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加強鄉村建設規劃,政府鼓勵建築師和藝術家駐村指導

鄉建競爭白熱化。建築師對鄉村建築的熱情非但沒有冷卻,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劇。

10 月 25 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村莊建設規劃工作的通知》。這份生成日期為 9 月 18 日的通知指出,要“鼓勵註冊規劃師、註冊建築師等具有工程建設執業資格的人員以及藝術家、熱愛鄉村的有識之士從事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提供駐村技術指導”。

過去幾年,因為政府對鄉村建設表現出極大的重視,鄉建已經成為建築師爭奪的新領域。鄉建是建築界如今重要的話題,以至於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將主題設定為“我們的鄉村”(Building a Future Countryside)。策展人、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李翔寧在解釋這次展覽時說,展覽分六個部分,“業、旅、社、文、居、拓”,展示中國建築師近年的鄉村實踐作品。

展覽的六個組成部分也可以在今年年初發布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中找到一些對應。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村莊建設規劃工作的通知》一樣,這項方案試圖改善中國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很不平衡”的現實,展現政府對改造鄉村的決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還明確指出了未來鄉村建設的“主攻方向”,是“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

對一些“有條件”的農村,兩份文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提升農村建築風貌”,並突出地方特色,而不是“照搬照抄城市規劃現象”。鄉村的居住者有自己造房子的方式,但官方的規劃者顯然對此並不滿意。

這是留給建築師的功課,不過建築師內部對於什麼是地方特色和合適的鄉村風貌有不小分歧,在建築師和政府規劃者之間,這種分歧更大。有時候,建築師還被寄希望於幫助發展當地的民宿經濟,促進鄉村旅遊業的開發。

浙江杭州富陽鎮的東梓關村是這一系列政策最積極的執行者之一。東梓關村村支書許時新認為自己在上任後最重要的工作是富春江沿岸的整治、垃圾汙水治理,和對 47 幢農居的拆除和重建。後者同時也是“杭派民居”的試點項目,杭州市政府為此撥款 1000 萬元。建築事務所 gad 最終在一塊 25 畝地上完成了大天井、高圍牆和人字線屋頂的新建住宅,並拿下“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一等獎”。

為了加強鄉村建設規劃,政府鼓勵建築師和藝術家駐村指導


為了加強鄉村建設規劃,政府鼓勵建築師和藝術家駐村指導


不過這些房子並沒有獲得村民的認可。村政府對房子的用處也有猶豫。許時新去年年初對《好奇心日報》說,東梓關正在考慮把這些房子拿來發展民宿,但尚未有確切的計劃。

在推進鄉村建設這件事上,浙江省表現得非常努力。浙江省政府在 2015 年制定了《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希望在 2017 年底前“完成 4000 箇中心村村莊設計、1000個美麗宜居示範村建設”。隨後,杭州市政府發佈了“杭派民居”建設計劃,但這個計劃的大部分項目資金是由各村鎮自籌的。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王澍在 2016 年完成了富陽文村的改造,DnA 事務所建築師徐甜甜在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的興村改造了紅糖工坊。兩位建築師都受邀參加了今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這些努力獲得了政策制定者的肯定。“學習借鑑浙江等先行地區經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稱。

政府正準備宣傳這些鄉村建築的典型代表,這會進一步激發建築事務所和地方政府的熱情。《關於進一步加強村莊建設規劃工作的通知》稱,“每年遴選一批優秀村莊建設規劃案例,表揚一批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和管理單位,並通過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宣傳推廣。”東梓關項目出現在了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媒體宣傳帶動了人流,今年國慶假期,東梓關村稱,共接待了 121 萬遊客 。

與之相關的是政府的“特色小鎮”計劃,發改委此前發佈了《關於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 小鎮是指鄉村的城鎮化,區別於城市化,並試圖解決“城鄉融合”的問題。根據艾瑞諮詢研究員發佈的《2018中國文旅特色小鎮發展研究報告》,中國已經計劃建設超過 700 個文旅特色小鎮,旅遊發展型佔 38.7%、歷史文化型佔 24.1%。

這份在政策引導下應運而生的報告還稱 2017年中國文旅特色小鎮營收規模為 450 億元,至 2020 年,全國至少出現 1200 個文旅特色小鎮,並樂觀地預計至 2021 年文旅特色小鎮的營收規模將達到 1200 億元。

在實踐之外,學術界對鄉村的討論越來越多。今年 9 月,普利茲克獎獲得者、荷蘭建築師雷姆·庫哈斯受邀在北京參加了一場“普通鄉村”(Generic Village)論壇。這場論壇希望探索中國農村發展的現狀和未來,主辦方中央美術學院認為庫哈斯的研究已經從城市轉向農村。2019 年秋天庫哈斯將於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舉辦“鄉村:世界的未來”展覽。

不過在這場論壇上,庫哈斯對這個問題本身沒有太多涉及,在演講環節,他主要介紹了自己的項目,包括 CCTV 項目、敘利亞規劃項目、臺北藝術中心項目、莫斯科博物館項目、Prada基金會項目,這些項目全部都建在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