劍、敢於鬥爭,堅決遏制各種錯誤思想炒作和蔓延。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大大增強了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有效扭轉了意識形態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互聯網建設管理運用不斷完善,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大幅提升,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深刻變革。針對導致發展不可持續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整治,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顯著增強了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效遏制了漠視生態環境、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和傾向,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生深刻變革。針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上存在的許多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以及部隊內部的不正之風、腐敗問題,黨中央果斷作出在全軍開展正風肅紀的重大政治決策,在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新形勢下政治建軍作出部署,堅定不移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堅持改革強軍,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推動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推進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推進科技興軍,加強練兵備戰。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組建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面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突出抓好維護政治安全。這些重大舉措和重大工作,加強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軍隊政治生態重塑、組織形態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提高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水平,顯著加強了國家安全工作,顯著提升了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發生深刻變革。針對來自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進行圍堵、干擾、遏制,黨中央果斷對外交總體佈局作出戰略謀劃,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進全方位外交,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正確義利觀,闡明我國的全球治理觀、新安全觀、新發展觀、全球化觀等,倡議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構建覆蓋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在對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佈局。審時度勢、精心運籌,開展釣魚島維權鬥爭,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並實施常態化管控,強化對南海重點島礁和海域管控,抓住時機推進南海島礁擴建工程建設,取得了經略海洋、維護海權的歷史性突破。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營造了我國發展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周邊環境,提高了我國參與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為我國發展在國際上贏得了戰略主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貢獻。

全面從嚴治黨發生深刻變革。針對新形勢下黨執政面臨許多新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腐敗等突出問題,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並以頑強的意志、空前的力度加以推進,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大力推進理想信念教育,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糾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出臺並堅持實施中央八項規定,嚴厲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全面強化黨內監督,巡視利劍作用彰顯,實現中央和省級黨委巡視全覆蓋。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包括嚴肅查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人的重大腐敗案件。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邪氣,攻克了一些司空見慣的頑瘴痼疾,形成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管黨治黨實現從“寬鬆軟”到“嚴緊硬”的深刻轉變。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鞏固,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二、深刻理解歷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歷史性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5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5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這一重大論斷,高度凝練地概括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的深刻內涵。

準確認識過去5年來的歷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這5年,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佈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我們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這5年,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年均減貧1300萬人以上,城鎮新增就業年均在1300萬人以上。這些歷史性成就極大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準確認識過去5年的歷史性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這5年,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複雜變化,面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問題,攻堅克難,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被忽視、淡化、削弱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觀念不正確、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制約發展活力和社會活力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司法不公問題嚴重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社會思想輿論環境中的混亂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軍隊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我國在國際力量對比中面臨的不利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治黨“寬鬆軟”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這些歷史性變革的力度之大、程度之深、範圍之廣、成效之卓著,在黨的歷史上、在新中國歷史上、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必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產生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響。

三、充分認識取得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過去5年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結果,是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敬業履職、勇於擔當的結果,最根本、最重要的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我們取得的這些變革和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和啟示彌足珍貴,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

必須始終堅持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黨、指導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理論創造力和戰略定力,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在進行重大實踐創新基礎上,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是全黨仝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黨和國家事業提供了基本遵循。實踐證明,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而沒有別的什麼思想,能夠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問題。

必須始終維護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厚重的人民情懷、非凡的政治智慧、堅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歷史擔當,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贏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高度評價和衷心愛戴,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8900多萬名黨員的馬克思主義大黨來說,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來說,黨中央有核心、全黨有核心、全國各族人民有核心至關重要。

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依據和基礎。只有黨中央有權威,才能把全黨牢固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如果黨中央沒有權威,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黨就會變成一盤散沙,黨的領導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我們才能更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